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 > 第373章 信息筛选的 “中央处理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3章 信息筛选的 “中央处理器”

雍正五十三年秋的京城,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了三天,兰馨社静云轩的窗棂上凝着水珠,倒映着屋内满地狼藉 —— 半人高的情报堆得像小山,纸页被雨水洇得发皱,有的还沾着泥点。兰馨社的林秀蹲在地上,指尖被粗糙的纸边划破,渗出血珠也顾不上擦,她手里攥着一封皱巴巴的密信,信纸边角已经磨得起毛,上面 “达尔罕余党欲袭青海军屯粮仓” 的字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

这封信是三天前西北驿站快马送来的,混在三百多份情报里,像一粒沙藏在米堆中。林秀和同事们连着熬了两个通宵,从 “江南农户报玉米虫害” 的碎纸里、“京城商铺报布价上涨” 的账本页下,终于把它扒了出来。可等她捧着信往江兰书房跑时,心却沉到了底 —— 信上写着 “十月初十行动”,如今已是十三,整整延误了三天。

“江大人,都怪我……” 林秀推开门,声音带着哭腔,眼泪砸在密信上,晕开一小片墨渍,“我要是早看到这信,青海卫的帐篷就不会被烧了,农户们的冬粮也不会差点没着落……”

江兰接过密信,指尖轻轻拂过 “延误三日” 的朱批,指腹触到信纸的褶皱,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她抬头看向林秀,姑娘眼眶红肿,眼底满是血丝,手指上还沾着未干的墨迹和血痕 —— 这三天,林秀几乎没合眼,连热饭都没吃几口。江兰起身倒了杯热茶,递到林秀手里:“不怪你,是咱们的情报堆得太乱,没个筛子,再好的眼睛也扒不出救命的信。”

正说着,丫蛋踩着雨鞋走进来,裤脚沾了泥,手里攥着一份用油纸包着的奏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姐姐,江南又出乱子了!瑞祥号苏州分铺半个月前就报了‘士绅李老爷私藏盐引两百张,藏在城西老宅地窖’,结果这情报被压在‘兰馨医馆药材到货清单’下面,今天才送到户部。刚才苏州分铺掌柜来信,说李老爷三天前就把盐引转卖给了私盐贩子,户部官员去查时,只搜出个空地窖,现在江南的盐价从三十五文一斤涨到了四十五文,农户们都在盐铺门口骂街呢!”

江兰接过奏报,展开一看,上面画着农户王老汉的画像 —— 老汉佝偻着背,手里攥着仅有的三百文钱,在盐铺前徘徊半天,最后只买了半斤盐,嘴里念叨着 “刚缴完丁银,又吃高价盐,这新政到底靠不靠谱”。她把奏报放在桌上,和西北的密信摆在一起,两封薄薄的纸,却压得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小太监顶着雨跑来了,通传的声音带着急促:“江大人,皇上急召,说要议情报的事,让您立刻过去!”

御书房里,胤禛正站在案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情报,手指在案上重重敲击,青瓷茶杯被震得嗡嗡响:“兰丫头,你自己看!” 他随手拿起一份情报,上面写着 “京城西市张屠户丢了两头猪”,又拿起一份,是 “后宫李宫女丢了一支银簪”,最后翻出西北军屯的急报,“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和要命的情报混在一起,朕和大臣们像在沙里淘金,淘了三天才淘出这封!青海军屯差点烧了粮仓,江南盐价又乱了,再这么下去,新政的决策就是瞎猜,百姓们该骂朕昏君了!”

江兰走到案前,目光扫过那些杂乱的情报 —— 有的写在粗糙的麻纸上,有的记在账本的边角,还有的是用炭笔写的潦草字迹。她突然想起现代社会公司里的 “信息筛选系统”,重要邮件标红,普通文件标黄,备用资料归档,清晰明了。她深吸一口气,对胤禛说:“皇上,臣有个法子 —— 建一套‘中央处理器’情报体系,按‘紧急度、影响面、新政关联度’给每封情报打分分类,红标送御前,黄标交对应部门,绿标存档备用,再也不会让重要情报被淹没。”

“‘中央处理器’?” 胤禛停下脚步,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这体系怎么建?”

“分三步来,皇上您看。” 江兰拿起纸笔,边画边说,“第一步定分类标准:红标是‘御前直达级’,得满足‘双紧急’——48 小时内要爆发,还得关联军屯、盐运、外交这些新政根基,比如余党作乱、粮荒;黄标是‘部门协同级’,要么紧急但不涉根基,要么涉根基但不紧急,比如私藏盐引、医馆缺药;绿标是‘存档备用级’,像农户报虫害、布价小涨,不紧急也不涉根基,留着以后用。第二步设计打分算法,把三个维度各分 0 到 5 分,总分 12 分以上标红,8 到 11 分标黄,8 分以下标绿,不凭主观判断。第三步配硬件和人手,让筛选的人有工具、有章法。”

胤禛看着纸上的分类表,点了点头:“好!需要什么人、什么东西,朕都给你调,你尽快把这体系建起来!”

三日后,雨停了,阳光透过静云轩的窗,洒在刚搭好的分类桌上。江老实带着瑞祥号的木工组,花了整整两天两夜,把这套 “硬件” 赶了出来。分类桌选的是江南运来的楠木,木质坚硬耐磨,江老实亲自去木料库挑的料,每块木板都要摸三遍,确认没有裂纹才肯用。桌面用朱砂、藤黄、石绿三种漆画了四个格子,分别标着 “待筛”“红标”“黄标”“绿标”,格子边缘还包了半寸宽的铜片,江老实蹲在地上,用小锤一点一点敲实:“铜片能防磨,这桌子得用个十年八年,可不能坏了。”

桌案旁边,立着一个十二层的多层书柜,每层对应一个月,每层又分 “军屯”“盐运”“民生” 三个小格,柜门上刻着青竹的图案,是江老实让木工徒弟照着兰馨社院子里的竹子刻的。最底下一层,他还特意加了个暗格,暗格的柜门和柜体严丝合缝,只有转动右侧的柜脚,才能听到 “咔嗒” 一声轻响,柜门才会弹开。“姐姐说有些敏感情报,比如八爷党旧部的名单,得藏严实点,这暗格正好用。” 江老实边说边把一份模拟的 “敏感情报” 放进去,试了三次,确认外人看不出破绽才放心。

江小宝则趴在靠窗的桌前,画 “算法对照表”。他用狼毫笔在宣纸上画了三列,每列都用不同颜色标注:“紧急度” 用朱砂写,“影响面” 用藤黄,“关联度” 用石绿。每列下面又分了五档,从 0 分到 5 分,还在旁边画了小图标 ——5 分画个 “火”,代表紧急;3 分画个 “云”,代表一般;1 分画个 “叶”,代表不急。他还找来了玉米粒,摆在纸上做例子:“5 粒玉米加 5 粒加 5 粒,就是 15 分,标红;3 粒加 3 粒加 2 粒,就是 8 分,标黄。” 画完表,他又编了个筛选口诀,用毛笔写在宣纸上,贴在分类桌前:“紧急高,影响广,关联新政就标红;单紧急,单核心,部门协同用黄称;不紧急,不核心,青竹存档待调用。”

筛选组的培训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江兰从兰馨社挑了十个人,林秀、赵安、苏梅三个最拔尖的成了核心。林秀是寒门出身,靠兰馨助学基金读的书,当年核对三百份医馆记录没出错过一次;赵安之前是瑞祥号的账房,对数字格外敏感,算错一分钱都要查半天;苏梅是兰心会出来的优秀宫女,在后宫待过三年,能从只言片语里看出妃嫔关联的线索。

培训的第一天,江兰拿着两份模拟情报,放在分类桌上。“大家看这份‘达尔罕余党袭粮仓’的情报,” 她指着纸上的字,“紧急度 5 分 ——48 小时内就会行动;影响面 5 分 —— 关系到青海卫上千农户的冬粮,还会动摇军屯根基;关联度 5 分 —— 军屯是新政的样板,不能出乱子。总分 15 分,标红,必须当天送御书房。” 她又拿起另一份 “江南农户报玉米虫害” 的情报,“紧急度 1 分 —— 虫害已经控制住,15 天内不会扩散;影响面 2 分 —— 只涉及江南两个县;关联度 1 分 —— 不影响新政核心。总分 4 分,标绿,存进民生类的柜子里。”

江小宝则负责教大家打分。他把玉米粒摆在桌上,给赵安演示:“赵哥,你看这个‘士绅私藏盐引’的情报,紧急度 3 分 ——7 天内可能转移,但不会立刻出乱子;影响面 3 分 —— 涉及江南一个省的盐价;关联度 5 分 —— 盐政是新政的重要部分,不能让私盐乱了市场。3+3+5=11 分,标黄,第二天送户部。” 赵安一开始算错了紧急度,把 3 分算成了 2 分,江小宝没急着纠正,而是拿出日历,指着上面的日期:“你看,情报说‘李老爷计划五日内转移盐引’,五天真的够吗?万一他提前呢?所以得按 3 分算,留够应对的时间。” 赵安恍然大悟,赶紧改过来,还在笔记本上记了一笔 “私藏类情报,紧急度多算 1 分,防提前行动”。

苏梅一开始对 “关联度” 的判断总出错,把 “后宫妃嫔求赐药材” 的情报标成了黄标。江兰耐心地解释:“苏梅,你在后宫待过,该知道这类情报虽然涉及妃嫔,但药材能从兰馨医馆调,不影响新政根基,关联度只能算 1 分,总分 6 分,标绿就够了。咱们标黄的,得是那些部门不处理就会出乱子的事,比如医馆缺药,不补就会断诊,那才是黄标。” 苏梅点点头,之后每次判断关联度,都会先在心里问自己 “这事会不会影响百姓过日子、会不会乱了新政”,正确率慢慢提了上来。

林秀学得最认真,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静云轩,最后一个走。早上天不亮,她就拿着模拟情报,在分类桌前练习打分;晚上同事们都走了,她还在灯下整理笔记,把容易混淆的案例记在本子上,比如 “余党作乱” 和 “山匪劫掠” 的区别 —— 余党作乱影响新政根基,标红;山匪劫掠只影响局部,标黄。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有的地方还画了小图标,和江小宝的对照表呼应。

十月十五那天,静云轩的情报箱突然 “叮铃铃” 响了 —— 这是西北驿站的加急信号,只有最紧急的情报才会用这个铃铛。赵安正在整理黄标情报,听到铃声,手里的笔都掉在了地上,他赶紧跑过去,打开情报箱,里面是一封用火漆封着的密信,火漆上印着 “西北驿站” 的印记。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的信纸写得密密麻麻:“八爷党余党马五,纠集三十人,均携带泻剂,计划十月二十秋闱时,混入贡院伙房,往考生的饭食中投毒,扰乱科举秩序。马五特征:左脸有刀疤,穿青色短打,常去贡院附近的悦来客栈。”

赵安立刻抓过桌上的玉米粒,摆了 5 粒在 “紧急度” 下面 —— 十月二十就是秋闱,只有五天时间,必须立刻处理;又摆了 5 粒在 “影响面” 下面 —— 秋闱关系到全国上千名考生,尤其是寒门学子,十年苦读不能毁在这上面;最后摆了 5 粒在 “关联度” 下面 —— 科举是新政选拔人才的关键,乱了科举,新政就缺了接班人。“5+5+5=15 分!” 他大喊一声,声音都有些发颤,“林姐,红标!紧急红标!”

林秀正在整理绿标情报,听到喊声,手里的档案夹都没来得及放下,就跑了过来。她接过密信,逐字逐句看了三遍,又核对了一遍分数:“没错,15 分,红标!” 她抓起密信,往江兰的书房跑,路上遇到苏梅,还不忘叮嘱:“苏梅,赶紧去叫京营的士兵,让他们在门口等着,情报一审核完就送御书房!”

江兰正在批改筛选组的考核卷,看到林秀手里的密信,立刻放下笔。她快速读完,拿起桌上的赤金印章,在信的右上角盖了下去,印章上 “兰馨社红标” 五个字清晰醒目。接着,她拿起毛笔,在信的背面写了一百字的摘要:“八爷党马五(左脸刀疤),欲于十月二十秋闱投毒贡院伙房,建议:1. 江石头调五十京营士兵,严查贡院周边客栈,重点查悦来客栈;2. 秋杏从兰馨医馆备泻剂解药,送贡院医站;3. 苏培盛安排太监盯紧贡院伙房,防止外人混入。”

写完摘要,江兰把密信递给林秀:“立刻送出去,让士兵快马加鞭,务必在一个时辰内送到御书房!” 林秀接过信,跑出书房,京营的士兵已经牵着马在门口等着了,士兵接过信,塞进怀里,翻身上马,马蹄踏过青石板路,溅起的水珠都来不及落地,就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奔去。

只用了一个时辰,密信就送到了胤禛手里。他看完信,立刻召来江石头:“你现在就调五十名精锐士兵,去贡院周边的客栈排查,重点查悦来客栈,找一个左脸有刀疤、穿青色短打的人,务必在今天日落前抓到!” 江石头领了旨,立刻去调兵,士兵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拿着马五的画像,在贡院周边的客栈挨家排查。

傍晚时分,悦来客栈的伙计悄悄告诉士兵,二楼最里面的房间住了一个左脸有刀疤的人,还带着几个包裹。士兵们悄悄围上去,踹开门,果然看到马五正在往包裹里装泻剂。马五想跳窗逃跑,被士兵们按住,从他的包裹里搜出了二十包泻剂,还有一张写着 “贡院伙房路线” 的纸条。

十月二十那天,秋闱如期举行。寒门学子王书生背着书包,走进贡院,心里踏实得很。前几天他还听说有人想在饭食里投毒,没想到官府这么快就把人抓了。考完第一场,他和同窗坐在贡院的院子里休息,手里拿着温热的粥,笑着说:“现在官府办事真快,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捣乱了。我娘还说,要是科举乱了,我这十年苦读就白费了,现在看来,她是白担心了。”

黄标情报的处理也越来越顺。十月十八那天,苏梅收到一封来自兰馨医馆北京分馆的情报,上面写着 “柴胡五十斤、当归三十斤,库存仅剩三日用量,若不补货,京城西城区的就诊点将断药”。苏梅拿出笔记本,先算紧急度:“三天内断药,紧急度 3 分。” 再算影响面:“只影响京城西城区,影响面 2 分。” 最后算关联度:“医馆是新政的民生项目,断药会影响百姓看病,关联度 3 分。3+2+3=8 分,标黄!” 她在情报上用藤黄笔写了 “兰馨医馆” 四个字,又在旁边画了个小药罐的图标,放在黄标格里。

第二天一早,兰馨医馆的对接人张大夫就来取情报了。他看到这封情报,赶紧去找秋杏。秋杏立刻写了封信,让伙计快马送到瑞祥号山西分铺 —— 山西盛产柴胡、当归,分铺里有库存。分铺掌柜收到信,当天就安排漕船运货,还特意在药材里放了防潮的油纸,怕路上淋雨。三天后,药材准时送到了北京分馆,西城区的就诊点没断过一天药。

官员家眷张夫人咳疾犯了,来医馆拿药时,护士笑着说:“张夫人,您放心,药材刚到,够用到下个月的。” 张夫人接过药包,闻着里面的柴胡香,笑着说:“之前听管家说医馆要缺药,我还担心治不好这咳疾,没想到这么快就补上了。现在这新政办事,真是越来越利索了。”

绿标情报也慢慢派上了用场。十月二十那天,筛选组收到一封来自江南的情报,是农户们报的 “玉米亩产增 10%”,还附了一张秋收的照片 —— 金黄的玉米堆在院子里,农户们笑着比耶。林秀算了算分数:紧急度 1 分,影响面 2 分,关联度 2 分,总分 5 分,标绿,存进了 “民生类?农业” 的柜子里。

第二年春耕,江兰想给西北军屯调种子,突然想起这封情报。她让林秀去书柜里找,林秀很快就翻了出来:“江大人,您看,江南去年玉米亩产增了 10%,种的是‘江南糯玉米’,耐旱耐贫瘠,正好适合西北的土壤。” 江兰点点头,让大宝从江南调两百石 “江南糯玉米” 种子,用漕船送到青海卫。

青海卫的农户们收到种子时,王二柱捧着种子,激动得手都抖了。他去年因为粮仓差点被烧,没敢多种,今年有了新种子,他一下子种了三亩。秋收时,玉米亩产比去年又增了 5%,王二柱拿着新收的玉米,跑到军屯卫所,笑着说:“这江南的种子就是好!多亏了官府记得咱们,给咱们调这么好的种子!”

当然,筛选组也出过差错。十月二十二那天,苏梅把 “京城布价上涨 8%” 的情报标成了黄标。江兰复核时发现了,把苏梅叫到身边,没有批评她,而是拿出布价的记录:“苏梅,你看,去年京城布价最高涨了 15%,才影响到百姓穿衣,今年涨 8%,还在百姓能承受的范围里,关联度只能算 1 分,总分 7 分,应该标绿。” 她还特意组织了一次培训,和筛选组的人一起更新了 “新政核心清单”,把 “军屯、盐运、科举、外交” 列为核心,“布价小涨、农户丢鸡” 列为非核心,贴在分类桌前,让大家再也不会弄错。

日子一天天过去,“中央处理器” 越来越顺。每天早上,兰馨社的人把情报送到静云轩,筛选组的人按流程打分、分类、送递 —— 红标的情报一小时内就能到御书房,黄标的一天内就能到对应部门,绿标的整整齐齐存进书柜。新政的决策效率高了,私盐追查率从 60% 升到了 95%,科举、军屯也没再出乱子。

江南巡抚的奏报里写着:“百姓对新政的满意度从 95% 升到了 98%,都说‘官府办事快了,再也不用等十天半个月才有消息,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稳了’。”

这年冬天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静云轩的窗,洒在分类桌上。江兰站在桌前,看着林秀正在给一份 “西北军屯粮情” 的情报打分,她手里拿着江小宝画的对照表,时不时看一眼;赵安在整理黄标的回执,把户部、医馆、学院的回执分好类,记在账本上;苏梅在归档绿标情报,她把民生类的按 “农业、医疗、物价” 分好,轻轻放进书柜里。

丫蛋拿着一份情报走过来,笑着说:“姐姐,广州海关报了‘海外商船多载奇珍,船员神色慌张’,筛选组算得分是 7 分,标了绿,存进外交类的柜子里了。”

江兰接过情报,翻了翻,上面写着 “商船名为‘伊丽莎白号’,从印度驶来,船员携带大量珠宝,却没申报,神色紧张,疑似藏了私货”。她想起之前八爷党有海外走私的线索,对丫蛋说:“让张明远留意一下这艘船,虽然标绿,但可能和八爷党有关。咱们的中央处理器,不仅要护着京城、护着江南,还要护着大清的海疆。”

夕阳的余晖洒在三色标签上,红色的热烈,黄色的温暖,绿色的沉静。江兰看着筛选组的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她今年五十九岁了,鬓边有了银丝,看情报时要戴老花镜,可看着这一切,却觉得比年轻时更有力量。她想起自己刚穿越过来时,还是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包衣丫头,如今却能建起这样一套体系,帮着百姓过好日子。

静云轩里,林秀教新来的小丫头怎么打分,赵安帮忙整理玉米粒,苏梅给书柜上的青竹图案掸了掸灰。窗外的兰草是江王氏去年种的,如今长得郁郁葱葱,香气飘进屋里,和墨香混在一起,格外平和。这就是江兰想要的 —— 用一个小小的中央处理器,撑起新政的根基,撑起百姓的好日子,让大清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有安稳的炊烟,有踏实的笑脸。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