雍正五十四年春的早朝,紫禁城太和殿的铜钟刚敲过三下,都察院御史李嵩就捧着弹劾奏疏,一步步走出朝列。他今年五十八岁,鬓角染霜,一身藏青朝服衬得脸色格外严肃 —— 这份奏疏,他熬了三夜才写成,字里行间都透着对 “江兰势力过盛” 的忧虑。
“臣李嵩,弹劾江兰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危及新政根基!” 李嵩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殿外的寒风似乎都顺着门缝灌了进来,让站在朝列中的江兰指尖微凉,穿着绣着暗纹的石青官袍,这是胤禛特批的 “一品待遇”,可此刻,这官袍却像压着千斤重担。
李嵩展开奏疏,一字一句念道:“其一,兰馨社独掌情报,自雍正五十二年扩编以来,处理全国情报逾万份,却仅将三成报军机处,余皆自处 —— 江南水灾预警、山东盐价波动等民生情报,军机处竟晚于兰馨社三日知晓,此乃‘情报独断’;其二,江兰牵头的商盟(瑞祥号、漕帮、镖局联合),垄断全国粮盐运输,瑞祥号去年调粮至西北,定价较民间粮商高两成,漕帮护运盐引时,竟拒收非商盟商户的货物,此乃‘商业垄断’;其三,兰馨医馆、兰心会等机构,皆以‘江兰之命’行事,兰心会宫女遍布后宫,兰馨医馆护士深入州县,实则为江兰眼线,此乃‘结党布势’!”
奏疏念完,大殿里鸦雀无声。户部侍郎张启元立刻出列,躬身附和:“李御史所言极是!江兰虽推新政有功,然势力过盛,恐非国家之福。臣请皇上严查兰馨社与商盟,收回其部分职权,以安朝堂之心!”
保守派官员纷纷附议,一时间,“严查江兰” 的声音在殿内此起彼伏。吏部尚书赵文渊(改革派,50 岁)见状,急忙出列反驳:“皇上,江兰的兰馨社若不掌情报,八爷党余党作乱如何及时察觉?商盟若不统筹粮盐运输,去年青海军屯的种子怎会及时送达?李御史所言‘垄断’,实乃商盟为平抑物价,若让散商各自为战,粮盐价早涨上天了!”
朝堂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胤禛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落在江兰身上 —— 他看着江兰从包衣丫头走到如今,深知她的为人,可李嵩的弹劾并非无中生有,兰馨社的情报权、商盟的话语权,确实让不少官员忌惮。
退朝后,胤禛留江兰在御书房。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御书房里的凝重。胤禛把李嵩的奏疏推到江兰面前:“兰丫头,你看看。不是朕信不过你,是朝堂上的流言已经压不住了。你若不拿出个法子,不仅你难办,新政也会被拖后腿。”
江兰拿起奏疏,逐字逐句地看。她知道,李嵩的弹劾虽有夸大,却也点出了隐患 —— 这些年她为了推新政,确实把权力攥得太紧,兰馨社的情报、商盟的运输,几乎都是她一言九鼎,难免让人猜疑。她抬起头,眼神坚定:“皇上,臣明白。权是为了推新政,不是为了臣自己。臣愿‘自我限权’,兰馨社移交部分情报权给军机处,商盟接受户部监督,绝不给人‘结党营私’的话柄。”
胤禛看着她,眼里闪过一丝欣慰:“你能这么想,朕就放心了。但要做得周全,别让支持你的人寒心,也别让反对者抓到把柄。”
江兰点头,心里已经有了章程。
回到兰馨社的静云轩,江兰第一时间召集了核心成员 —— 丫蛋(44 岁,兰馨社副总管)、林秀(30 岁,情报筛选组组长),还有军机处派来的协办大臣马齐(60 岁,中立派官员,以严谨着称,胤禛特意派他来对接情报移交)。
静云轩的案上,摊着江小宝(34 岁)绘制的 “兰馨社情报分类图”,上面用红、黄、绿三色标注着不同等级的情报。江兰指着绿色部分:“马大人,臣计划移交的,是这部分‘非核心民生情报’—— 比如江南农户报的玉米虫害、京城商铺的布价波动,这些情报不涉新政根基,交给军机处处理,既能分担兰馨社的压力,也能让朝堂放心。”
马齐拿起分类图,仔细看了看:“江大人,那红色的‘核心情报’呢?比如八爷党余党动向、海外走私线索。”
“这些情报关乎新政安全,臣恳请皇上允许兰馨社暂留,待时机成熟,再逐步移交。” 江兰解释道,“而且臣会制定‘情报交接流程’,兰馨社每日整理绿色情报,用‘军机处专用封’封装,由京营士兵护送,次日辰时前送达军机处,马大人可派专人核对签收。”
马齐点头:“江大人考虑周全。这样既不影响情报传递,也能体现‘分权’的诚意,老夫会向皇上奏报。”
丫蛋在一旁补充:“林秀已经把近一个月的绿色情报整理好了,共 320 份,都按‘省份 + 日期’分类,马大人现在就能派人清点交接。”
林秀立刻抱来一摞账本似的情报册,封面印着 “兰馨社民生情报?雍正五十四年春”,每一页都有筛选组的签名和日期。马齐派来的主事翻开一册,里面记录着 “江南苏州府?玉米虫害已控制,农户补种率 80%”“山东济南府?布价上涨 3%,属正常波动”,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不禁点头称赞:“江大人治下的兰馨社,果然严谨。”
情报移交的事刚落定,江兰又马不停蹄地去了瑞祥号总铺 —— 商盟的核心所在地。王瑞(62 岁,商盟总协调)已经在铺里等着了,他手里拿着商盟去年的粮盐运输账本,见江兰进来,急忙迎上去:“兰丫头,朝堂上的事我听说了。你要商盟接受户部监督,我没意见,只是得跟户部的人说清楚,商盟的定价都是按‘成本 + 5% 利润’算的,绝没垄断涨价。”
江兰笑着坐下,接过账本:“王大哥,我知道。但户部监督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堵住悠悠之口。臣已经跟户部尚书商议好了,他们会派主事周瑾(40 岁,以查账严谨闻名)带三名属官入驻瑞祥号总铺,监督粮盐运输的定价、账册,还有商盟对散商的合作条款 —— 咱们敞开账本,让他们查,也好证明商盟的清白。”
正说着,户部主事周瑾就到了。他穿着青色官袍,手里拿着户部的 “监督文书”,态度谦和却不失严谨:“江大人,王掌柜,下官奉部堂之命,前来监督商盟事务。咱们先从去年的粮盐运输账册查起,还请王掌柜配合。”
王瑞立刻让人把账册搬出来,足足堆了半张桌子。周瑾和属官们坐下,逐页核对:“去年三月,瑞祥号调粮至青海卫,成本每石 2 两,售价 2.1 两,利润 5%,符合规定;五月,漕帮护运盐引至河南,运费每引 100 文,低于民间镖局的 150 文……”
查了一个时辰,周瑾抬起头,对江兰说:“江大人,商盟的账册清晰,定价合理,并无‘垄断涨价’之事。下官会如实向部堂奏报。”
王瑞松了口气,笑着说:“周主事,您要是还不放心,下个月商盟调粮至山东,您可以跟着漕船一起去,看看咱们是不是真的‘拒收散商货物’—— 其实咱们一直给散商留着 30% 的运输配额,只是他们嫌利润低,不愿接罢了。”
周瑾点头:“好,下个月下官定去看看。”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李嵩见江兰只是 “移交部分权力”,并没有实质性的 “削权”,又在朝堂上发难:“江兰移交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情报,商盟监督也是走过场!臣请皇上严查兰馨医馆的药材采购,传闻兰馨医馆用‘新政经费’采购药材,却高价卖给百姓,中饱私囊!”
这次,江兰没有等胤禛开口,主动奏请:“皇上,兰馨医馆的药材采购账册,臣已让秋杏(兰馨医馆总掌柜,45 岁)整理妥当,愿公开给六部官员查验,且兰馨医馆的药材售价,一直比民间药铺低 20%,百姓可作证。臣还请皇上派官员去州县医馆巡查,看看是不是有‘高价售药’之事。”
胤禛准奏,派了六部各一名官员,组成 “兰馨医馆巡查组”,前往山西、河南、江南的州县医馆。半个月后,巡查组回来奏报:“兰馨医馆州县分馆,药材售价均按‘成本 + 10% 利润’核算,山西太原府医馆的当归,民间药铺卖 50 文 \/ 两,医馆只卖 40 文 \/ 两;且药材采购均用‘兰馨助学基金’,未动用新政经费,账册清晰,无中饱私囊之事。”
李嵩的弹劾再次落空,可朝堂上的流言仍未平息。江兰知道,必须做一件更有分量的事,才能彻底化解质疑。
她再次走进御书房,递上一份 “权力清单”:“皇上,臣恳请辞去‘商盟总协调’之职,由王瑞接任;兰心会的管理权,移交皇后娘娘,臣仅保留‘兰馨社核心情报管理权’和‘兰馨医馆监督权’。臣的权力,够用推新政即可,多一分,都是隐患。”
胤禛看着清单,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江兰刚穿越过来时,还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包衣丫头,如今却愿意主动辞掉权力,只为新政稳定。他拿起朱笔,在清单上批道:“江兰公心为上,朕准其辞去商盟总协调、兰心会管理权,仍任兰馨社总管、兰馨医馆监督,加赏‘太子太保’衔,以彰其功。”
旨意下达的那天,朝堂上一片寂静。李嵩看着胤禛对江兰的信任,再也不敢提弹劾之事;保守派官员见江兰如此 “自我限权”,也没了反对的理由;改革派官员则更加坚定地支持新政。
瑞祥号总铺里,王瑞接过 “商盟总协调” 的印信,对江兰说:“兰丫头,你放心,我定不会辜负你和皇上的信任,把商盟管好,不给新政拖后腿。”
兰心会的静云轩里,皇后派来的女官接过管理权,丫蛋把兰心会的宫女名册、授课计划一一移交,笑着说:“以后兰心会就拜托您了,这些宫女都是好苗子,您多费心。”
江兰站在兰馨社的情报筛选室里,看着林秀和军机处的官员交接绿色情报,看着马齐认真核对每一份情报,心里格外踏实。丫蛋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姐姐,这下朝堂上的流言该歇了吧?”
江兰接过茶,看着窗外的阳光:“歇不歇不重要,重要的是新政能继续推下去。咱们手里的权,从来都不是自己的,是给百姓办事的。少一分权,只要能让新政稳一分,就值了。”
御书房里,胤禛拿着江兰的 “权力清单”,对军机大臣马齐说:“江兰这丫头,有格局。她知道权是双刃剑,能伤人也能伤己,主动限权,比朕逼她放权更难得。有她在,新政的根基就稳了。”
没过多久,江南传来消息 —— 八爷党余党想借着 “江兰被弹劾” 的机会,煽动士绅囤粮涨价,却没想到商盟在户部的监督下,提前调粮至江南,粮价不仅没涨,反而降了 5%;兰馨社移交的民生情报,军机处处理及时,江南的水灾预警提前送达,州县官提前组织农户转移,无一人伤亡。
风从河面上吹来,带着水汽,拂过江兰的鬓角银丝,可眼神依旧明亮 —— 那是对百姓的牵挂,对新政的执着,对大清的希望。这或许就是她穿越而来的意义:不是为了权力,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让这古老的王朝,能在新政的阳光下,焕发新的生机。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