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罪案清道夫:秦风 > 第184章 第二轮问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您的专业和执着,我很佩服。”她的目光直视着秦风,“但请小心,在您奋力拆解这个死结的时候……”

她的语气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警示:

“……别让整个线团,都散了。”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拉开问询室的门,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渐行渐远。

秦风站在原地,手中拿着那份尚未合上的笔录。

苏晓最后那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别让整个线团都散了……”

这是在警告他,韩家内部盘根错节的秘密和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还是在暗示,真相的背后,隐藏着足以摧毁整个韩家现有格局的巨大风险?

或者,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扰乱他调查方向的心理战术?

秦风看着那扇已经关上的门,眼神愈发深邃。

他知道,苏晓这番话,绝不仅仅是律师对侦查人员的例行提醒。

这更像是一个知情者,在迷雾中点燃的一盏微弱却至关重要的灯,既指明了前方可能存在悬崖,也映照出了脚下道路的崎岖。

他深吸一口气,将苏晓的警告默默记在心里。

在苏晓构筑的法律壁垒前,秦风调整了策略,决定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对几位重点嫌疑人展开第二轮、更具针对性的问询。

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韩建明身上。

问询室内,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

秦风没有绕圈子,直接切入核心:“韩董,关于您当晚十点二十五分至十点四十分在露台吸烟的说法,我们调取了对应角度的监控,发现有一个大约三分钟的时间段,您的身影恰好被廊柱遮挡,无法确认您是否始终在原地。这三分钟,您能更具体地说明您在做什么吗?”

韩建明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他放下茶杯,语气平稳:“秦队长,露台就那么点大,我抽完烟,可能随意走了几步,看看夜景,具体动作记不清了。总不能要求我像站岗一样一动不动吧?”

“理解。”秦风点点头,话锋突然一转,“另外,关于您之前提到的,对韩奕能力的欣赏和对家族稳定的期望……但我们注意到,在韩奕回国后,您主导的‘晨曦计划’推进明显受阻,而该计划据说涉及您个人相当大的利益投入。韩奕的意外离世,是否在客观上,为您清除了这个障碍?”

这个问题直指动机核心,异常尖锐。

在秦风提到“晨曦计划”和“个人利益”时,韩建明放在膝盖上的左手食指极其轻微地抽搐了一下,虽然他的面部表情依旧维持着镇定,但那一瞬间的眼神收缩和几乎难以察觉的呼吸停滞,没有逃过秦风的眼睛。

“秦队长,你这是在暗示什么?”韩建明的语气带上了明显的不悦,“‘晨曦计划’是为了集团长远发展,任何决策都有争议。奕儿的去世是家族的悲剧,请不要将商业决策与这种不幸混为一谈!”

他的反驳义正词严,但那一闪而过的细微身体反应,已经暴露了他内心的波动。

接下来,秦风询问了一位在家族中辈分很高、但态度一直暧昧不明的叔公。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家族内流传的“诅咒”说法,以及对此的看法时,这位叔公原本半眯着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一些,眼神快速闪烁了几下,下意识地避开了秦风的目光,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才含糊地说:“都是些无稽之谈,下人们瞎传的,我们自家人怎么会信这个……”

在他否认的同时,他的右手不自觉地反复摩挲着杯壁,显露出内心的不安。

当秦风追问到韩奕是否在近期向他咨询过集团早期历史,特别是关于沈卫东的事情时,这位叔公的瞳孔微微放大,虽然立刻摇头否认,但那一瞬间的惊愕和随之而来的强自镇定,被秦风精准捕捉。

“奕儿那孩子……对老事情是有点好奇,问过几句,但我年纪大了,很多事记不清了,也没跟他说什么。”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之前的微表情已经出卖了他。

在对韩兆文的问询中,秦风重点攻击了他使用预付费电话的问题。

“韩先生,你坚持说那个预付费号码只是偶尔使用,不想被打扰。但我们查到,在韩奕死亡前一周,你使用这个号码与一个归属地不明的号码有过三次通话,每次时长都不短。能解释一下通话对象和内容吗?”

韩兆文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苏晓,才强作镇定地回答:“是……是一些私人朋友,聊点闲天,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他的眼神飘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示出紧张和心虚。

苏晓适时介入:“秦队长,我当事人的私人通讯内容受法律保护,与本案无关。”

秦风没有纠缠,但韩兆文的反应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除了利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捕捉嫌疑人的心理破绽,秦风团队还通过交叉比对不同家族成员的证词,发现了诸多细微却关键的矛盾之处。

关于家宴结束的准确时间,韩雪晴回忆是“十点半左右”,韩建明说是“大概十点四十”,而一位佣人则坚称“收拾完餐厅都快十一点了”。

虽然时间差不大,但在需要精确到分钟的时间线重建中,这些差异显得格外刺眼。

关于谁最后见到韩奕,除了公认的餐厅门口分别,一位住在二楼客房区域的旁系女眷声称:“我大概十点五十回房时,好像瞥见奕少爷书房门缝下还有光,但不确定是不是他进去了。”

这与韩奕十点四十三分进入书房的时间点存在出入,要么是她的记忆有误,要么就是当时书房还有其他人?或者她看到的光线另有原因?

更令人起疑的是关于当晚声响的描述。

一位住在书房正下方一楼的园丁助手说:“我睡得晚,大概十一点多的时候,好像听到楼上书房有关窗户的‘哐当’声,有点响,我还纳闷了一下。”

但住在书房同层、距离更近的几位家族成员和佣人,却都表示“没听到什么特别响动”。

如果园丁助手听到的声音属实,那是否意味着在韩奕进入书房后,还有人接触过那扇被确认从内部锁死的窗户?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证词矛盾,像散落在迷雾中的珍珠,被秦风团队一一拾起。

它们暂时无法直接指向真凶,却清晰地勾勒出官方叙述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有人在时间、空间和事件的描述上,说了谎,或者隐瞒了部分真相。

每一个矛盾点,都可能是一个隐藏的突破口。

秦风将微表情解读发现的疑点和证词矛盾梳理出的时间线漏洞,逐一标注在案情分析板上。

韩建明在关键问题上的瞬间僵硬,某位叔公谈及沈卫东时的惊愕,韩兆文对神秘通话的紧张,以及那些无法自圆其说的证词矛盾……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正慢慢汇聚,指向一个更加复杂和黑暗的真相。

凶手依然隐藏在暗处,但秦风感觉,那张无形的网,正在一点点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