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九七九年初的北京城,春寒尚未完全退去,护城河边的柳树却已抽出嫩绿的新芽。

南锣鼓巷深处,一座三进四合院在晨曦中苏醒,青砖灰瓦间升腾起久违的炊烟。

何大清在中南海度过那个不眠之夜后,回到家中睡得格外香甜。

天刚蒙蒙亮,何雨柱就轻手轻脚地推开院门,踩着青石板路上未干的露水,挎着菜篮子往菜市场赶。

这天对他而言非同寻常——远走他乡多年的大哥终于从香港归来,他要用最地道的京帮菜,慰藉游子漂泊多年的胃与心。

日头渐高,何大清穿着一身藏蓝色中山装,坐在院中的老藤椅上。

阳光透过海棠树的枝桠,在他花白的鬓角跳跃。

他看着儿媳和孙女忙碌的身影,听着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眼角泛起细密的笑纹。这种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他等了太久太久。

“爸!”清脆的呼唤从门口传来。何雨水穿着时兴的的确良衬衫,领着丈夫和一对儿女跨进院门。

当她望见藤椅上父亲的身影,又看见站在石榴树下的何雨阳时,手中的点心匣子“啪”地落在地上。

她快步上前,紧紧攥住大哥的衣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哥!这些年你都在哪儿啊!”

何雨阳打量着这个记忆中总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妹,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那双杏眼里的关切丝毫未变。

“雨水,”他声音有些哽咽,“哥回来了,这些年在香港,最惦记的就是你。”

兄妹二人站在海棠树下絮絮说着体己话。何雨水时而为大哥在香港商界的成就展颜,时而又为他经历的坎坷蹙眉。

正说着,何雨柱从厨房探出身来,系着围裙,手里还掂着炒锅:“雨水来啦!快尝尝哥新做的杏仁豆腐!”

灶台上,文火慢炖的鸡汤咕嘟作响,蒸笼里飘出荷叶包的清香,整个院子都弥漫着令人食欲大动的烟火气。

时近正午,四合院愈发热闹起来。刘光天扶着年迈的父母蹒跚而至,闫解放陪着闫埠贵拎着稻香村的点心盒子,贾梗跟在秦淮茹身后,手里还提着一坛自酿的米酒。

老街坊们围坐在院中的石桌旁,品着高末儿,聊着这些年的变迁。

“开席喽!”何雨柱洪亮的吆喝声中,一道道佳肴摆上了八仙桌:油亮枣红的红烧肘子,金黄油酥的烤鸭,白玉般的芙蓉鸡片,翡翠似的清炒芥蓝。

最中间是一品盛在青花瓷钵里的佛跳墙,这是何雨柱特意为迎接大哥研制的创新菜。

何大清被儿女们搀扶着在主位坐下。他颤巍巍举起酒杯,目光扫过满堂儿孙:“今天咱们何家团圆了!盼了多少年,总算把雨阳盼回来了。这杯酒,敬团圆,敬平安!”

琉璃酒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

何雨柱夹起一筷子葱烧海参放到大哥碗里:“尝尝这个,记得小时候您最爱吃海参。”何雨水则细心地为大哥布菜,轻声念叨着:“香港湿气重,该多吃些山药茯苓。”

席间笑语喧哗,往事如烟。

何雨柱说起当年在轧钢厂食堂,如何用一把炒勺让挑食的工人们心服口服。

何雨水忆起大哥带他们去什刹海滑冰的趣事;何大清抚着花白的胡须,说起何雨阳儿时就能把收音机拆了重装的聪慧。

说到在羊城工作的何卫国,何雨阳取出随身携带的照片:“卫国在那边很好,负责的招商项目很有起色。”

照片上穿着白衬衫的年轻人站在广交会展厅前,意气风发。何大清戴上老花镜端详良久,连连点头:“孩子们都出息了,都好。”

酒过三巡,夕阳给庭院镀上一层金辉。老槐树的影子渐渐拉长,斑驳地投在青砖地上。

何雨阳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院落——西厢房窗棂上褪色的剪纸,东墙角那口养着锦鲤的大缸,都与记忆中的画面重叠。

他忽然想起在香港的无数个夜晚,站在太平山顶眺望北方时心中涌起的怅惘。

“大哥尝尝这个。”何雨水端来一碗杏仁茶,“按您小时候的方子做的,多加了桂花蜜。”温热的瓷碗捧在手中,甜香沁人心脾。

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无论走过千山万水,尝过多少珍馐美味,最眷恋的永远是这四合院里的家常滋味。

暮色渐浓,屋檐下的大红灯笼次第亮起。

女人们收拾着碗筷,男人们泡上浓茶继续闲话家常。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惊起了歇在屋脊上的鸽子。

何雨阳与弟弟妹妹坐在海棠树下,月光如水银泻地,将三人的影子融在一处。

“以后每周都回来吃饭。”何雨柱给大哥续上茶,“我研究了几道新菜式,保准您没吃过。”

何雨阳望着弟妹关切的目光,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

在香港商界,他是雷厉风行的陈先生;可在这里,他永远是那个需要被弟弟妹妹惦记的大哥。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我打算在北京设分公司,以后能常回来了。”

何大清在藤椅上假寐,听着儿女们的对话,嘴角浮起欣慰的弧度。

这个经历了太多离乱的老人,此刻终于品出了圆满的滋味。

夜深了,送别了街坊邻居,四合院重归宁静。

何雨阳站在院中,仰望满天星斗。春夜的微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棠花的清香。他想起白日在厨房看见的一幕。

何雨柱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悄悄用袖子擦拭眼角。这个看似粗犷的汉子,把几年的思念都化作了灶台上的千滋百味。

东厢房里,何雨阳媳妇儿正给女儿铺床。趴在窗前看月亮:“妈妈,今天的月亮真圆啊。”

“因为今天是团圆的日子。”何雨阳媳妇儿轻抚女儿的头发,“以后我们会经常在这里看月亮。”

正房里,何大清摩挲着老伴的相框,轻声絮语:“孩子们都回来了,你在那边放心吧。”

这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春日,这座历经沧桑的四合院,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

而今,暖意重新在青砖灰瓦间流淌,一如院中那株老海棠,历经寒冬后绽放出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