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官场里的女人 > 第524章 熔炉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州安全屋,空气仿佛凝固了。覃枫戴着防辐射手套,小心翼翼地将从省委档案室暗格中取出的微型磁带盒,接入一台经过特殊改装、能够读取这种冷战时期规格磁带的老式解码设备。陈志明和林悦屏息凝神,站在他身后,目光紧紧锁定在缓缓亮起的屏幕上。

磁带在设备内发出沙哑的转动声,经过复杂的信号转换和解码,一段段模糊的文字和图表开始断断续续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些资料显然经过加密和压缩,年代久远导致部分数据损坏,但残存的信息已经足够拼凑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

文件的开头是一份标有“绝密”字样、代号为“熔炉计划”的项目概述。概述显示,宁州第一化工厂在八十年代中期,表面维持民用化工生产,但其核心区域(第三车间及附属地下设施)已被秘密改造,用于进行一项名为“高纯度材料浓缩工艺验证”的实验。文件中含糊其辞,但多处提及“中子通量”、“临界安全”、“尾料处理”等核工业术语,并强调其目的是“缩短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

关键证据出现在一份事故评估报告草案中。报告明确指出,至1989年7月,该秘密实验已持续近三年,但“工艺稳定性存在严重缺陷”,导致“部分批次产物放射性严重超标,远超设计安全阈值”,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高放射性废料”,储存设施已接近饱和,存在“灾难性泄漏风险”。报告警告,情况已“失控”,常规手段无法安全处理。

最致命的一页,是一份由当时某极其特殊的军方工程部门出具的“技术处置方案建议”。建议的核心内容是:鉴于放射性污染已无法逆转,且秘密难以长期维持,建议采取“非常规物理隔离方案”,即 “利用定向爆破技术,彻底封存乃至部分湮灭核心污染区域,制造一次可控的、可对外解释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爆炸事件,一劳永逸地解决放射性隐患,并借机终止‘熔炉计划’。” 方案末尾有一行手写批注:“长痛不如短痛,同意执行。后果…可控。” 笔迹与“园丁”的批示高度相似。

最后一份文件,是爆炸发生后的紧急会议纪要。纪要记载,定向爆破“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成功将核心污染区深埋于地下,但“爆破当量计算出现偏差,导致波及范围略超预估,造成…较多非计划伤亡”。会议决定,为绝对保密和避免引发社会恐慌,必须统一口径,将事件定性为“违规操作引发的特大化工爆炸事故”,并“妥善处理”伤亡人员善后,尤其是对“非计划伤亡”人员家属进行“重点安抚”(即威逼利诱签署保密协议)。

屏幕上的文字仿佛带着灼热的温度,烫伤了三个人的眼睛。

真相,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黑暗和残酷!

宁州第一化工厂,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民用工厂,而是一个秘密的、可能涉及核原料提纯或相关高危实验的基地!1989年那场惨烈的爆炸,也根本不是意外,而是军方为了掩盖实验失败造成的严重放射性污染,而进行的一次“定向爆破销毁行动”!那145条(真实数字)鲜活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竟然是为了“封存”辐射证据而被冷酷牺牲的“非计划伤亡”!

林悦的父亲林卫东,以及那被隐瞒的47个冤魂,他们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并非死于工业事故,而是死于一场由国家机器主导的、以“保密”和“消除隐患”为名的秘密清除行动!周正阳经办补偿金并截留,可能不仅仅是贪腐,更是执行“封口费”任务的一部分!而“园丁”的批示——“后果可控”,原来指的是对放射性后果的控制,而非人命!

“他们……他们怎么能……”陈志明的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震惊而颤抖,一拳砸在桌子上。这已经超出了腐败的范畴,这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是隐藏在国家安全名义下的反人类罪行!

覃枫的脸色苍白,他快速检索着关联信息:“‘熔炉计划’……代号‘樵夫’……如果‘园丁’是吴雅琴,那这个‘樵夫’,很可能就是当时批准并执行这个计划的军方高层负责人!韩山当年的瞒报,可能不仅仅是包庇‘园丁’,更是在为这个绝密计划扫尾!”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如同破碎的镜片,被这幅名为“熔炉计划”的恐怖画卷拼接了起来。从东欧走私核材料,到秘密基地进行危险实验,实验失败后为了掩盖而引爆工厂,造成大量无辜伤亡,然后利用权力瞒报、清洗知情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冰冷到极致的链条!

“这份证据……太沉重了。”林悦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巨大的道德压力。这不仅仅是一个腐败案,它牵扯到国家最高机密、军方历史行动,以及一桩被掩盖了三十多年的、堪比屠杀的惨案!如何揭露?向谁揭露?揭露后会引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我们必须把它送出去。”陈志明斩钉截铁地说,“无论涉及到谁,无论后果如何,这145条人命,不能白死!真相必须大白于天下!”

“但方式必须绝对谨慎。”覃枫补充道,“直接公开,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社会动荡和国际纠纷。我们需要一个既能确保真相被最高层知晓,又能稳妥处理的渠道。”

三人陷入了沉默。他们手握的,已不是扳倒一两个贪官的证据,而是一个可能动摇国本的历史脓疮。下一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可能万劫不复。

安全屋外,夜色深沉。而屋内的三人知道,他们即将点燃的,可能是一场足以照亮所有黑暗、却也可能焚毁一切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