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寝宫来回踱步,龙袍下摆随着他的步伐翻飞,心中的烦闷却丝毫未减。
他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深沉的夜色,仿佛想从那无垠的黑暗中找到一丝慰藉。
“朕,终究还是小瞧了他。”李世民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懊恼,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他想起大炎帝王李川在国书中所展现的胆识和谋略,心中五味杂陈。
那份国书,字字如刀,句句似剑,不仅震慑了三国,更让李世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长孙皇后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拿着绣了一半的丝帕,却早已无心绣下去。
她秀眉微蹙,娥眉间带着一丝忧虑。
大炎帝王的举动,确实让她感到震惊,但也让她对这个年轻的帝王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想到远嫁大炎的长乐公主,长孙皇后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曾经,她担忧女儿的未来,如今看来,女儿或许比在大唐过得更好。
“观音婢,你说,朕的几个儿子,为何就无人能及得上他?”李世民颓然地坐在龙椅上,语气中充满了落寞。
他想起太子李承乾的优柔寡断,魏王李泰的阴险狡诈,心中更是烦闷。
长孙皇后轻轻叹了口气,走到李世民身边,柔声安慰道:“陛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求。”
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的府邸却是一片灯火通明。
他双眼布满血丝,脸色铁青,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口中不断咒骂着大炎帝王。
“该死的李川!竟然如此算计我等!此仇不报,我长孙无忌誓不为人!”他猛地一拳砸在书桌上,发出一声巨响,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他一夜未眠,心中的愤怒如同火山般喷涌而出,恨不得立刻率兵攻打大炎,将李川碎尸万段。
东方破晓,天边泛起鱼肚白。
长孙无忌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今日,我要去拜访几位家主,共商对策。这李川,必须付出代价!”
而远在大炎的雁云宫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朝阳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入殿内,给金碧辉煌的大殿增添了一丝温暖。
李川端坐在龙椅上,听着众臣的汇报。
“陛下,炎驰道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目前已投入使用,效果显着。”和珅恭敬地禀报道。
“好!”李川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郭爱卿,炎驰道专属马车的研发进展如何?”
郭守敬上前一步,拱手道:“回陛下,专属马车已经研发成功,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预计下个月可投入使用。”
“很好!”李川赞许地点了点头,“李爱卿,青霉素的研制进展如何?”
李时珍躬身道:“回陛下,青霉素的提取和提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预计很快就能进行临床试验。”
听到这些好消息,李川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炎驰道的顺利进展,专属马车的研发成功,以及青霉素的研制突破,都预示着大炎的国力正在蒸蒸日上。
“诸位爱卿,我大炎如今蒸蒸日上,但青州仍未收复,此事始终是朕的一块心病。”李川语气一顿,目光扫过众人,“强攻并非上策,朕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兵不血刃地收复青州……”
殿内一片寂静,众臣都陷入了沉思。
强攻青州,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这并非他们所愿。
李川的目光落在和珅身上,嘴角微微勾起,“和爱卿……”“和爱卿,”李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命你组建一个‘编辑室’,专门负责发行一份名为《大炎周报》的报纸。”
和珅一愣,随即躬身领命:“臣遵旨!”他虽然不明白这“报纸”有何用处,但皇上的旨意,他自然不敢违抗。
李川继续说道:“这《大炎周报》,要将我大炎的富强、百姓的安居乐业、炎驰道的便利、炎驰道专属马车的舒适、青霉素的神奇……统统都写上去!要让青州的百姓,乃至整个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我大炎的好!”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朕允许你动用一千万贯的储备金银,务必将此事办好!”
一千万贯!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足以见得李川对这《大炎周报》的重视。
众臣虽然心中疑惑,但见皇上如此坚决,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随后,李川亲自前往印刷厂,在一阵“嗡嗡”的机器声中,他仔细地观察着印刷的流程。
他拿起一张刚刚印好的纸张,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凸起的油墨字迹,感受着纸张的质感,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报纸的版面,要分为几个板块。”李川指着空白的纸张,对一旁的工匠说道,“头版,自然是刊登我大炎的重大新闻,彰显国力。其次,要有专门的版面介绍炎驰道、专属马车、青霉素等,让百姓了解这些新事物的好处。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奇闻异事、诗词歌赋等等……”
李川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工匠们则认真地记录着,不时点头表示明白。
和珅领命而去,立刻着手筹备编辑室和发行报纸的事宜。
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怠慢。
李川看着即将装车运往长安的一箱箱书籍,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这些书籍,将会像一颗颗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氏族门阀,恐怕又要为之震动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喃喃自语:“还有时间,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