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官场里的女人 > 第522章 血梅2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宁州的秋雨,连绵不绝,将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水汽之中。然而,比天气更阴冷的,是弥漫在宁州第一化工厂老家属区里的恐惧。短短三天,如同被死神点名,七位曾在1989年那场大爆炸中幸存下来的老员工,接连以各种“意外”方式,离开了人世。

第一位,是退休多年的老钳工刘师傅。夜里下楼倒垃圾,失足从楼梯上滚落,后脑撞在墙角,当场身亡。邻居说,听见他摔倒前似乎惊叫了一声,但雨声太大,听不真切。

第二位,是原仓库保管员赵大姐。清晨被发现倒在公用水房边,警方初步结论是突发脑溢血。可她的女儿哭诉,母亲前一天晚上还精神很好,念叨着要去给外孙过生日。

第三位,第四位…… 车祸、煤气中毒、甚至是清晨公园锻炼时突发心脏病。每一起死亡,单独看来,都像是命运无情的捉弄,或是年迈体衰的不幸结局。官方通报谨慎地使用了“意外身亡”或“因病去世”的字眼。但将这些事件放在一起,尤其是这些死者共同的身份——都是化工厂爆炸案的亲历者,甚至有人当年曾对伤亡人数私下表示过怀疑——便织成了一张令人毛骨悚然的网。

恐惧像瘟疫一样在老厂区的筒子楼里蔓延。老人们紧闭门窗,不敢轻易外出,彼此间的眼神交流都充满了惊疑和恐慌。他们知道,有什么东西回来了,正在清算旧账。

林悦在省委办公室,通过加密渠道不断收到来自陈志明和覃枫的紧急通报,每一份通报都像一块冰冷的石头砸在她的心上。陈志明截获的“清洗指令”正在被残酷地执行,而目标,正是这些可能知晓一星半点内情的老工人!对手在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抹除一切可能的口实。

她动用了所有能调动的、绝对可信的资源,试图加强对这些老工人的保护,但对手的行动太快、太隐蔽,防不胜防。一种无力感深深攫住了她。

第三天傍晚,最坏的消息传来。第七位死者,是原化工厂三车间的老班长,性格耿直、当年在事故后曾因赔偿问题闹过一阵的王根生。他死在了自己家中。

通报称,王根生是因使用老式电热毯不当,引发火灾,吸入过量浓烟窒息身亡。发现时,屋内已是一片狼藉。

然而,覃枫通过特殊渠道获取的现场勘验原始照片,却揭示了截然不同的真相。照片显示,起火点并非电热毯,而是被人为泼洒了助燃剂。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卧室那面被熏得漆黑的墙壁上,靠近地面的位置,有用鲜血画出的图案!

那图案,赫然是一朵线条颤抖却形态清晰的——白梅花!

梅花有五瓣,本是寻常。但这朵血梅,在靠近花蕊的位置,被刻意多画出了一片细小的、扭曲的花瓣,使得花瓣总数变成了二十三!

23!这个数字,像一道闪电劈中了林悦!她猛地翻开那份被隐藏的化工厂爆炸原始报告,目光死死盯在最终被篡改前的死亡总人数上:145人 减去对外公布的 98人,正好是 47人!而 47,恰恰是 23 的两倍还多出1!

不!不对!林悦瞬间反应过来!23 可能不是简单的减法关系!她父亲林卫东所在的“第三车间乙班”,班组编号是“3-2”,而“23”…… 她颤抖着手指,在原始名单的“第三车间乙班”名单上划过,一个、两个、三个……当数到第二十三个名字时,她的手指僵住了,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那第二十三个名字,正是林卫东!

王根生,用他生命中最后的力气和鲜血,画下的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指向性的密码!二十三,代表的是他所在的第三车间乙班,在真实死亡名单上的第23个人——林卫东! 他是在用这种惨烈的方式,告诉所有能看到的人:林卫东的死,和那被隐瞒的47条人命一样,是冤屈的!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制造这一切的,就是那朵吞噬人命的“白梅花”!

这朵血梅,是控诉,是证据,更是一位老工人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呐喊!他或许不知道全部真相,但他清楚地知道,林卫东和那些“消失”的工友,是死于非命,而凶手,正在杀人灭口!

“爸……”林悦哽咽着,抚摸着档案上父亲的名字,心如刀绞。王根生用他的死,印证了父亲的冤屈,也彻底撕下了对手“意外”伪装的假面。

这接连七条人命,尤其是王根生留下的血梅,已经将“清洗”行动从隐秘的猜测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对手的残忍和肆无忌惮,已经突破了底线。

林悦擦干眼泪,眼中燃起冰冷的火焰。她拿起那部红色的加密电话,接通了最高层。她的声音因悲痛和愤怒而微微颤抖,却异常坚定:

“首长,我是林悦。‘清洗’已经开始,七条人命,包括确凿的血证。对手正在屠杀知情者,企图彻底掩盖1989化工厂爆炸案的真相。请求立即采取最果断措施,阻止屠杀,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收网!证据链已经完整,我愿以党性担保!”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随后是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知道了。行动方案已批准。特勤小组已出动。林悦同志,保护好自己和证据。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放下电话,林悦走到窗边。窗外的雨还在下,但她的心中,却亮起了一盏灯。王根生和那六位工友的血不会白流。那朵染血的白梅花,终将成为敌人墓志铭上最刺眼的图案。

清算的时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