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失去控制的体重 > 第193章 被迫的交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三章:被迫的交易

林夏蹲在巡逻队设备间的角落,指尖在健康手环的芯片上划过,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想起矫正中心那台总发出“滋滋”声的减重仪。三天前,她被巡逻队从家里拖走时,手环的倒计时正卡在“00:01:23”,红色的数字像只眼睛,冷冷地看着她被按在称重仪上——37.8公斤,距离36公斤的“标准线”还差1.8公斤,却已足够被贴上“异常”的标签。

“动作快点!”短发巡逻队员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电击棍,“队长说了,这台手环要是修不好,你的‘延期’可就作废了。”

林夏没抬头,只是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脱落的焊脚。这是她换来的“交易”——用自己钻研了半年的手环维修技术,换24小时的延期,换一个能多啃半块红薯干的夜晚。可当她拆开这台编号为“074”的手环时,胃里突然一阵翻搅——芯片上的焊点歪歪扭扭,分明是她上周帮邻居王奶奶修好的那台。

王奶奶那天颤巍巍地把手环递给她,掌心还沾着灶台上的面粉:“夏丫头,帮奶奶看看,这玩意儿总乱报数,说我‘热量超标’,再被警告一次,我那点配给粮就要被扣光了。”林夏当时笑着拍胸脯保证“没问题”,现在却看着这台手环躺在巡逻队的维修台上,像只被剥开壳的蝉,露出里面藏着的秘密。

芯片的背面用激光刻着一行小字:“触发条件:连续3次检测到‘异常社交’——包括但不限于给超重者递食物、替违规者遮掩、私藏非配给物资。”

林夏的镊子“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原来王奶奶的手环不是“乱报数”,是有人在背后盯着——她给独居的李爷爷送过一碗热粥,帮晚归的张婶打过掩护,这些在她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互助”,在规则组眼里全成了“异常社交”的铁证。

“发什么呆?”短发队员踢了踢她的凳子,“修不好就直说,正好省得我们队长费口舌,直接送你去深度矫正区,那里的‘营养针’效果可比手环灵多了。”

林夏捡起镊子,指尖控制不住地发抖。深度矫正区——张凯的表哥就是从那里出来的,原本1米8的大男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见了谁都躲,说句话能打三个哆嗦。张凯说,里面的护士会给你注射“清欲剂”,让人连吃饭的念头都没有,三天掉5斤跟玩似的。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回芯片上。焊点虽然歪,但核心线路没断,只要重新补焊就能修好。可当电流通过的瞬间,手环屏幕突然亮起,跳出一行加密代码,林夏瞳孔骤缩——这串代码和她藏在床板下的那本“违规手册”上的一模一样,是张凯的爷爷生前留下的,上面记着规则组所有设备的后门程序。

代码的意思是:“此设备已标记目标:王秀兰(王奶奶),累计‘异常社交’3次,24小时后自动上报。”

林夏的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她想起王奶奶昨天还在巷口给她塞煮红薯,说“丫头你太瘦,得多吃点”;想起老人布满老茧的手,颤巍巍地把红薯放进她兜里,生怕被巡逻队看见;想起自己当时笑着说“奶奶放心,我一定好好吃”。

现在,她手里的镊子正夹着能让王奶奶免于被带走的焊锡,只要改动一个焊点,这行代码就会失效,手环会变成“正常设备”。可她的延期还攥在巡逻队手里,只要队长一句话,她明天就得被拉去打“清欲剂”。

“还没好?”短发队员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队长在外面等着呢,他可没那么多时间陪你耗。”

林夏的目光落在手环屏幕的角落,那里有一道细微的划痕——是王奶奶的老花镜不小心划到的,老人当时还心疼了半天,说“这玩意儿金贵,划了怪可惜的”。她突然想起张凯说的话:“我爷爷说,规则组最擅长的就是让我们自己人斗自己人,用一点好处,就让你把刀子捅向身边的人。”

镊子尖的焊锡融化了,滴在芯片上,烫出一个小小的黑点。林夏猛地闭上眼,再睁开时,眼里的犹豫被一种决绝取代。她没有改动代码,而是将错就错,把歪掉的焊点补得更牢,确保手环能“正常”上报数据。

“修好了。”她把手环递过去,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短发队员接过手环,试了试功能,满意地点点头:“算你识相。队长说了,这24小时延期给你,但是——”她话锋一转,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昨晚‘异常社交’的监控截图,你得在上面签字确认,指认这些人是谁。”

林夏低头看去,截图上是王奶奶给李爷爷送粥的画面,是张婶帮晚归的赵叔打掩护的画面,还有她自己……上周偷偷给超重的陈姐塞红薯干的画面。每一张截图下面都留着空白,等着她填上名字。

“签了这个,你的延期还能再续24小时。”短发队员笑得像只偷腥的猫,“队长说了,你技术这么好,要是愿意长期留下来修设备,以后你的配给粮可以翻倍,还能申请‘特殊营养剂’——就是那种能让你安稳增重到40公斤的好东西。”

林夏的指尖划过自己的名字,那三个字在纸上显得格外刺眼。她想起幻想日记里写的:“用技术换公平,用真诚换信任,总有一天,我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来想要的生活。”

可现在,她的技术成了交易的筹码,她的真诚成了被拿捏的软肋。所谓的“公平”,不过是规则组画的饼,咬一口,全是碎玻璃。

“我签。”她拿起笔,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最终还是落下了名字。墨水浸透纸页,像一滴凝固的血。

短发队员满意地收起纸,临走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早这样不就好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哦对了,队长让我转告你,明天把这些人的详细住址和‘异常行为’写清楚,写得越详细,你的‘特殊营养剂’就能越早到位。”

设备间的门被关上,只剩下林夏一个人。她瘫坐在地上,看着散落一地的零件,突然觉得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她捂住嘴,咳了半天,才发现手心沾着点血丝——是刚才咬嘴唇咬太用力了。

窗外传来巡逻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巷口。林夏知道,那是去抓王奶奶的。老人此刻说不定还在灶台前熬粥,想着天亮了给李爷爷送过去。

她爬起来,冲到窗边,扒着窗帘缝隙往外看。昏黄的路灯下,王奶奶被两个巡逻队员架着胳膊往外走,老人的头发乱糟糟的,手里还紧紧攥着个保温杯,里面大概是刚熬好的小米粥。

“我没违规!我就是给老李送碗粥!”王奶奶的声音嘶哑,带着哭腔,“夏丫头!夏丫头你看啊!我没违规啊!”

林夏猛地缩回手,死死捂住嘴,不敢再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维修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她想起自己昨晚还对王奶奶说“奶奶放心,有我在,手环不会乱报数的”,现在想来,那句话多么可笑。

她的技术没有换来公平,反而成了帮凶;她的交易没有换来生机,反而把身边的人一个个推向深渊。幻想里那个“用技术守护邻里”的自己,此刻像个小丑,被规则组的线牵着,在空荡荡的设备间里跳着滑稽的舞。

凌晨三点,林夏把王奶奶的手环放进维修箱。箱子的底层,她藏着那本“违规手册”,张凯爷爷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交易的代价,从来不是物质,是良心。当你开始用别人的苦难换自己的苟活,就再也站不直了。”

她摸了摸自己的后背,那里的骨头硌得生疼。37.8公斤,距离40公斤的“安稳生活”还有2.2公斤,可她突然觉得,就算真的靠出卖别人增重到40公斤,她也会像张凯的表哥一样,灵魂被抽走,只剩下一副会喘气的骨架。

设备间的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队长,他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小瓶子,上面贴着“特殊营养剂”的标签。“小林啊,”队长笑得和蔼,“这是给你的奖励,快喝了吧,喝了就能安心睡觉了,明天一早,咱们还有‘正事’要办呢。”

林夏看着那瓶营养剂,又看了看窗外——王奶奶家的灯灭了,巷口的巡逻车也开走了,只剩下一片死寂。她突然笑了,笑得眼泪直流,拿起那瓶营养剂,用力往地上一摔。

玻璃碎片溅得到处都是,透明的液体在地上蔓延,像一滩融化的冰。“这东西,谁爱喝谁喝。”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24小时延期我不要了,深度矫正区我也认了,你们休想再用这些破玩意儿,让我做伤天害理的事。”

队长的笑容僵在脸上,随即沉了下来:“你以为你有的选?”

“我当然有。”林夏挺直脊背,虽然瘦得像根芦苇,却第一次没在巡逻队面前发抖,“大不了就是掉秤,就是去矫正区,总比夜夜梦见王奶奶哭着喊我名字强。”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的冷风灌进来,吹得她打了个哆嗦,却也吹散了设备间里那股虚伪的甜腻味。远处的天际线泛起一丝鱼肚白,像极了王奶奶熬的小米粥,带着点温暖的希望。

林夏知道,接下来的路会很难走,或许明天就会被注射“清欲剂”,或许会瘦得连站都站不稳。但她不后悔——至少她守住了心里那点滚烫的东西,那点比40公斤体重、比翻倍配给更重要的东西。

就像张凯爷爷在手册最后写的:“就算站不稳,也要站着。倒下的那一刻,就什么都没了。”

设备间的门被狠狠关上,林夏看着队长铁青的脸,突然觉得,今天的晨光,比任何时候都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