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236章 星图仪的平衡之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浩的笔尖停在图纸上方,墨迹未干。他没有继续画下去,而是伸手摸向胸口,取下那枚青铜色的星图仪。仪器表面泛着微光,像是在呼吸。他把它轻轻放在主控台中央的感应区,金属底座与接口咬合时发出一声轻响。

“它还在吸。”唐薇盯着数据流,“速度比刚才快了三倍。”

赵铁柱站在支撑架旁,眼睛紧盯着应力监测屏。红点一闪,他立刻抬手示意:“右前梁压力超限,如果再涨,结构会裂。”

阿米尔的手指搭在鼓面上,没动。他知道现在不能乱敲。上一次节奏对上了,可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会不会引发更大的反冲。

苏芸走了过来,指尖还沾着朱砂。她没说话,只是将手指按在控制屏上,划出一个完整的“和”字。屏幕闪烁了一下,随即跳出一串参数列表——五行配比、阴阳权重、气运流转速率。这些词本不该出现在工程系统里,但现在它们正被转换成量子调节指令,一点一点输入星图仪的核心。

仪器震了一下。

林浩皱眉:“有排斥反应。”

“算法冲突。”苏芸看着波形图,“古代平衡逻辑和现代能量模型不兼容,就像用算盘去跑AI程序。”

“那就加缓冲。”林浩调出司母戊鼎的结构图,把空腔吸能模块复制到星图仪外壳模型中。系统开始重新计算力学分布,进度条缓慢推进。

赵铁柱盯着支撑架:“还有两分半钟。”

阿米尔闭眼,手指轻叩鼓心。一声低沉的鼓音扩散开来,不是为了驱动,而是为了稳频。他打出的是《谐波宇宙》里的“五行生克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往复。每一次落点都卡在能量波动的节点上,像在给失控的机器打节拍。

唐薇戴上耳机,耳朵贴紧监听器。她听见了内部的能量流动声,像河流撞上礁石,断断续续,充满杂音。她一边听一边调整苏芸输入的参数,减了一度阳权重,加了半单位土元素阻尼。

“再试一次。”她说。

苏芸点头,重新写下“和”字。这次是用发簪蘸朱砂,在玻璃屏上一笔一划地写。每写一笔,音叉就在口袋里轻颤一下。最后一个捺画完,整套算法完成加载。

星图仪剧烈震动起来。

表面青铜层出现细小裂纹,像蛛网般蔓延。赵铁柱大喊:“一分钟!必须停下!”

“不能停。”林浩按住控制台,“现在切断等于炸掉整个能源中枢。”

他迅速切换界面,手动调出情感识别屏蔽选项。系统弹出警告:【关闭感应回路可能导致意识残留干扰】。他直接点了确认。

就在那一瞬,星图仪投射出一道光影。

画面里是个女人,穿着旧式白大褂,坐在病床边低头记录数据。她的手腕上戴着一块老式机械表,和林浩现在戴的一模一样。

林浩的手抖了一下。

他知道这是什么。是星象墨记忆残留,是他母亲临终前三天的工作影像。系统误判为操作者情绪波动源,自动触发回放。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滑过星图仪边缘,低声说:“我不是要复制你走过的路。我是要把你没做完的事,接着做下去。”

声音不大,但他说得很稳。

然后他按下强制覆盖键,将所有情感反馈通道锁定,只保留纯逻辑响应模式。光影消失了。

苏芸这时拔出音叉,直接插进主控接口。金属碰撞发出清脆声响,紧接着,全息屏上浮现出一座建筑模型——飞檐斗拱,层层递进,正是《营造法式》中的“举折”曲率结构。

“七个缓冲节点已定位。”她说,“引导路径生成。”

能量流开始转向。原本直冲星图仪核心的狂暴洪流,被这七层曲面逐一分流、减速、再汇合。曲线从剧烈跳动变得平缓,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赵铁柱松了口气:“压力回落,结构稳定。”

唐薇摘下耳机,看了眼最后一组波形数据,轻轻点头。

阿米尔收手离鼓,发现地面的纹样正在缓缓隐去,像是完成了某种交接。

林浩双手扶着星图仪两侧,感受着它逐渐平稳的震动频率。仪器不再发烫,表面裂纹也没有继续扩展。数据显示,吸收效率维持在67%,释放同步率89%,已经进入自稳态运行。

“成了?”赵铁柱问。

“暂时。”林浩没松手,“这只是平衡,不是解决。它现在像个蓄水池,进多少出多少。但如果源头变了,这套模型还得重调。”

苏芸靠在观测窗边,指尖还留着朱砂印。她看着那座缓缓旋转的全息模型,忽然说:“你说……古人造房子,定梁柱,讲‘天地人和’。我们搞工程,是不是也该有个‘势’的概念?不是压住问题,也不是绕开问题,而是让所有力量自己找到位置。”

林浩抬头看她。

“就像这个‘和’字。”她继续说,“不是平均,是各有其位,各司其职。星图仪不该只是吸收,它还可以是枢纽。”

林浩沉默几秒,突然转身调出鲁班系统的底层协议界面。他新建了一个模块,命名为“势流调控”。

“试试看能不能让它参与调度。”他说,“不只是被动平衡,而是主动分配。”

唐薇重新戴上耳机,准备捕捉新模式下的能量特征。阿米尔坐回鼓边,手指再次悬空。赵铁柱检查了一遍支撑架,确认无新增损伤后,把地球仪挂回腰间。

苏芸抽出音叉,擦掉接口处的氧化层,重新插入。

林浩点击确认。

系统开始加载新协议。

全息模型微微一震,随即展开新的分支结构。原本单一的循环路径分裂成三条,分别指向基地的能源网、通讯阵列和生命维持系统。

“它在响应。”唐薇说,“流量开始重新分配。”

阿米尔轻敲鼓面,测试节奏同步性。鼓声落下,星图仪外圈亮起一圈蓝光,像是回应。

赵铁柱盯着监测屏:“主线路负载下降12%,备用通道激活正常。”

林浩看着数据流稳定上升,正要说话,忽然发现星图仪中心出现一丝异样——原本均匀的能量漩涡中,多了一个极小的逆向涡流,位置正好对应北斗第七星。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苏芸的声音响起:

“你看那里。”

林浩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全息模型的顶端,飞檐翘角的最高处,不知何时浮现出一行小字。不是代码,也不是符号,而是篆书体写的三个字:

**“未完也。”**

林浩的手停在键盘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