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玄龄,你觉得,他究竟想要什么?”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房玄龄沉吟片刻,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大炎皇帝此举,看似荒唐,实则深谋远虑。”

“哦?”李世民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首先,大炎皇帝此举,看似花费巨大,实则却是一本万利。”房玄龄缓缓说道,“几千万贯,对于我大唐来说,或许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富庶的大炎来说,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这两方假玉玺,却能让他获得出兵的借口,师出有名。”

“其次,”房玄龄顿了顿,继续说道,“大炎皇帝此举,不仅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更能在舆论上占据主动。”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沉声道:“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杜如晦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房大人所言极是。大炎皇帝此举,可谓一石二鸟,既得了实利,又得了名声,实在令人叹服。”

李靖也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臣以为,大炎皇帝此举,并非只是为了钱财,更是为了试探我大唐的虚实。”

“试探我大唐的虚实?”李世民眉头微皱,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将军的意思是,大炎皇帝是想看看,我大唐是否会为了这两方假玉玺,与他开战?”

“正是。”李靖点头道,“若是陛下真的下令开战,大炎皇帝便可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出兵攻打我大唐。而若是陛下选择忍气吞声,大炎皇帝便可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我大唐的威望。”

李世民沉默不语,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殿中众人也都不敢出声,静静地等待着李世民的决断。

大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响起的呼吸声,显得格外清晰。

沉重的气氛压抑着每个人,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终于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诸位爱卿,”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你们觉得,朕该如何应对?”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敢开口。

大炎皇帝的举动,实在是太过出人意料,让他们根本摸不清他的意图。

他们不知道,大炎皇帝究竟是想挑起战争,还是只想试探大唐的虚实。

他们更不知道,李世民究竟会如何应对。

“陛下,”良久,房玄龄终于打破了沉默,拱手道,“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李世民眉头微皱,“玄龄,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房玄龄沉声道,“臣以为,我大唐不宜轻举妄动。大炎皇帝此举,虽然看似荒唐,但却隐藏着深意。我大唐若是贸然出兵,很可能会中了大炎皇帝的圈套。”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李世民问道。

“陛下,”房玄龄拱手道,“臣以为,我大唐应该先静观其变,看看大炎皇帝究竟有何目的。若是大炎皇帝真的想挑起战争,我大唐再做应对也不迟。”

李世民微微点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玄龄所言,甚合朕意。”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道。

“只是……”李世民突然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沉声道,“朕还有一事不明。”

“陛下请讲。”众人齐声道。

“大炎皇帝此举,看似荒唐,但却隐藏着深意,”李世民缓缓说道,“朕不明白的是,他究竟有何目的?”

“陛下,”房玄龄拱手道,“臣以为,大炎皇帝此举,是为了削弱我大唐的国力。”

“削弱我大唐的国力?”李世民眉头微皱,“玄龄,你为何如此认为?”

“陛下,”房玄龄沉声道,“大炎皇帝此举,看似花费巨大,实则却是一本万利。几千万贯,对于我大唐来说,或许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富庶的大炎来说,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这两方假玉玺,却能让他获得出兵的借口,师出有名。如此一来,大炎皇帝便可名正言顺地出兵攻打我大唐,从而削弱我大唐的国力。”

李世民微微点头,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玄龄所言,甚是有理。”

“陛下,”杜如晦突然开口道,“臣以为,大炎皇帝此举,还有另一个目的。”

“臣以为,大炎皇帝此举,是为了离间我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杜如晦沉声道。

“离间我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李世民眉头微皱,“卿家,你为何如此认为?”

“陛下,”杜如晦沉声道,“大炎皇帝此举,看似荒唐,但却极具煽动性。我大唐朝野上下,必定会对此事议论纷纷。有些人会认为,陛下为了区区几千万贯,竟然不惜与大炎开战,实在是愚蠢至极。而有些人则会认为,陛下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才不得不与大炎开战。如此一来,我大唐君臣之间的关系,必定会产生裂痕。”

良久,李世民终于开口,缓缓说道:“卿家所言,甚是有理。”

“陛下,”房玄龄突然开口道,“臣以为,此事还有一利。”

“哦?”李世民挑眉,饶有兴趣地问道,“玄龄,你还有什么发现?”

房玄龄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可以用来试探太子和魏王。”

“试探太子和魏王?”李世民眉头微皱,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玄龄,你的意思是……”

“陛下,”房玄龄拱手道,“臣以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看看太子和魏王,究竟谁更适合继承大统。”

李世民的”

不多时……不多时,随着殿门“吱呀”一声轻响,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鱼贯而出。

几位肱骨之臣的脸上,都带着挥之不去的凝重。

方才殿内的一番讨论,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长孙无忌走在最前面,他身材高大,步履沉稳,但此刻,他的眉头紧锁,眉心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

作为当朝国舅,他向来以智谋深远着称,但今日大炎皇帝的这一出“闹剧”,却让他也感到棘手。

他隐隐觉得,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甚至可能动摇大唐的根基。

房玄龄紧随其后,他身形清瘦,面容儒雅,平日里总是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

但此刻,他的脸上却毫无笑意,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他捋着胡须,脚步略显迟缓,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大炎皇帝的举动,实在太过反常,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隐隐觉得,这其中必然有什么蹊跷,但一时之间,却又抓不住头绪。

杜如晦则显得有些焦躁,他快步走着,不时地用手拍打着自己的额头,似乎想把脑海中的纷乱思绪拍出去。

他向来以果决着称,但此刻,他却感到一阵无力。

大炎皇帝的这一手,实在太高明了,让他有力无处使。

他隐隐觉得,自己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而这个漩涡,正在将他越拉越深。

三人默默无言,各自怀揣着心事,沿着宫墙缓缓前行。

初春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却驱不散他们心头的寒意。

宫墙外,早有两辆马车等候多时。赶车的,正是裴寂与萧瑀。

这二人,虽也是朝中重臣,但向来以“和稀泥”着称。

方才殿内的一番争论,他们虽然听得清清楚楚,但却始终保持沉默,不发一言。

见到长孙无忌等人出来,裴寂连忙跳下马车,笑呵呵地迎了上来:“几位大人,辛苦了,辛苦了!快上车,老夫送你们回去!”

萧瑀也跟着下了马车,拱手道:“几位大人,今日之事,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依老夫之见,这大炎皇帝,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咱们大唐,兵强马壮,岂会怕他?”

长孙无忌看了萧瑀一眼,淡淡地说道:“萧大人所言甚是。不过,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咱们还是小心为妙。”

说完,他便率先登上了马车。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相继上了马车。

裴寂见状,连忙吆喝一声,两辆马车便缓缓驶动,向着长安城内驶去。

车厢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依旧沉默不语。

马车轱辘轱辘地转动着,发出单调而沉闷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心中的烦闷。

车窗外,长安城的景象,飞速地向后掠去。

高大的城墙,巍峨的宫殿,鳞次栉比的房屋,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

熟悉的是,这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地方。

陌生的是,他们不知道,这平静的表象之下,究竟隐藏着多少危机。

他们不知道,这繁华的长安城,还能否继续保持它的繁荣与稳定。

他们更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

凤仪殿内,李世民独自一人,斜倚在软榻之上。

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但比起之前,已经好了许多。

御医说,他这是忧思过度,导致气血两虚。

但他自己知道,他这是被大炎皇帝气的。

他堂堂大唐天子,竟然被一个“蛮夷”如此戏耍,这让他如何能不生气?

他恨不得立刻发兵,踏平大炎,将那个可恶的大炎皇帝碎尸万段!

但理智告诉他,他不能这么做。

大炎虽然只是一个弹丸小国,但其国力,却不容小觑。

更何况,大炎皇帝此举,明显是早有预谋。

他若是贸然出兵,很可能会中了大炎皇帝的圈套。

到时候,不仅不能报仇雪恨,反而可能会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长叹一声,只觉得一阵无力。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办法,化解眼前的危机。

否则,他这个皇帝,恐怕就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

李世民抬头望去,只见长孙皇后,端着一碗莲子羹,款款而来。

长孙皇后走到李世民身边,将莲子羹轻轻地放在桌上,柔声说道:“陛下,您还在为那大炎皇帝的事情烦心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身边坐下,轻轻地握住他的手,说道:“陛下,臣妾知道您心里不好受。但您是天子,是整个大唐的希望。您可千万不能倒下啊!”

李世民看着长孙皇后,

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长孙皇后都会陪在他身边,与他一起度过。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世民反手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轻声说道:“观音婢,你放心,朕没事。朕只是……只是有些不甘心。”

“不甘心?”长孙皇后微微一怔,问道,“陛下不甘心什么?”

“朕不甘心,朕堂堂大唐天子,竟然被一个蛮夷如此戏耍!”李世民咬牙切齿地说道,“朕不甘心,朕的大唐,竟然要受这等屈辱!”

长孙皇后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妾明白您的心情。但臣妾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事?”李世民眉头微皱,“观音婢,你这是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您想想,那大炎皇帝,为何要花几千万贯,买两方假玉玺呢?他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钱吗?”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朕不知道。朕只知道,他是在羞辱朕,羞辱大唐!”

“陛下,”长孙皇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臣妾以为,大炎皇帝此举,是为了试探我大唐的虚实。”

“试探我大唐的虚实?”李世民眉头微皱,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观音婢,你的意思是……”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您想想,若是您真的下令开战,大炎皇帝便可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出兵攻打我大唐。而若是您选择忍气吞声,大炎皇帝便可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我大唐的威望。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世民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他一拍大腿,说道:“观音婢,你说的太对了!朕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大炎皇帝,果然是狡猾至极!”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您现在明白了吧?这大炎皇帝,根本就不是真心想买玉玺,他只是想找个借口,挑起战争罢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明白了。朕绝不会让他得逞!”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

毕竟,被人如此戏耍,换做是谁,都不会好受。

她轻轻地将李世民搂入怀中,柔声说道:“陛下,您放心,臣妾会一直陪着您。无论发生什么事,臣妾都会和您一起面对。”

李世民感受着长孙皇后的温柔,心中一阵温暖。

他轻轻地在长孙皇后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说道:“观音婢,谢谢你。”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她只是将李世民搂得更紧了。

而她,愿意做李世民最坚实的后盾。

殿内,一片温馨。

只有那碗莲子羹,还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那香气,仿佛在诉说着,这对帝后之间的深情厚谊。

又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良久,李世民才缓缓开口,打破了这份静谧。

“观音婢,你说……”他的声音很轻,很缓,朕是不是……真的老了?”

金殿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李世民端坐龙椅,面色阴沉如墨,一言不发。

殿下群臣,亦是各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

方才,大炎使臣呈上国书,那国书上的内容,如同惊雷般,震得大唐君臣心神不宁。

“陛下,这大炎皇帝……当真是好大的手笔!”房玄龄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杜如晦紧随其后,眉头紧锁:“以一国之力,硬生生将三国逼入绝境……此等谋略,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李靖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军,此刻也露出了凝重之色:“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大炎皇帝此举,看似未动一兵一卒,实则已将三国逼入绝境,不得不俯首称臣。”

长孙无忌捋了捋胡须,经此一役,恐怕再无人敢小觑大炎了。”

裴寂和萧瑀等老臣,也是连连点头,对大炎皇帝的手段佩服不已。

李世民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

然而,面对李世民的询问,群臣却是一片沉默。

大炎皇帝的这一招,实在是太过高明,太过出人意料,让他们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罢了,此事容后再议。”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群臣退下。

待群臣散去,李世民起身,缓步走向后宫。

长孙皇后早已在凤仪殿等候。

见李世民到来,她迎上前来,轻声问道:“陛下,可是为了大炎之事烦心?”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大炎国书的内容告知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听罢,也是一阵沉默。

良久,她才开口道:“陛下,臣妾以为,此事或许并非全然是坏事。”

李世民一愣:“皇后此言何意?”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陛下,大炎此举,虽是震慑了三国,但同时也暴露了其野心。如今,三国皆对大炎心存忌惮,若我大唐能善加利用,或许……”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白了长孙皇后的意思。

他哈哈大笑起来:“皇后所言极是!朕险些被眼前之事蒙蔽了双眼!这大炎,倒是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

他负手而立,望着殿外,目光深邃,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原本因大炎皇帝的举措而带来的压抑气氛,此刻在李世民的心中,已然消散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