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陆明桂回到粮油店,就见到店里多了一位与姜瑶身量相当的姑娘。
这姑娘同样穿着一身明制汉服,不过颜色略有不同。
头发简单的盘了一下,插了一根簪子。
与姜瑶站在一起,倒都是极为亮眼。
姜瑶拉着陆明桂,热情介绍:“茜茜,这位就是刚才给我做头发的陆奶奶。”
她颇有几分骄傲:“怎么样?好看吧?”
被叫做茜茜的姑娘连连点头,又有些遗憾:“可惜我头发已经梳好了。”
“不然也请陆奶奶给我梳一个。”
“陆奶奶,您的手可真巧!”
两个年轻姑娘对着陆明桂一顿夸奖,把她夸的一直脸上带笑,合不拢嘴。
杨大姐开始赶人:“行了,你们俩不是要去步行街?”
“这都几点了?还不快去?非要等到晚上?”
两个女孩子就跟二人告别。
杨大姐又叮嘱:“可别玩的太晚!”
“小吃摊上东西少吃点,听见没?”
陆明桂笑看这一切,无论时间怎么变,这当娘的都在为孩子操心啊。
叽叽喳喳的声音远去。
她这才问道:“杨大姐,子安有没有把手机留在店里?”
“有!”杨大姐从柜台底下摸出手机来,“老板说了,就放在这里下载视频。”
“我看看啊,有两部电视剧下好了。”
“你要不先拿回去看着吧。”
她说着,把连着手机的充电器一起拔了下来。
“现在电量还是满的,要是看到没电了,你记得充电。”
陆明桂眼瞅着杨大姐的动作,心中也明白,自己哪里来那劳什子的电?
她有些羞赧:“我家里其实没有电,到时候可能还是要劳烦你。”
若是从前,杨大姐少不得大惊小怪一番。
问怎么会没电呢?现在山里都通电了啊?
是不是没钱交电费?
可电费也不算贵吧?
可如今老板愿意敬着这位老太太,刚才女儿也很喜欢这位‘陆奶奶’,她便懒得多说什么。
管她家为什么没有电?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说不定是有什么困难呢!
何况相处下来,她觉得大娘除了没什么见识,其余还真都挺好。
没有很多老年人的小毛病。
就比如倚老卖老啊,喜欢说教啊,或者占小便宜啊,搬弄是非,见什么都要抱怨两句。
人家都没有。
反而是得了一点好处,马上就要还回来。
这样的人,很难让人不喜欢。
她爽快答应:“那行啊,没电了你就拿过来。”
“看完了的话,拿过来继续下载,店里有无线网。”
“大娘,你怎么喜欢看这些历史剧和纪录片啊?还不如看点轻松的。”
不等陆明桂回答,她像是想起了什么。
又拿出一个袋子来:“这些是老板拿过来的书。”
“也让你拿回去看。”
陆明桂凑过去看,原本只是因为有了手机,想看看视频,没想到李子安还准备了书。
她看见最上头有一本《明清史讲义》,上下两册的,还有《中华五千年》等。
“这么多啊!”
陆明桂有些惊讶,惊讶之余又有些感动。
这孩子,是真实诚,一下子给了这么多。
就是以她的速度,不知道要看到何年何月了。
等收好了手机和书,她又向杨大姐打听了自来水和纯净水的事。
杨大姐说纯净水是可以直接喝,不会拉肚子的,而且也特别方便,在菜市场最南边的角落,就有一家送水的。
要是水喝完了,就打电话叫人送来。
陆明桂听了,心里也有了主意。
二楼的那些事可以洗澡洗衣服,想喝的话就要烧开了喝。
还有就是那水也算是有人管着的。
卷发女人说是收费的,杨大姐也说每个月都要抄什么水表。
所以那个水能用,但不能太离谱。
最好还是再买些纯净水,家里喝。
她当即就与杨大姐告别,朝菜市场东南角走去。
等走到地方,就见这卖水的铺子和吕老板的干货铺子一样,像个通道。
一边对着外头,一边是菜市场里头。
只不过店里显得凌乱很多,靠墙边有不少蓝色的桶装水。
还有空着的桶倒在地上。
一辆蓝色小推车上,还摆着四桶水,不知道是要运出去,还是卸下来。
店里面,一个女人正在接电话:“……小区,十五幢……一桶山泉水,好的。”
“一会就给你送过去。”
等挂了电话,就对店里一个男人叫道:“去送水!”
男人点头,扛着一桶水闷头就出去了,消失在白雾里。
女人这才望向陆明桂:“要送水吗?地址给我。”
陆明桂摇头:“我先看看。”
女人便说:“是不是没在我家订过水?”
“要是住附近,在我这里定最划算了。”
“我这里价格最公道。”
“呐,给你张名片,要订水随时打电话,我们早上八点开门,晚上八点关门。”
女人声音大,说话干脆利落。
陆明桂接过那张白色的纸,上头印着一个名字:“刘爱霞”,后头还跟着一串数字。
想来,这就是电话了。
她知道,电话就是手机。
但手机她现在用不了,李子安说了,要拿着身份证去办手机卡,才能打电话。
不过还是把纸片收了起来。
又问:“这水多少钱呢?”
女人指着墙根的水说道:“便宜的,贵点的都有。”
“看你家里喜欢喝什么。”
“像这种是普通的纯净水,十二块钱一桶,家里日常用就挺好。”
“这种呢,就是天然的山泉水,十八块钱一桶,泡茶用最香。”
陆明桂就问:“不都是差不多的水?咋价钱差这么多?”
女人顿时激动反驳:“那哪能一样啊?”
“这款山泉水喝起来清甜,差得多嘞!”
陆明桂觉得水再甜再好喝,也不值得她多出六块钱。
于是指着纯净水说道:“那给我拿五桶吧。”
女人见她要的多,忙推荐:“要不拿十桶吧,现在搞活动,买十送二,算下来十块钱一桶都不到。”
陆明桂一听,倒是极有道理,反正今后也要喝水的。
“那行,就来十桶的吧!”
回想起旱灾之时,村里人为了水打的头破血流,每天嘴里都是焦干的,她觉得这些水并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