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的晨光尚未穿透云层,“顺安号”指挥中心内却已是一片肃杀。新搭建的“方舟”平台上,代表“利剑”模块的指示灯稳定地亮着绿色。阿明站在主屏幕前,一身深灰色特战服,脊背挺得如同标枪。这是他作为新晋模块负责人,第一次独立规划并指挥远程行动。任务简报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来自“灯塔”模块——周晓芸。
目标: 拦截并控制一艘名为“北风号”的货轮。
位置:黑海西北部,敖德萨港外海约50海里处(国际水域)。
背景:“北风号”表面装载农产品,但“灯塔”通过交叉信源确认,其底层货舱夹带着一批由星冕会外围组织“普罗米修斯物流”转运的、本应交付给东欧某亲星冕会势力的高精度工业级3d打印设备及特种合金材料。这批设备一旦到位,将极大增强对方自行生产关键能源设备零部件的能力,打破林默联盟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的优势。
时机:“北风号”因恶劣天气延误,将在当前海域抛锚约12小时,等待风浪减弱后进入敖德萨港。这是唯一的拦截窗口。
约束:行动必须在国际水域完成,避免与乌克兰或俄罗斯海军发生直接冲突,行动需迅速、安静,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制造“意外事故”或“内部纠纷”假象。
没有林默的直接指令,只有周晓芸提供的目标情报、风险评估和阿明被授予的、调动“利剑”模块资源的全权。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阿明的肩头。他不再是那个只需听从命令、冲锋陷阵的尖兵,他现在是执棋者,每一步都关系到任务的成败和团队的安危。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
“小陆,”他接通了“盾构”模块的专线,“我需要‘北风号’的实时位置、航速、船体结构图(特别是货舱布局)、船员名单及背景,以及未来12小时该海域的精确气象和海况预报。另外,准备两套方案:A,远程侵入其导航和动力系统,制造‘故障’假象,迫使其接受‘救援’;b,如果侵入失败或被识破,准备物理接触方案,我需要小型、低噪音的高速接驳艇参数和‘幽灵’小队b组的实时状态。”
“明白,阿明头儿!”小陆的声音带着兴奋,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如飞,“结构图和船员名单已调取,气象数据同步中。A方案渗透程序正在编译,但对方船只系统可能具备初级网络防护。b组‘幽灵’目前在罗马尼亚康斯坦察港待命,接驳艇可用,航程覆盖目标海域,已通知他们进入最高待命状态。”
信息开始汇聚。阿明盯着屏幕,脑海中模拟着各种可能的情景。
“晓芸,”他又接通周晓芸,“我需要确认,敖德萨港内及附近海域,乌克兰海军和俄方黑海舰队巡逻艇的日常活动规律,以及是否有任何异常调动。另外,评估一旦行动暴露,引发外交纠纷的可能性及潜在后果。”
周晓芸的回答冷静而迅速:“海军巡逻规律数据已发送,目前未见异常。外交层面,只要行动在国际水域,且不留下明确指向我们的证据,乌俄双方大概率会保持沉默,甚至乐见其成,他们内部也有势力不愿看到这批设备落入亲星冕会派系手中。但星冕会必然会有后续反应,需做好应对准备。”
情报逐渐完善,阿明的思路也清晰起来。他倾向于A方案,风险最低,最符合“安静”的要求。但必须准备好b方案作为备份。
“小陆,优先执行A方案。寻找其系统漏洞,尝试注入导航故障代码,模拟主机过热或燃油污染报警,使其主动发出求救信号。同时,准备在附近海域部署一艘伪装成民间救援拖轮的‘顺安号’附属船只,‘响应’求救。”
“已经在尝试渗透……对方防火墙比预想的坚固……需要点时间……”小陆那边传来紧张的汇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北风号”的光点依旧稳稳地停在预定海域。阿明能感觉到自己手心在微微出汗。他第一次独自承担这种决策重压,远比他端着枪冲在最前面要煎熬得多。
“渗透成功!已植入故障代码!预计三分钟后触发报警!”小陆终于传来好消息。
阿明精神一振:“接应船只就位了吗?”
“已就位,距离目标15海里,悬挂马耳他旗,身份已伪装。”
三分钟后,“北风号”的AIS信号果然开始闪烁异常,公共无线电频道也传来了断断续续的、“遭遇机械故障、请求附近船只援助”的呼叫。
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
然而,就在接应船只缓缓靠近“北风号”,准备按照国际海事惯例实施“救援”并趁机登船控制时,周晓芸的紧急通讯插了进来,语气凝重:
“阿明!‘灯塔’截获到一段加密通讯碎片,来源指向敖德萨港内某个安全屋。通讯提及‘北风号’、‘诱饵’、‘清除’等关键词!这可能是个陷阱!他们的目标可能是我们的接应船!”
阿明的心脏猛地一缩!陷阱?!
他几乎能听到血液冲上头顶的声音。怎么办?立刻取消行动,让接应船撤离?但这是唯一的机会,而且接应船现在撤离,反而会显得可疑。继续行动?万一接应船被伏击……
电光火石之间,他做出了决断。
“小陆!立刻远程启动‘北风号’的火灾报警系统,制造更大混乱!通知接应船,改变计划,不要直接靠帮,保持安全距离,对外宣称因风浪太大,无法直接施救,建议‘北风号’船员做好弃船准备,我方将提供救生艇支援!同时,扫描‘北风号’及周边海域,寻找可能的伏击单位!”
“明白!”
“北风号”上顿时警铃大作,烟雾信号(模拟)也被触发,情况瞬间从“机械故障”升级为“火灾险情”。接应船也立刻按照新指令,在风浪中颠簸着,通过无线电告知“北风号”,直接靠帮风险极高,正在释放无人救援艇和救生筏。
“扫描完成!‘北风号’尾楼甲板有异常热源,疑似隐藏的武装人员!另外,在其东南方向约5海里处,发现一艘关闭AIS信号的高速小艇,正在悄悄接近!”
果然有埋伏!
阿明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通知‘幽灵’b组,按b方案行动!目标:高速小艇和‘北风号’上的伏兵。原则:非致命性制服,获取证据,然后迅速撤离!接应船继续佯动,吸引注意力!”
“幽灵收到!”
几分钟后,就在那艘高速小艇试图趁乱靠近“北风号”时,两艘黑色、几乎无声的突击艇如同鬼魅般从浪涛中钻出,迅速贴靠。经过短暂而激烈的、几乎被风雨和警报声掩盖的交火,“幽灵”小队成功控制了高速小艇,俘虏了数名携带武器的武装人员。
与此同时,另一组“幽灵”队员利用烟雾和混乱,从“北风号”另一侧悄然攀爬登船,以精准的电击武器和格斗术,迅速制服了隐藏在尾楼甲板上的四名枪手。
整个行动从发起到结束,不到十五分钟。当敖德萨港方向隐约传来警笛声时,“幽灵”小队已经带着俘虏和从双方人员身上搜出的、指向“普罗米修斯物流”及某个乌克兰本地帮派的证据,消失在茫茫雨雾之中。接应船也在“协助灭火”(继续制造烟雾)后,“无奈”地因天气原因撤离了现场。
“北风号”上只剩下惊魂未定的普通船员和一场莫名其妙的“火灾”与“未遂抢劫”。
“顺安号”指挥中心,阿明缓缓松了口气,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看向屏幕上代表任务完成的绿色标识,以及周晓芸和小陆发来的“任务成功,证据已获取”的确认信息,一种混合着疲惫、后怕和巨大成就感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他做到了。在没有老板直接指挥的情况下,他独立分析、决策,并在突发危机面前临机应变,成功完成了任务,挫败了星冕会的一次物资输送,并抓住了对方的尾巴。
“干得漂亮,阿明。”林默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平静,却带着清晰的赞许,“‘利剑’的首战,很锋利。”
阿明挺直了胸膛,对着空无一人的方向,郑重地回应:“是!老板!‘利剑’随时待命!”
这一刻,他真正完成了从顶尖保镖到独当一面的模块指挥官的蜕变。团队的雏形,在这场充满风险的初试锋芒中,得到了第一次鲜血与火焰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