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阎王叫我当秘书 > 第161章 律法的基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子时的梆子声早已响过,参事处值房内,秦昭与孙毅仍在光幕前激烈讨论着能量模型的参数,阿罗则在另一角擦拭着她的短刃,只有姜灵儿调配药草的窸窣声偶尔响起。

而值房最里间,崔小玉的临时书斋,却是另一种绝对的、近乎凝固的寂静。书斋内,地面、案几、甚至部分墙边,都堆满了各式载体的法律文书。有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古老竹简,有流光溢彩却内容晦涩的玉简,更有堆积如山的、以特殊魂墨书写的纸质卷宗。

崔小玉便置身于这片由文字与规则构成的密林中央,身形显得格外单薄,唯有那双锐利的眼眸,在灯下闪烁着不容置疑的专注与坚定。她的指尖快速掠过一行行古老的文字,眉宇间锁着深深的沟壑。

关键点清晰而棘手:如何为“引导阳间愿力干预地府经济”这一前所未有、甚至堪称禁忌的行为,找到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石?这直接挑战着延续万年的阴阳秩序界定。

《阴律》对此语焉不详,更多的是强调禁止擅自干扰阴阳平衡。《地府各司权责通则》中也遍寻不着参事处有权进行此类操作的明确依据。她需要更古老、更接近世界本源的法则支撑。

时间在死寂中流逝,窗外酆都的阴霾似乎也侵染不进这方寸之地。崔小玉的魂力近乎枯竭,神识扫过一卷又一卷看似无关的古老盟约纪要。

就在她心神俱疲,几乎要放弃这条线索时,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了一枚被尘埃覆盖、毫不起眼的黑色玉简,《三界盟约·补充疏议》。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将神识沉入其中。刹那间,一段以大道本源符文直接镌刻的金色文字,如同开天辟地的第一道雷霆,在她魂识最深处轰然炸响!那文字中蕴含的古老、威严与至高无上的法理意志,磅礴浩瀚,震得她魂光摇曳,几乎要从蒲团上跌坐下去,瞬间屏住了呼吸!

那大道符文阐述着:“夫愿力者,众生念力所聚,乃天地之公器,非一界一族可私。其用也,当循天道,利众生,若为匡正秩序,抚平阴阳,则三界共许之。”

找到了!

这并非简单的法律条文,这是直指天道本源的宣告!崔小玉心中巨震,狂喜与敬畏交织。这段铭文,将“愿力”提升到了“天地公器”的高度,超越了任何一界的专属权!而“匡正秩序,抚平阴阳”这八个字,更是提供了足以涵盖当前危机的、至高无上的法理依据!

然而,狂喜之后是更深的审慎。“匡正秩序”具体何指?是否明确包括稳定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这仍是可能被对手攻讦的模糊地带。

她想起判官殿藏书阁那位资格极老、脾气古怪如磐石的老文书。此人深谙古律的各种隐秘释义,但因早年遭遇,对殿内人事心灰意冷,从不轻易与人方便。当年她初入判官殿,曾因不忍见其被一小吏刁难,仗义执言了几句,结下一点香火情。老人曾言欠她一份人情,但崔小玉从未想过动用。

此刻,事急从权,她怀抱一丝微弱的希望,悄然离开参事处,深夜叩响了那位老文书居所的门。

没有过多寒暄,她直接道明来意,需查证“匡正秩序”于最权威古律疏义中的确切外延。老文书浑浊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了她许久,满是皱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最终,他叹了口气,颤巍巍地从枕下取出一枚布满灰尘的玄铁令牌,竟带着她绕过重重禁制,进入了判官殿深处绝不对外开放的 《古律疏义》密藏室。

在无数散发着沧桑道韵的典籍中,他们找到了关于“秩序”的权威注解:“秩序者,天地人三才运转之常轨,涵盖阴阳平衡、轮回有序、万物生息,亦包括维系三界交流之基础运转,如能量互通、信约往来之稳定。”

“能量互通、信约往来之稳定”!这无疑将经济体系的稳定明确纳入“秩序”范畴!崔小玉心中大石落地,向老文书深深一揖。老人只是摆摆手,示意她快走,莫要声张,随即佝偻着身子,消失在黑暗的廊道尽头,仿佛从未出现过。

带着这来之不易、堪称定鼎的关键法律解释,崔小玉重返书斋。窗外,夜色已开始褪色。她铺开特制的、蕴含一丝地道法则之力的法旨卷轴,凝神静气,以本命魂力为墨,开始奋笔疾书。

首先是最上位的 《阴阳衡仪设立之法理依据疏议》 ,核心便是引用《三界盟约》条款,阐明此举乃“运用天地公器,以匡正阴阳失序,符合三界根本利益”。

紧接着,是更具操作性的 《阴阳信力流通暂行规仪(草案)》 ,详细界定“香火信力”引渡的资格、流程、净化标准以及地府接收后的权责划分。

最后,是核心的 《功德衡仪操典(草案)》 ,这相当于“阴阳衡仪”的运营管理总纲,规定了“定盘星”(本源功德)的动用权限、“压舱石”(香火信力)的注入与调用机制、以及干预“阴阳能量潮汐”(市场汇率)的具体触发条件和操作规范。

字斟句酌,条分缕析。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如同希望的利剑刺破窗纸,恰好落在卷轴末行那力透纸背的署名“崔小玉”之上时,她才感到魂力一松,近乎虚脱地搁下了笔。

案头,三份墨迹未干、却已然引动周围道韵微微共鸣的法律草案,仿佛不是由魂墨书写,而是由她的心血、对律法的虔诚以及整个团队岌岌可危的未来共同凝铸而成,重若千钧。

她轻轻吹干墨迹,小心翼翼地将草案卷起。虽然前路依旧艰险,但至少,他们即将发起的这场绝地反击,在法理上,已然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劈开迷雾的利剑。

法律的基石,已被她以心血与智慧,艰难而又牢固地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