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空白当铺 > 第245章 时间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留的不是尽,是裹在物里的念。

---------------------------------------------------------------------------------------------------------------------------------------------------------------------------------------

时间尽头没有风,只有漫过脚踝的淡银灰烬——像被揉碎的月光,落手即化,却在指尖留着一丝凉,凉得像童年泉边的夜。阿木先踏进去,灰烬没及鞋面时,忽然有细碎的光从灰里浮起,聚成半片棉布碎渣:渣上沾的泉泥早干成了深褐,却在他指尖碰上去的瞬间,洇出一点湿——连带一声急促的喘息,混着少年的哽咽,撞进耳朵里:“晓芽的布……怎么找不到了?”

是他十五岁那年的声音。

晓芽跟着踩进灰里,她的灰烬没浮碎渣,却飘起张糖纸残影:不是透明的虚像,是能摸到的实——边角沾着灶灰,指尖蹭过,有焦香漫上来,像刚从互助站灶台边的砖缝里抠出来。她忽然想起那年冬夜,阿木塞给她糖时,手冻得通红:“我妈说,甜的能抗冻。”她当时没说,那糖她藏了三天,最后糖化了,只剩这张纸,被她叠成小块,贴在胸口暖着。

苏夜落在最后,她的灰烬里浮着半只织梭:梭子是母亲的,木柄上有个小小的牙印——是她小时候学绕线,咬着梭子练手留下的。梭子上缠的蓝布丝在晃,风一吹,竟飘出半句话,软得像棉花:“夜儿,织错了也没关系……”尾音断在“系”字上,像当年母亲转身去补时缝的那个下午,门帘晃了晃,就没了声。

远处的根须不是黑的,是淡金的——像用晒透的麦秸编的,缠在半空中,没动,却有细碎的光从根须上掉下来,像星星的渣。根须上挂着的不是武器,是无数小物件:半块木雕兔子(耳朵缺了一角)、一张写着“等我”的纸片(字迹被水洇了)、一颗磨圆的弹珠(里面裹着片干花)……每样东西都在变透明,像被风慢慢吹薄的糖纸。

“它们在散。”母亲的残魂飘到根须边,指尖刚碰到根须,挂着的木雕兔子就淡了半分,“这些是被时间忘了的念——得用你们没忘的、一直带在身上的物,当锚。不然……连你们找棉布、藏糖纸、想妈的这些事,都会被忘干净。”

不是世界没了,是关于“我们”的痕迹,没了。

晓芽先动了。她从贴胸的衣袋里掏糖纸——不是之前撕过的那半张,是完整的那张,边角的灶灰还在,纸面上有个小小的牙印:是她当年舍不得扔,咬着纸边想阿木时留下的。她把糖纸铺在根须上,根须立刻缠上来,缠得轻,像怕碰皱了纸。“阿木,”她的声音很轻,却能让灰里的光都静下来,“那年你给我糖,我没说——我知道你是特意留的,你口袋里只有那一颗。”

糖纸刚贴在根须上,纸面忽然亮了:不是泛光,是显出字来——是用指甲刻的,浅得几乎看不见,要凑很近才能看清:“阿木哥,下次别冻手了。”刻痕边缘有毛边,是她刻了又用指尖磨,怕他发现。根须上的木雕兔子忽然不透明了,连缺了的耳朵,都亮了点。

阿木看着那行字,喉结动了动,没说话。他从口袋里掏棉布碎渣——不是之前贴树纹的那半片,是更小的一块,渣上有根淡褐的棉线,是晓芽当年缝布娃娃时掉的线,缠在碎渣上,没松。他把碎渣放在糖纸旁边,指尖蹭过棉线上的结:“晓芽,那年吵架,我没说——我在泉边找了你丢的布,找了一整晚,最后只找到这一小块,我怕你怪我,没敢给你。”

碎渣刚碰到糖纸,根须上的纸片就不洇了,“等我”两个字清晰起来。灰里忽然浮起个画面:是十五岁的冬夜,阿木蹲在泉边,手里举着打火机,火光照着他的脸,眼泪掉在冰上,砸出小坑。而树后,有个小小的身影,手里攥着半片布,是晓芽——她那天其实找到了布,却看见阿木在找,没敢走过去,怕他怪她没看好布。

阿木看着画面,忽然伸出手,把糖纸往碎渣那边挪了挪——两物的边碰到一起,根须的光就暖了,像晒在互助站屋顶的太阳。

苏夜看着他们,又看了眼母亲的残魂——母亲的手已经快透明了,像要融进灰里。她掏出铜壶里的蓝布,布上的忆衡纹还在,是母亲当年一针一线缝的。她没把布全贴上,而是撕了小半片,裹在糖纸和碎渣外面,布角绕了个小圈,像母亲当年给她扎辫子的结:“妈,我没说——其实你走的那天,我看见你在我枕头下塞了块糖,我没吃,留到现在,糖纸和这布放在一起。”

蓝布刚裹住糖纸,母亲的手就不透明了,她摸了摸蓝布角的结,忽然笑了:“夜儿,妈也没说——你第一次织成帕子,我偷偷收起来了,就在你衣柜最下面的盒子里。”她说着,把织梭上的蓝布丝缠在蓝布角上,“这个给你,以后想妈了,就看看丝——丝没断,妈就没走。”

根须上的小物件全亮了,木雕兔子的耳朵、“等我”的纸片、裹花的弹珠,都不再透明。阿木摸了摸根须,光暖得能焐热指尖:“我和晓芽留下。”他看了眼晓芽,晓芽点头,没说话,只是把糖纸又往他那边挪了挪,“这些念得有人守,不然散了,就没人记得互助站的灶火,记得我们种的记忆花了。”

晓芽从衣袋里掏出另一张糖纸——是之前撕的那半张,塞给苏夜:“苏夜姐,把这个种在记忆花田里。要是花发芽了,就说明我们的念没散,还在陪着你。”糖纸里裹着颗种子,是她去年秋天收的记忆花种,“别浇水太多,它怕涝。”

苏夜没劝,只是把剩下的蓝布叠好,塞进晓芽手里:“这个能挡灰,别让糖纸沾了灰——你最宝贝这个。”她转身时,母亲的残魂跟了上来,织梭的影子飘在她身后,像小时候母亲跟着她上学,走在她右边,怕她被车碰着。

林舟走在最后,他掏出记忆镜,没照,而是掰了片碎片,放在根须边:“这个能映光,你们想互助站了,就看看碎片——碎片里能映出灶台的火,还有阿木教小孩修铅笔的样子。”他说完,又补了句,“我会常来看看,给你们带新的念——比如老张头新烤的饼,他说你们当年总抢他的饼吃。”

走了很远,苏夜忽然听见身后有声音——是糖纸的沙沙声,像晓芽当年攥着糖纸,跟在她身后走在冰原上,一步一步,纸在手里蹭着,软得像话。她摸了摸怀里的糖纸,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颗糖,是她昨天在互助站找着的,和当年阿木给晓芽的一样。她把糖纸拆开,糖放进嘴里,甜得像那年的冬夜。

回到互助站时,她把晓芽给的糖纸种在记忆花田里。糖纸刚贴在土上,就有芽冒出来,芽的叶脉里,竟映着糖纸上的“阿木哥”,淡得像光。她蹲在田边,风里飘来灶灰的焦香,像晓芽在说:“苏夜姐,糖没化。”

苏夜笑了,对着田边的风说:“嗯,没化。糖纸也没沾灰。”

灰里的光还在暖着,根须的念还在亮着,有些告别不是消失,是换了种方式,住在物里,住在念里,住在有人记得的日子里——这才是时间尽头,最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