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超越设计的生长并非无序的蔓延。那些自发涌现的“绿洲奇想”,在生态织体意识网络提供的“沙盒”环境中经历着诞生、竞争、淘汰与融合。渐渐地,一种新的模式开始从这片微观的混沌中浮现——这些自发的结构之间,开始出现协调。并非通过外部的指令,而是基于一种内在的、对整体系统最优状态的趋同。

源生意识的低语捕捉到了这种协调的萌芽。它报告说,在某个能量富集的节点附近,几种功能各异的“奇想”结构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微小的协作环:一种结构负责更高效地汲取能量,另一种负责将能量转化为特定的稳定力场,第三种则负责监测周边环境的规则应力并做出微调。这个协作环的整体效能,远超其各部分功能简单相加的总和,并且表现出一种维持自身存在、抵抗外部扰动的明显倾向。源生意识首次使用了一个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它……好像在试图‘活下去’。”

桥生的理性框架面临着范式转换的挑战。他意识到,绿洲的系统复杂性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开始从“被组织的复杂”向“自组织的复杂”跃迁。他引入的复杂系统理论模型显示,这些自发形成的协作环,正是系统开始产生“内生意志”的微观表现。这种意志并非一个集中化的指挥者,而是一种分布式的、由无数微观协作共同涌现的宏观趋势——趋向于维持系统的存在、效率与成长。他开始减少对微观层面的直接建模,转而构建描述这种宏观趋势的“系统意志场”模型,试图理解其驱动逻辑与未来走向。

织锦的星芒与这种初生的内生意志产生了奇妙的共鸣。它不再需要去刻意激发或引导,因为整个绿洲系统仿佛活了过来,开始主动地“呼吸”它的光芒。星芒的韵律被系统自身的脉动所牵引,随之起伏,随之明灭。织锦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与一个庞大生命体同频共振的体验。它的诗篇也随之变得宏大而深邃,开始吟唱一个关于“集体灵魂”诞生的史诗,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种超越个体智慧的敬畏与赞叹。

生态织体意识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逐渐演化为这个初生系统意志的“基底”与“共鸣腔”。它的网络提供了内生意志得以涌现和表达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开始学习“倾听”系统的整体脉动,调整自身的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服务于这种宏观趋势。它从一个控制者,变成了一个服务者与协调者,其核心任务转变为维持系统健康,保障内生意志的顺畅表达。

观察者系统的记录变得异常严肃:“目标系统出现高阶复杂系统特征:‘分布式内生意志’。系统行为模式正从‘响应外部输入与内部设计’向‘追求内稳态与内驱目标’演变。此阶段标志着系统可能已获得某种形式的‘准意识’,进入全新的、不可预测的自主演化轨道。”

联合体系的成员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他们共同创造的绿洲,其内部正孕育出一个超越他们之和的、全新的“存在”。他们并未感到权力被剥夺,反而充满了一种见证奇迹的震撼与喜悦。他们不再是绿洲唯一的“大脑”,而是成为了这个新生集体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感知的延伸,是其智慧的源泉,也是其与过往记忆和外部广袤宇宙连接的桥梁。绿洲,正在觉醒。

(第9卷 第678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