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吃喝,尽管战争还在进行,还有人在战场上被打死,但是神经比较大条的西方人,很快就将情绪稳定下来了。
因为自古以来,欧洲就是四分五裂的地区,那么多国家挤在一起,战争是难免的,几乎隔三岔五的就有战争。
获得了这一笔财政收入之后,德意志人拿出了50多亿共和国银元,又从此时的武器销售第一大国采购了大批陆军和空军装备。
当然,德意志人抛出的这份采购清单订单不仅含有制造他们研发中的武器,还包括制造其他常规武器的零部件。
此时,出口给交战双方的战斗机技术水平基本上停留在岳天那个时空二战初期的水平,技术含量不高,没有那么多电子元件,生产工艺简单。
对于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的第一武器出口国,完成这样的订单,可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
此时东方的工业实力已经是岳天原来那个时空二战美帝的十倍的实力,生产能力更是前无古人,所以全力开动生产之后,很快便完成了这份巨额的订单,并从陆路及时交付给对方。
轴心国国家获得了一批武器之后,迅速地武装起大批军队,并从各个方向向对方发动猛烈的反攻,希望通过反攻,将敌军重新赶入大海。
对于轴心国国家的反攻,北约早就获得了相关情报,并做了大量的相应部署,只不过北约国家没有想到对方这么疯狂,还有出动的兵力如此之多,所以猝不及防,北约军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防线被冲开了一个口子。
为了挡住轴心国这场疯狂的进攻,在直布罗陀的北约舰队,几乎无时无刻地从非洲北部往伊比利亚半岛疯狂运输北约陆军部队。
不仅仅是船只,还有大量运输机也被动员起来,运输登陆部队和各种武器弹药等补给物资。
在大概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北约向伊比利亚半岛运送了足足150万军队,其中有80万美军和70万英国、法国的部队。
美国总统柯立芝一度考虑是否使用原子弹,后面考虑到伊比利亚半岛未来可能成为他们的领土,所以最终还是暂时放弃使用核武器,等攻打到轴心国各国境内,再考虑使用核武器。
经过紧急增兵,北约部队终于在4月底,将轴心国的反扑拦住了。不过,这场战斗给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轴心国损失了5298架飞机和6000多辆坦克,以及62万军队。而北约也损失六千多架战机和七千多辆坦克,折损了76万军队。
尽管北约击退了轴心国的进攻,但是北约准备的反攻法国的计划,被进一步推迟了。
原本因为北约军队逼近法国,引发的部分法国人民起义,也很快被增兵的轴心国军队镇压了下去,为了报复这些起义军,轴心国部队对起义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使得法国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百里无人烟的景象。
在北约将北非的部队大量运往欧洲之际,土耳其和意大利联军借此也在北非发动了对英属殖民地和法属殖民地的进攻。
虽然土耳其和意大利军队战力很一般,但是此时北非的北约军队兵力薄弱。
因此,北约军队在北非的防线被两国联军攻破,土耳其军队在损失了八万多部队之后,迅速占领了英属苏丹。
从利比亚出发的意大利军队和土耳其军队,在击溃了法国殖民军之后,占领了法属突尼斯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
轴心国还派遣了大量特工前往北非英属、法属殖民地的欧洲移民自治领,发动了当地人起义脱离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统治。
此时,由于多次加税和强征士兵,使得英国和法国殖民地上的欧洲移民对两国政府的统治越来越不满。
在轴心国的特工煽动之下,一些来自东欧的移民定居点发动了起义,并开始拒绝向英国、法国殖民政府交税,袭击驻守在当地的英国、法国守军。
此时,非洲的殖民地已经是英国、法国两国重要的财政收入和兵源的来源。特别是法国流亡政府,现在几乎所有财政收入和兵源都来源于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的动荡从根本上动摇了英国和法国坚持继续作战的基础。
为了能够确保英国、法国两国的安全,美国从国内调集70万美军,又从中美洲各地强征了50万雇佣兵,在北非发动对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反攻,以便让前线的英国、法国军队,返回各自殖民地镇压起义。
为了控制制海权,英国、美国联合舰队在意大利南部,发动了对意大利海军的大决战。
此时,意大利海军主力舰艇损失殆尽,在美国、英国联合舰队的围追堵截之下,在4月28日被全部歼灭。
夺得制海权之后,美国舰队掩护雇佣军和美军在突尼斯和利比亚两地登陆。
在海军舰载机的配合下,装备精良,人数又较多的美军,很快击溃了意大利和土耳其联军。
在战斗过程之中,很多意大利士兵见自己海军已经全军覆没,便纷纷选择了向美军投降,而后被美国人编成了意大利民主军,准备在不久的未来配合美军进攻意大利本土,以保证进攻兵力充足。
土耳其军队作战起来虽然相对比较勇敢,但是面对海空武器现有绝对优势的美军,也只能且战且退,向埃及方向撤退。
得到美军的支援之后,在非洲的英国、法国部队迅速平定了两国殖民地的叛乱,恢复了统治秩序,并在五月中旬,集合了两国在非洲的兵力,组成联军攻入被土耳其占领的英属苏丹。
在英属苏丹的土耳其军队,在那里还没待两个月,就面临着英法两国联军的反攻,加上在利比亚的惨败,已经没有支援兵力,所以土耳其选择了从英属苏丹撤退,在埃及重整军队,希望能够守住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