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林深提前二十分钟抵达了寰宇大厦。
他身着熨烫平整的浅灰色衬衫和深色西裤,整个人看起来清爽而干练。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迈步走入大厅。
前台接待核对了他的预约信息后,礼貌地将他引至指定的会议室楼层的休息室等待。
十点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张薇走了进来。
张薇是是一位约莫三十多岁,穿着利落职业装的女性。
“林先生,很准时。”张薇与他握手,笑容专业,“面试官们已经在里面了,请跟我来。”
林深点点头,跟随她走进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三位面试官。张薇简单介绍:
“这位是人力资源部的王磊经理,这位是设计总监李凯先生,这位是建筑一部的高级总监赵启明先生。”
林深依次问好,在指定的位置坐下。
他注意到设计总监李凯,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目光锐利的男士,正低头翻阅着他的简历和作品集。
“林深先生,欢迎你。”
赵启明率先开口,语气温和。
“我们看了你的简历和作品集,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清河坊历史街区改造项目’,能获得那个奖项,含金量很高。”
“谢谢您的肯定,那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李凯总监此时抬起头,目光直接看向林深:
“你的作品集里,那个‘清河坊’项目确实做得不错,对历史肌理的把握和现代功能的融入很见功力。”
“不过,我们寰宇承接的项目类型更多元,规模也更大。”
“我想听听你个人,抛开团队协作,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思考是什么?”
“请你按邮件要求,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阐述一个你自己最为满意的项目吧。”
“好的,李总监。”
林深应道。
林深深吸一口气,将笔记本电脑连接投影仪,开始了准备好的陈述。
他选择的项目是一个名为“竹韵·社区文化中心”的概念设计。
这是他离职后沉淀期间,结合乡土智慧与现代需求完成的方案。
林深谦逊回应,态度不卑不亢。
“这个项目的核心思路,是探索如何将传统材料与工艺以当代语言转译,并融入社区公共生活。”
林深点开项目的效果图和分析图,声音逐渐变得沉稳自信。
“我选取了南方常见的竹材作为主要建构元素,但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
“大家请看,屋顶的形态和排水逻辑,实际上借鉴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披檐’做法,但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了受力与形态……”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竹材的柔韧特性,创造出一个兼具遮阳,通风和采光功能的灵动空间。
以及如何通过错落的庭院设计,引导社区居民自然聚集与交流。
“在空间组织上,我刻意模糊了室内外的绝对界限。”
林深切换着幻灯片。
“我试图重现一种类似乡村‘檐下空间’的模糊地带,让它成为承载邻里交往的容器,而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建筑室内。”
在他讲述的过程中,李凯偶尔会插入提问:
“竹材的防火和耐久性问题,你在这个方案里是如何考虑的?”
“是的,这是关键问题。”
林深点了点头,从容的应答。
“方案中主要承重结构采用的是经过高温碳化处理的工业化竹材,其防火等级和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同时在节点设计上,我参考了传统的榫卯智慧,但我采用了不锈钢构件进行连接和加强,既确保了安全,也便于后续维护,更换。”
赵启明则更关注落地性:
“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要实施,你认为最大的挑战会是什么?造价如何控制?”
“挑战主要在于新型竹构体系的施工工艺把控,以及如何与当地施工条件结合。”
林深思索了一下,继续回答。
“我的想法是,核心构建可以工厂预制,现场组装。”
“同时可以培训当地工匠,参与部分非核心部位的施工,这既能控制成本,也能为当地注入一些新的技艺活力。”
“而造价方面,初步估算虽然比常规钢筋混凝土框架略高,但考虑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生态效益和潜在的品牌效应,综合性价比是值得期待的。”
项目介绍和问答环节持续了约二十分钟。林深起初的那点紧张,在深入的专业交流中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逻辑和沉稳的应对。
他的阐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展现了设计创意,体现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和对人文关怀的深度思考。
阐述完毕,林深关闭投影,看向面试官们。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会议室内安静了片刻。
李凯低头翻阅着林深提前提交的纸质作品集,在其中一页停下:
“‘清河坊历史街区改造’,这在之前获得了‘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类别的银奖。”
“你在其中提出的‘织补肌理’概念,很有意思。”
“能谈谈在具体设计中是如何平衡保护与创新,尤其是如何处理新植入体量与原有历史环境的关系吗?”
“谢谢李总监的提问。”
林深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认为关键在于‘尊重但不拘泥’,我们不做假古董,也不做粗暴的切割。”
“比如在改造一处废弃的纺织厂成为社区文化中心时,我们完整保留了它的主体结构和最具特色的山墙立面,这是历史的‘记忆锚点’。”
“但内部空间根据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重组,并大胆地加入了一个轻盈的玻璃中庭。”
“这个中庭不仅是交通枢纽,更重要的是,它像一个‘时间的连接器’,让新旧空间在此对话,历史与现代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
赵启明追问:“当时遇到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林深坦诚:
“主要是来自部分保守观点的质疑,认为玻璃体量过于‘现代’,会破坏整体风貌。”
“我们通过大量的效果模拟和实体模型,向评审和公众展示它在不同光线,不同视角下的实际效果。”
“来证明它非但不会破坏,反而会以一种坦诚且克制的方式,去为老街注入新的活力。”
“最终这个方案得以落实,也说明了只要设计足够有说服力,平衡是可以找到的。”
随后,他们问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项目压力应对方面的问题。
林深结合在方舆工作室的实际经历,坦诚而具体地一一回答。
李凯点了点头,未置可否,但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继续翻动作品集,最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注意到,你的一些早期概念,思路以及后来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探索,似乎与沈星和先生有过不少的交流?”
“沈先生是国内建筑界公认的,极具人文关怀的大师,他的眼光一向很高。而在他的社交媒体上,曾有过对你参与的一个乡村调研项目表示过赞赏。”
“你如何看待像沈先生这样的前辈对你的影响,以及你为何选择在此时离开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挑战寰宇这样的平台?”
林深心里微微一紧,态度更加谦逊,思索片刻后认真回答:
“是的,李总监,我非常幸运,在学生时代和工作后,都得到过沈先生的指点。”
“他尤其鼓励我要关注建筑背后的人与情感,要从真实的土地和生活里汲取营养。”
“与他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想在设计中的追求。”
“沈先生对我的影响,更多在于对设计本质的坚持,以及对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深刻理解。”
林深顿了顿,补充道。
“当然,我知道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沈先生的认可更多是对一个年轻后辈的鼓励。”
“至于离开稳定的环境……”
林深思索了一下,语气更加坚定。
“这是因为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参与更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项目,将我的理念付诸实践。”
“我相信,寰宇能提供这样的土壤,而我积累的经验,能力和热情,也足以应付这里的挑战。”
李凯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沈星河看人的眼光,和他做设计的眼光一样,很少出错。他能欣赏你,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他合上作品集,与其他两位面试官交换了一个眼神。
王磊接过话头,询问了一些关于职业规划,薪资期望以及最快到岗时间等常规问题,林深都一一做了回答。
整个面试过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接近尾声时,李凯合上手中的资料,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看着林深,总结道:
“林深先生,感谢你今天非常精彩的分享和回答,也很高兴能和你进行这样深入的交流。”
“你的专业基础很扎实,对设计有热情,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尤其是在处理文化传承与当代性这类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平衡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深的心提了起来,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
“你的情况我们已经充分了解。”
李凯继续说道。
“我们需要内部讨论一下,并与相关部门协调。请你回去耐心等待我们的通知,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在一周内通过邮件或电话给你明确的答复。”
“好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今天给予我面试的机会,也谢谢各位的宝贵时间。”
林深站起身,向三位面试官微微鞠躬,然后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离开了会议室。
门在身后轻轻关上,林深走在寰宇大厦安静明亮的走廊里。
他已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