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安全屋,空气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陈志明面前的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几乎化作残影,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韩山在庭审现场的暴毙,如同一记丧钟,宣告了对手已经进入了最疯狂、最不计后果的“清理”阶段。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找到更多的证据,或者至少,搞清楚他们下一步的目标。
他正在尝试破解一个极其隐秘的通讯频道。这个频道的加密方式,与之前“园丁”势力使用的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更加复杂、层级更高。覃枫在撤离前,留下了几个可能的后门和追踪算法,陈志明正在做最后的尝试。
突然,屏幕上的数据流出现了一阵剧烈的扰动,一个被多重加密的数据包在复杂的跳转中,意外地暴露了一个微小的传输漏洞。陈志明抓住这千分之一秒的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入侵程序植入,成功截获了正在传输中的一段加密信息。
信息被快速解密还原,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串冷冰冰的代码和指令。但当陈志明看清指令内容时,一股寒意瞬间从脊椎直冲头顶,血液几乎凝固。
指令的标题是:【净化行动 - 最终阶段】
目标:彻底清除1989年至1992年期间,所有与“东风项目”及“废料处理”相关的潜在知情人员。
执行时限:72小时。
优先级:最高(不惜一切代价)。
指令接收确认方(部分列举):
- 代号:樵夫 (状态:待确认)
- 代号:园丁 (状态:已静默)
- 代号:河豚 (状态:已确认)
- 代号:基石 (状态:已确认)
… (以下还有数个代号)
陈志明的目光死死盯在“代号:河豚”这一行上。旁边的备注信息显示着该代号的解密关联信息——“现任,临江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海峰”!
张海峰!一位在政法系统深耕多年、手握重权、地位显赫的封疆大吏!他竟然是“园丁”组织的核心成员之一,代号“河豚”!而且,他已经确认接收了这份冷酷无情的“清洗”指令!
“1989年至1992年”、“东风项目”、“废料处理”……这些关键词,如同闪电般击中了陈志明!这指向的,正是宁州化工厂爆炸案(1989年)和东欧核材料失踪案(1992年)那段最黑暗的时期!对方是要将所有可能了解这两起事件内幕的人,全部灭口!
这份名单上的人,可能包括当年化工厂事故调查组中被收买或被迫沉默的成员、参与东欧核材料走私环节的中低层执行者、甚至是一些仅仅因为职务关系而可能接触到零星信息的无辜者!这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指令!
而接收指令的人,竟然包括张海峰这样的高官!这意味着,清洗行动将可能动用国家暴力机器,以“合法”或“意外”的名义进行,其隐蔽性和成功率将极其恐怖!
情况危急到了极点!每延迟一秒钟,都可能有一条甚至多条人命消失!
陈志明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警报,同时通过绝对安全的渠道,试图联系林悦和覃枫。然而,他发现与林悦的加密通讯出现了异常干扰,信号极其不稳定。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对方可能已经开始了对核心调查人员的反制行动!
他必须当机立断!来不及等待指令,也来不及层层上报了!他必须想办法阻止这场屠杀!
陈志明迅速将截获的指令、解密过程以及张海峰是“河豚”的关键证据打包加密,备份到多个离线存储设备中。然后,他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不再通过常规的、可能已被监控的系统上报,而是启动了一项尘封已久的、仅在生死存亡关头使用的“烽火台”协议。
“烽火台”协议,是一个单向的、一次性的最高警报系统。它将信息加密后,通过一个特殊的、极难追踪的物理信号发射装置,以短促爆发的形式,将信息直接发送到一个特定的、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卫星接收站,直达天听。使用这个协议,意味着暴露发射源,但信息传递的优先级和安全性最高。
陈志明将存储着证据的微型芯片装入特制的发射器,驾车驶向市郊一个预定的、信号干扰最小的开阔地带。在确认四周安全后,他按下了发射按钮。
一道无形的电波,携带着惊天秘密和血腥的警告,射向苍穹。
几乎在同时,陈志明察觉到远处有车辆正在快速接近,车灯划破夜色。他迅速销毁了发射器,驾车驶入相反方向的黑暗之中。一场生死追逐,就此展开。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但他更希望,那份用暴露换来的警告,能够抢在死神之前,抵达它该去的地方,挽救那些即将被“清洗”的生命。背后的追兵越来越近,陈志明的眼神却异常坚定,油门踩到底,冲向未知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