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卫国家,灶房里热得人冒汗。

酸菜白肉锅子咕嘟得正欢,油珠子在汤面上乱蹦,蒸汽顶得锅盖噗噗响。

大骨头棒子熬的底汤,那股子油润浓郁的肉香混着酸菜特有的发酵清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勾得肚里馋虫乱拱。

张大兵盘腿坐在炕头主位,将校呢大衣早甩在炕柜上,只穿件洗得发白的军绿绒衣,领口敞着,露出半截古铜色的粗脖子。

他捏着个小二两的粗瓷酒盅,滋溜抿了一口“闷倒驴”,烈酒辣得他眯起眼,哈出一团浓重的白气。

“痛快!”老爷子把酒盅往包了浆的炕桌上一顿,震得花生米蹦跶。

“这趟没白跑,那铁背王八的老窝算是彻底掏了!”他枯树皮似的手指头,隔空点了点蹲在灶膛口正往里添柴禾的林涵。

“老钱头眼毒!这小丫头片子,”张大兵嗓门敞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劲儿,“是块的好料子!那手稳得,天生就是玩枪玩炮的胚子!”

张卫国正拿筷子给媳妇徐若琴捞酸菜芯儿,闻言动作顿了顿。

他抬眼看了看灶膛前那个单薄的背影。

林涵缩在灶口的小马扎上,火光映着她半边脸,额角的碎发被汗水粘住,显得倔强又安静。

她像是没听见炕头上的话,只专注地用火钳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火,让那橘红的火苗舔着黑铁锅底,发出噼啪的细响。

“是块料。”

张卫国把酸菜芯儿放进徐若琴碗里,低声应和。

他想起许久之前在冰河上,林涵端着老钱那把沉甸甸的“铁扫帚”,一枪打碎石头时眼底炸开的野性光亮。

“胆气足,手也巧。调火药那架势,跟咱妈和馅儿包饺子似的,心里有谱。”

他顺手把徐若琴鬓角滑下的一缕头发别到耳后。

徐若琴捧着碗,挺着浑圆的肚子,脸上带着温软的笑,没插话,只拿筷子尖小口小口地吹着滚烫的酸菜。

张大兵又灌了一口酒,喉结重重一滚。

“窝在这山沟沟里,白瞎了!”

他蒲扇似的大手“啪”地拍在自己大腿上。

“老子跟老钱合计了,技术研发部正缺她这种好苗子!带出去,搁部队里摔打几年,保准是个人物!比跟着咱们这群土坷垃里刨食儿的强百套!”

炕桌另一头,正夹着酱牛肉的老杆子,烟袋锅子在炕沿上轻轻磕了磕,火星子簌簌往下掉。

他浑浊的老眼扫过林涵,又看看徐若琴那高耸的肚子,沙哑的嗓子慢悠悠地开了腔。

“老首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娃是好娃,可也得看人家娘俩的意思。若琴这身子……眼瞅着就到日子了。”

他话没说透,意思却明白。

灶膛前,林涵拨弄柴火的手猛地顿住了。

火钳尖戳在一块半燃的松木柈子上,发出“滋”一声轻响。她没回头,脊梁骨却像被那话冻住,绷得笔直,肩胛骨在洗得发薄的旧花棉袄下微微凸起。灶膛里跳跃的火光,在她低垂的眼睫下投出一小片晃动的阴影。

张卫国心里“咯噔”一下。他太了解这丫头了,这反应不对。

“爷,”张卫国放下筷子,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这事……是不是得先问问林涵自个儿?还有她妈?”

他目光投向徐若琴,“媳妇儿,你说呢?”

徐若琴端着碗的手紧了紧,脸上的笑容淡了些。

她没直接回答张卫国,而是轻轻放下碗筷,撑着笨重的腰身,挪动着从炕沿边蹭下来。她没穿鞋,光脚趿拉着破旧的棉布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到灶膛边。

灶房里一时只剩下酸菜锅子咕嘟的声响和柴火爆裂的噼啪。

徐若琴在林涵身边的小板凳上坐下。她没看女儿,只是伸出那双因常年劳作而指节粗大、布满细裂口子的手,轻轻覆在林涵攥着火钳、冻得有些发红的手背上。

“丫头,”徐若琴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带着山泉似的温软,却又沉甸甸的,“听见你爷爷的话了没?”

林涵依旧低着头,盯着灶膛里跳跃的火焰,嘴唇抿得死死的,没吭声。

只有那只被母亲握着的手,指尖微微蜷缩了一下。

徐若琴叹了口气,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抚上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那里正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也牵绊着她全部的心神。

“你张爷爷是为你好,部队里出息大,学本事,见世面。”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

林涵没有反应,眼神依旧停留在那簇飘摇不定的火焰上。

徐若琴拂了拂林涵的头发,转头向张大兵等人说道。

“可妈……妈这身子骨你也知道,就这几个月的事儿了。身边有个人的话,我也安心!”

这话像根针,轻轻扎了一下。

林涵猛地抬起头,火光映亮了她黑亮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泪,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定。

“我不走!”

她声音不大,却像小石子砸在冰面上,嘎嘣脆响,“张爷爷,爹,谢谢你们好意。可我妈就快生了,我得在家!”

“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我都要在家帮着妈妈分担!”

她挣脱徐若琴的手,把火钳往灶膛里一扔,站起身,小小的身板挺得溜直,目光从张大兵脸上扫过,最后落在张卫国那儿。

“我哪也不去!就在屯子里,守着我妈!”

灶房里静了一瞬,酸菜锅的咕嘟声仿佛被放大了。

张大兵端着酒盅,古铜色的脸膛在油灯下显得有些沉。

他眉头拧成了疙瘩,盯着林涵,那眼神里有关切,有惋惜,也有一丝被小辈顶撞的不痛快。

老爷子带兵打仗一辈子,习惯了令行禁止,这小丫头的倔强出乎他意料。

张卫国心头发紧。

他理解林涵,这丫头一直护着寡母,心思重,责任感比山还沉。

他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打个圆场,旁边的老杆子却慢悠悠吐了个烟圈,沙哑的嗓音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

“老首长,强扭的瓜不甜。娃心里有秤,知道哪头重。再说了,这山沟沟里,未必就埋没了人才。”

他烟袋锅子虚点了点林涵,“老钱不也在这儿?他那肚子里的墨水,够小丫头喝一壶的了。”

提到老钱,张大兵的脸色缓了缓。

他重重哼了一声,把酒盅里剩下的“闷倒驴”一口闷了,那股辛辣直冲脑门。

“行!小丫头片子有志气!”他放下酒盅,粗粝的手指头点了点林涵。

“可老子的话也撂这儿!技术研发部的大门,啥时候都给你留着!等你妈安稳了,你心里那点事儿了了,再想来的话,老子亲自来接!”

他话锋一转,眼神锐利起来:“可有一条!人搁哪儿,都不能撂下本事!不想现在走,成!但该学的,一点不能落下!”

他扭头对张卫国吼,“卫国!明儿去县里,让老钱开张单子,那张单子上的书,一本不落全给我整回来!让这小丫头片子,给老子在家闭门深造!”

张卫国赶紧应道:“诶!爷你放心,我记着呢!明儿一早就去!”

林涵紧绷的小脸终于松动了一丝,那股子倔强的硬气稍稍褪去,眼底深处掠过一点如释重负的光。

她没看张大兵,只对着张卫国,很轻但很认真地“嗯”了一声。

徐若琴悬着的心也落回肚子里,脸上重新浮起温软的笑意,拉着林涵的手:“还不快谢谢你张爷爷,谢谢你爹?”

林涵这才转向张大兵和张卫国,规规矩矩地鞠了个躬,声音依旧不大,但清晰:“谢谢张爷爷,谢谢爹。”

“谢啥谢!吃饭!”张大兵大手一挥,自己先抄起筷子,狠狠夹了一大块颤巍巍的、浸满酸菜汤汁的肥厚白肉片子,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囊囊地嚼着,那点不快似乎也随着这口油润的肉咽了下去。

饭桌上的气氛重新活络起来。

酸菜锅子冒着热气,酱牛肉咸香,花生米酥脆,棒子面贴饼子焦黄的一面被炕得硬脆,掰开露出里面暄软的心儿。

大家伙儿闷头扒饭,咀嚼声混着锅子的咕嘟,填满了这暖烘烘的灶房。

林涵重新坐回灶膛前的小马扎,拿起火钳,拨弄着火。

火光跳跃在她脸上,映着那双黑亮的眼睛。

这次,那眼神里没了之前的紧绷和倔强,添了些沉静,像雪后初晴的老林子,澄澈又带着沉淀下来的力量。

她低着头,看着灶膛里明明灭灭的炭火,仿佛那跳跃的火焰,就是她此刻心潮的映射——外面惊涛骇浪的诱惑暂时平息了,留下的是守护的决然和一片需要她静心开垦、深埋着未知宝藏的厚土。

屯子里的冬夜,黑得早,也静得早。

张大兵带来的兵们挤在屯公所和老乡腾出的热炕上,呼噜打得山响。

张家的小院早早熄了灯,只有西屋的窗户纸上,还映着一豆昏黄摇曳的光晕。

林涵盘腿坐在滚热的炕头。她换了身干净的旧夹袄,头发用根磨得光滑的木簪子松松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段纤细的脖颈。

油灯就搁在她腿边的炕沿上,火苗被从窗户缝钻进来的贼风吹得忽明忽暗,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跳动的光影。

炕上摊开着张卫国下午从县里书店背回来的那一大摞书和图纸。

最上面一本,是深蓝色硬壳的《军地两用机械原理(基础篇)》,封皮上印着齿轮和螺丝的简笔画,透着一股子冰冷的工业味儿。

旁边是《火工品制备手册(内部资料)》,封面印着个醒目的“密”字戳,书页边缘都起了毛边,显然翻阅过无数次。

这些书都不是等闲之辈可以随便观看的,是老张签了字,才从密封的书库里取出来的。

再旁边,是厚厚一沓用牛皮纸包着的图纸,张卫国说是县机械厂淘汰下来的老式柴油机结构图,边角都卷了。

林涵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本《火工品制备手册》。

书很沉,纸页泛黄,散发着一股子陈年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

她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一行粗黑的印刷体:“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下面是几行小字的使用规定和保密要求。

她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铅字,指尖能感受到微微的凸起。

翻开正文,密密麻麻的公式、分子结构图、反应方程式、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化学符号和拗口的专业名词,如同天书般扑面而来。

林涵的眉头立刻拧紧了。她从小跟着徐若琴认过些字,在屯里小学也断断续续念过几年,可眼前这玩意,比她看过的任何一本课本都要艰深百倍。

那些“硝化甘油”、“tNt当量”、“雷汞结晶条件”的字眼,看得她脑袋发懵。

她耐着性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啃。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拿起炕头那本翻得卷了边的字典。

油灯的火苗跳跃着,把她查字典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投在糊着旧报纸的土墙上,像个孤独的拓荒者。

“砰!”

窗外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像是什么重物砸在冻硬的土地上。

紧接着是几声压抑的、野兽般的低喘和爪子刨地的“刺啦”声。

林涵一惊,下意识地放下书,侧耳倾听。

是小斑!

它在外屋地趴着呢。这声音……不对!

她趿拉着鞋,轻手轻脚地掀开里屋的门帘。

外屋地没点灯,只有灶膛里残留的暗红余烬,映出门口那一大团银白色的轮廓。

小斑果然没趴着,它正烦躁地在门口不大的空地上来回踱步,那条被重新包扎好的伤腿似乎让它很不舒服,走起来有些踉跄。

它巨大的头颅不时转向西屋紧闭的房门,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带着焦灼的“呜噜”声,幽蓝的独眼在昏暗中闪烁着不安的光。

它像是想出去,又犹豫着,爪子烦躁地刨着冰凉的地面。

林涵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小斑通人性,它这反应……难道是屯子西头又出事了?

她想起老杆子叔白天在河滩上嘀咕的话,说那鳄鱼窝掏得蹊跷,粘液味儿太重,怕还有漏网的大家伙没蹿出来……

她屏住呼吸,踮着脚尖走到门边,耳朵贴在冰冷的门板上。

屋外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屯子外老林子深处,寒风刮过树梢发出的呜咽,一阵紧过一阵,像无数野兽在黑暗中低吼。

那呜咽声中,似乎又夹杂了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心悸的沉闷“沙沙”声,仿佛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厚厚的雪壳下缓缓拖行。

一股寒意顺着林涵的脊梁骨爬上来。她猛地想起钱爷爷白天在冰河边,掰下那颗鳄鱼断牙时浑浊眼底闪过的冷光——“这才……刚开了个缝儿呢!”

她紧紧攥住了门栓冰凉的铁环。灶膛的余烬彻底暗了下去,最后一点红光熄灭,外屋地彻底陷入浓墨般的黑暗。

只有小斑那双幽蓝的独眼,如同两点不灭的鬼火,在黑暗中死死地盯着紧闭的房门,喉咙里的呜噜声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不安。

窗外的风声更紧了,呜呜咽咽,像是屯子沉睡中发出的含混梦呓,又像是某种潜伏在黑暗深处、未知巨物压抑而沉重的呼吸。

林涵静静地站在门后的阴影里,手心里的汗,浸得那冰冷的铁环滑腻腻的。

炕头那本摊开的《火工品制备手册》,在死寂的黑暗中,书页仿佛也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悄无声息地卷起了一个边角。

这时候,外面传来徐若琴的喊声。

“小涵,快出来,送你张爷爷他们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