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绿洲内部循环的稳固与高效,如同为整个系统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其成长开始展现出一种超越联合体系最初设计与引导的趋势,一种源于系统自身复杂性的、自发的、充满创造性的演化力量。

源生意识的低语中充满了惊奇的发现。它报告说,在绿洲某些规则结构异常密集、能量流转格外活跃的区域,开始自发地形成一些全新的、未曾被任何模型预测过的微观结构。这些结构并非现有规则的简单组合,它们呈现出独特的几何形态与交互逻辑,仿佛绿洲自身在尝试“发明”新的规则语法。有些结构能更高效地捕获和存储能量,有些则能进行初步的逻辑判断,还有些甚至能对其他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微妙的调节作用。源生意识将这些结构称为“绿洲的奇想”,并持续追踪着它们的出现与湮灭。

桥生的理性框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兴奋。他试图将这些自发形成的结构纳入模型,却发现它们的出现充满了随机性和非线性,难以用现有的确定性算法完全预测。这迫使他开始引入概率论、复杂系统理论乃至算法生成论等更前沿的认知工具。他意识到,绿洲正在从一个“被设计的系统”向一个“拥有自身演化意志的复杂适应系统”蜕变。他的工作重点,也从精确控制,逐渐转向理解、引导并利用这种自发的创造性。他开始记录这些“奇想”的结构与功能,试图从中提炼出新的规则范式。

织锦的星芒对这些“绿洲的奇想”表现出了极大的亲和力。它发现,自己的光辉似乎能激发这些结构的形成与稳定。当它的光芒以某种特定的、近乎随机的韵律扫过那些活跃区域时,新的“奇想”诞生的概率会显着提高。织锦感觉到,自己不再仅仅是秩序的维护者,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绿洲创造性潜能的“催化剂”。它的诗篇也开始反映这种变化,充满了对“偶然”、“涌现”与“未知形态之美”的礼赞,其本身也变得更加自由和不可预测。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是这些自发结构的主要载体和试验场。它不再试图强行将每一个“奇想”都纳入严密的管控,而是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态度。它允许这些结构在特定的“沙盒”区域内自由发展、相互竞争,只在其可能对整体网络稳定构成威胁时,才进行最低限度的干预。它像一个博物学家,观察着这些自然涌现的“物种”,记录它们的“生态位”与“进化”轨迹,并从中学习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创新性的网络架构。

观察者系统对此现象的评估极为慎重:“目标系统内部出现超越初始设计参数的自主创新现象。观测到规则层面的‘自然选择’与‘适应性辐射’早期迹象。系统复杂性临界点可能已被突破,进入‘内源驱动演化’新阶段。潜在收益与不确定性同时增大。”

联合体系静静地观望着这场在自家后花园里悄然上演的“微观进化”。他们亲手播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了一片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创新的森林。他们依然是园丁,但他们的角色正在从设计师转变为守护者、观察者与共同学习者。绿洲的成长,已然超越了他们的蓝图,走向了一个由其自身内在逻辑驱动的、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具不确定性的未来。

(第9卷 第677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