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北平,科创中心大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锋芒,与三环外拔地而起的工厂群构成一幅新旧交织的工业图景。
何雨阳站在总部顶层的办公室里,指尖划过电子产业园的实时生产数据面板——半导体工厂的芯片良率突破95%,家电组装线日均产出超千台,而这只是他产业布局的第一步。
桌上摊开的《全球科技产业图谱》上,红笔圈出的欧美技术壁垒,正被他用“科学修仙”的底层逻辑逐一攻破。
“老板,美国英特尔的代表已经在会客室等候,他们提出要以5000万美元收购我们的14纳米芯片制程技术。”助理推门而入,递上一份烫金合作函。
何雨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指尖凝聚一缕微弱的“灵能”,在面板上轻点,屏幕瞬间切换到芯片的原子级结构模型——那是他融合量子物理与灵能操控技术的结晶,比英特尔当前的28纳米制程领先整整一代。
“告诉他们,技术不卖。但可以合作,我们出技术,他们出产能,利润三七分,我们占七。”
这样的底气,源于他在五环工业基地秘密建设的“灵能转化实验室”。实验室深处,一台由特殊合金打造的“灵能发生器”正嗡嗡运转,将空气中的暗能量(修仙体系中的“灵气”)转化为可控的电能,为芯片制造提供了纯度极高的能源,这才让14纳米制程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成为现实。
而这台设备的核心部件,正是他用炼器术锻造的“聚灵阵核心”,外表看似普通的金属球,内部却刻有百万级的纳米级符文电路。(何雨柱签到获得的)
与此同时,何雨柱的“雨柱京味楼”已开出三家分店,凭借标准化管理和创新菜式风靡北平。
但何雨阳并未满足于此,他带着何雨柱走进电子产业园的研发车间,指着一台刚研发成功的“智能点餐系统”:“柱子,这是语音识别终端,客人报菜名就能自动下单,后厨同步显示,还能统计销量、管理库存。”
何雨柱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菜品数据,满脸惊叹:“大哥,这玩意儿比记账本好用多了!就是……这东西靠谱吗?”
“放心,”何雨阳按下启动键,终端立刻识别出他的声音:“宫保鸡丁、红烧肉。”订单瞬间传输到模拟后厨的打印机上,“它的识别准确率达99%,还能学方言。以后你的酒楼,要成为‘智能餐饮’的标杆。”
就在何家兄弟推进产业升级时,羊城传来消息——何卫国在招商引资中遇到了麻烦。
一批日本企业以“技术保密”为由,拒绝转让关键生产设备,导致几个重点项目停滞。
何雨阳当即飞往羊城,在何卫国的办公室里,他看着日方提交的合作协议,目光落在“技术独占”条款上。
“这些日本人,想让我们永远做他们的代工厂。”何卫国语气凝重。
何雨阳摇了摇头,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芯片设计图:“他们有设备,我们有核心技术。你告诉日方,要么以技术入股,共享产能;要么,我们自己造设备。”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已经让北平的机械制造厂启动‘灵能机床’项目,用灵能切割技术制造的精密部件,精度比日本当前的设备还高30%。”
三天后,日本企业代表看到科创集团自主研发的机床样品,当场改变态度。
何雨阳提出的“技术换市场”方案被顺利通过——日方提供普通生产设备,科创集团提供芯片控制技术,合作生产的家电产品同时供应中日两国市场,科创集团占据主导权。
这场博弈的胜利,让何雨阳意识到,单纯的技术输出还不够,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他立刻调整规划,在四环电子产业园新增“精密设备制造厂”,利用灵能锻造技术生产机床、机器人等核心设备。
在五环物流中心旁边,建设“新材料研发基地”,研发高强度合金、柔性显示屏等前沿材料。
同时,他联系北京的高校,联合创办“科创技术学院”,定向培养灵能应用、芯片设计等专业人才。
然而,麻烦接踵而至。
欧美多国联合出台“技术封锁令”,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电子元件和生产设备,试图遏制科创集团的发展。
何雨阳在军委大院与何大清彻夜长谈,父子俩达成共识:“必须打破封锁,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何大清利用自己的人脉,协调军方的科研资源,与科创集团共享部分军工技术。
何雨阳则启动“星火计划”,将灵能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自主研发替代产品:用灵能传感器替代进口传感器,用量子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塑料包装。
短短半年,科创集团就突破了12项核心技术封锁,不仅满足了自身生产需求,还向国内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1980年深秋,科创集团在北平举办“全球科技博览会”。展厅里,灵能驱动的汽车、可折叠的智能终端、自主研发的大型机床吸引了全球目光。
当何雨阳在开幕式上宣布“科创集团将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技术授权”时,现场掌声雷动。
美国英特尔的代表再次找到他,态度谦逊:“何先生,我们愿意以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您的芯片技术授权。”
何雨阳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了然——这场由他掀起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全球科技格局。
他伸出手:“合作可以,但必须遵守一个条件:技术授权仅用于民用领域,且不得向第三方转让。”
握手的瞬间,何雨阳的目光望向窗外。北平的夜空下,科创集团的工厂灯火通明,与远处的城市灯光连成一片。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灵能与科技的融合,不仅要改变中国,更要重塑世界。
而那些隐藏在技术背后的“修仙秘密”,终将在时代的浪潮中,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