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天地翻覆 > 第166章 中介的刚需热筹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5年2月,春寒料峭,地级市的中介行业已被330新政的风声搅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的中介门店纷纷挂出“政策红利倒计时”“抄底正当时”的招牌,炒房客们组团涌入,带着大笔资金四处扫货,二手房价格被哄抬得节节攀升。而周婷的“诚信中介”门店里,却透着一股与行业躁动截然不同的沉静——玻璃门上贴着醒目的“三不接”告示:不接投资房、不赚差价、不骗客户,店内墙上挂着“住有所居”的匾额,是前阵子刚收到的客户赠礼。

“周总,城西花园的房东急售,120平,报价150万,炒房客愿意加价20万全款拿下,这单做成能赚3万佣金!”店员小陈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手里攥着房源信息表,语气里满是急切,“现在行情这么好,炒房客现金充足,咱们别跟钱过不去啊!”

周婷正在整理刚需客户档案,闻言抬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信息表:“房东为什么急售?”

“说是要给儿子凑婚房首付,着急变现。”小陈补充道,“炒房客说了,今天就能签合同,全款支付,不拖泥带水。”

周婷放下档案夹,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街上匆匆而过的人群。远处,几个炒房客正围着中介门店争吵,似乎在争抢一套房源。她想起自己当年在燕郊炒房的教训,想起同事小张亏掉30万首付时的绝望眼神,心里愈发坚定:“这单不接。告诉房东,我们帮他找刚需客户,价格公道,不会让他亏,但也绝不卖给炒房客。”

“啊?”小陈愣住了,“周总,20万差价啊!炒房客全款,交易快,我们省心省力,为什么不接?”不仅是小陈,店里其他员工也围了过来,脸上满是不解。有员工小声嘀咕:“现在行业里都在赚炒房客的钱,咱们死守着刚需,太傻了吧?”

周婷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却温和:“我们是中介,但不是投机的帮凶。刚需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炒房客囤积居奇的工具。燕郊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炒房客赚的是快钱,留下的是泡沫,最后受伤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她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330新政解读手册》,“新政降首付、免营业税,目的是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不是让炒房客兴风作浪。我们要做的,是帮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找到家,而不是帮炒房客推高房价。”

为了让员工理解,周婷特意组织了一场新政培训。会议室里,她把新政细则拆解成一张张图表,用红色标注出对刚需客户的利好:“首套房首付降至20%,二套房30%,满2年免营业税,这对刚结婚的年轻人、打工多年想安家的家庭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吃透政策,算出最划算的购房方案,比如怎么组合贷款最省利息,怎么利用免税政策减少支出。”

她举了个具体案例:“比如刚需客户王先生,夫妻两人月收入共8000元,想买一套80平的两居室,之前首付30%凑不够,现在首付20%,压力小了很多。我们要帮他筛选性价比高的房源,联系银行争取低息贷款,再利用满2年免税政策,帮他省下近5万的税费。这才是我们中介该做的事,既赚合理佣金,又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结束后,周婷带着员工开始走访市区老小区,储备刚需房源。她坚持“诚信为本”,每遇到一位房东,都如实告知市场行情:“新政快出台了,刚需客户会增多,您的房子如果诚心卖,价格可以稍微调整到合理区间,我们帮您快速找到靠谱的刚需客户,避免炒房客压价或者囤积。”

在滨河小区,周婷遇到了房东张阿姨。张阿姨的儿子要去外地工作,想把老房子卖掉,之前已经被好几家中介和炒房客骚扰,要么压低价格,要么要求签“阴阳合同”。周婷耐心地给张阿姨讲解新政影响,承诺帮她找到真正的刚需客户,并且全程透明交易,不赚一分差价。张阿姨被她的真诚打动,当场签下委托协议:“小周,我信你!之前那些中介说得天花乱坠,就你说实话,我这房子就交给你了,只要能卖给真正需要的人,价格稍微低一点也没关系。”

就这样,短短一个月,周婷的中介就储备了100套刚需房源,涵盖了两居室、小三居等多种户型,价格从60万到120万不等,分布在市区各个学区、交通便利的地段。她把这些房源整理成《刚需房源手册》,标注出每套房子的优势:“学区房,临近实验小学”“地铁口500米,通勤方便”“南北通透,适合三口之家”,方便客户快速筛选。

就在周婷忙着储备房源、培训员工时,一位炒房客找上门来。此人是外地来的投资客,带着一个团队,手里攥着厚厚的现金,扬言要包下周婷手里所有的小户型房源:“周老板,我给你加1个点的佣金,你手里的100套刚需房,我全要了!签完合同,我再给你个人5万好处费。”

周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抱歉,我们只做刚需客户,不接投资房的单子。您的钱,我赚不了。”

炒房客脸色一沉,语气带着威胁:“周老板,别给脸不要脸!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做我们的生意,你不做,有的是人做!你这样固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周婷站起身,目光坚定:“淘汰不淘汰,不是你说了算。我做中介,凭的是诚信和良心,不是投机取巧。刚需房是老百姓的安家之所,你想囤积房源、哄抬房价,我绝不会帮你。”她指了指玻璃门上的“三不接”告示,“这是我们的规矩,也是我的底线,不会因为你而改变。”

炒房客气得脸色铁青,骂了句“傻女人”,摔门而去。店员们都替周婷捏了把汗,小陈小声说:“周总,咱们是不是太得罪人了?他在行业里有关系,万一给我们使绊子怎么办?”

周婷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刚需房源手册》:“我们做的是正经生意,不怕别人使绊子。你看,这100套房源,每一套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就是想拥有一个安稳的家。我们帮他们实现愿望,这比赚再多的钱都有意义。”

事实上,周婷的坚守不仅没有让她失去客户,反而吸引了更多刚需群体。她的“租房公益App”用户已经突破1万人,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打工家庭通过App找到低价房后,都成了她的忠实客户,纷纷介绍亲戚朋友来买刚需房。有一对刚结婚的年轻夫妻,通过周婷买了一套两居室,感动地说:“之前找了好几家中介,都推荐我们买大户型、高价房,只有周姐真心为我们着想,帮我们选了性价比最高的房子,还帮我们省了好几万税费,太感谢了!”

新政出台前的最后几天,周婷的中介门店里挤满了刚需客户,有的在翻阅《刚需房源手册》,有的在向员工咨询新政细节,有的在和房东洽谈价格,一派热闹而有序的景象。而街对面的几家中介门店,因为之前囤积了大量投资房,炒房客们纷纷撤资,导致房源积压,门可罗雀。

傍晚,周婷送走最后一批客户,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她想起自己刚做中介时的初心,想起燕郊炒房的教训,想起那些通过她找到家的客户脸上的笑容,心里无比踏实。她打开电脑,更新了“租房公益App”的首页,写下一行字:“330新政已至,诚信中介与你同行,帮你找到安稳的家。”

此时,手机响起,是政府相关部门打来的电话,通知她获得了“优秀民营企业”的称号,还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她扩大刚需房中介业务。周婷挂了电话,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在这个行业狂奔的时代,坚守初心、诚信经营,看似“傻”,实则是最长久的生存之道。

夜色渐浓,周婷的中介门店里,《刚需房源手册》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灯光下,“住有所居”的匾额熠熠生辉。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新政后刚需房的爆发式增长,也做好了坚守原则、不被疯狂市场带偏的准备。而那些被她拒绝的炒房客,此刻或许还在为囤积房源而焦虑,却不知道,他们追逐的泡沫,终会在理性的市场中破裂,而周婷坚守的刚需市场,才是中介行业最坚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