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 第292章 存人失地 壮士断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虎头山,新一旅指挥部。

往日里还能听到远处训练场隐约传来的喊杀声,此刻却陷入了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指挥部内,煤油灯的光芒摇曳不定,将李云龙和赵刚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得忽长忽短,如同他们此刻焦灼不安的心情。

桌上,摊开着大大小小十几份刚从各地送来的侦察报告和情报汇总。李云龙的手指在一行行字句和简陋的地图上划过,每看一份,他眉心的“川”字纹就深刻一分。赵刚站在一旁,双手抱胸,目光同样凝重如铁。

“他娘的……”李云龙终于放下最后一份情报,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声音沙哑得厉害。他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猛灌了几口已经凉透的开水,试图压下喉咙里的干涩和心头的沉重。

“北路,确认是关东军第24师团主力,佐藤旅团打头阵,配属了完整的师团直属炮兵联队、骑兵联队、辎重联队,甚至还有一个战车中队!再加上那个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以及至少一个团的伪军……粗粗算下来,超过两万鬼子伪军,正对着咱们的北线扑过来!”

李云龙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寒意,“装备精良,补给充足,而且……这帮关东军,是憋着劲儿来报仇雪恨的。”

赵刚点了点头,拿起一份情报补充道:“南线的消息也确认了,日军第36、37、41师团,正在临汾、长治地区大规模集结,其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向北压迫。总部判断,敌人意图在十天之内,完成南北对进的合围部署。我们新一旅,首当其冲。”

压力,如同实质般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指挥部每个人的心头。两万多武装到牙齿的敌军,其中不乏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精锐,携带着复仇的烈焰,即将扑向这片并不算特别辽阔的根据地。

新一旅虽然经过休整补充,兵力恢复到一万多人,但面对如此强敌,无论是兵力、装备还是后勤,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指挥部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灯芯燃烧的噼啪声和李云龙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李云龙抬起头,目光看向赵刚,问出了一个当前最核心的问题:“老赵,乡亲们转移得怎么样了?鬼子这次来者不善,实行的是‘三光’政策,告诉各级干部,做工作的时候要把话说透,别舍不得那些坛坛罐罐,房子烧了还能再盖,地荒了还能再种,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赵刚语气沉稳中带着一丝紧迫:“大部分村庄的转移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地方上的同志和各县大队、区小队动员得很充分,民兵也都组织起来了。

按照目前进度,再有一到两天,根据地内绝大部分群众,应该都能安全转移到预设的深山隐蔽点。粮食和重要财物也都在加紧埋藏。”

“好!这就好!”李云龙闻言,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他重重吐出一口浊气,语气坚定地说道,“老赵,你记得首长说过的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根据地的乡亲们能保住,咱们八路军的主力能保住,就算鬼子暂时占了这片山,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把它再夺回来!老百姓的心在咱们这儿,咱们就永远有根,就能继续发展壮大!怕就怕为了几间空房子,几亩薄田,把老百姓和部队都折进去,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这番话,既是说给赵刚听,也是李云龙在如此巨大压力下,对自己战略抉择的再次确认和坚定。他早已不是那个只知猛打猛冲的愣头青,残酷的战争和肩负的重任,让他学会了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备战节骨眼上,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指挥部内短暂的平静。特务营长小六子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焦急和无奈。

“报告旅长!政委!陈家庄那边……出问题了!”

“陈家庄?怎么回事?”李云龙心里咯噔一下。陈家庄是位于虎头山根据地周边的一个大村,人口不少,转移任务很重。

小六子连忙汇报:“是陈老太爷!就是那个在陈家庄德高望重的陈老爷子,都七十了!我们的人去做工作,劝他跟着转移,可他死活不肯走!

说什么自己年纪大了,土埋到脖子了,不想死在外面,要守着祖宅,跟小鬼子拼了!他这一带头,村里还有几十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以及一些实在走不动的老弱,也都嚷嚷着要留下,说不能拖累队伍,要跟家乡共存亡!我们和地方同志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根本劝不动啊!”

“胡闹!”赵刚一听就急了,“这不是逞英雄的时候!鬼子毫无人性,留下就是等死!”

李云龙的脸色也瞬间阴沉下来。陈老太爷他听说过,是这一带有名的老秀才,知书达理,在乡间威望极高,很多村民都看他的态度。他要是坚持不走,影响太坏了,而且那几十条人命……

“这个老顽固!”李云龙骂了一句,但语气中并无多少责怪,更多是一种理解其心情却又不得不干涉的无奈。他看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军务,又想到那几十条可能无辜殒命的生命,猛地一跺脚:“老赵,这里你先盯着!小六子,备马!老子亲自去会会这个陈老爷子!”

赵刚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处理不好会影响整个转移工作的士气,他立刻点头:“好,你去!一定要说服老爷子!这里交给我!”

事态紧急,李云龙也顾不上太多,带着小六子和几名警卫员,骑上快马,冲出旅部,朝着陈家庄方向疾驰而去。

山路崎岖,马蹄声碎。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众人终于赶到了陈家庄。往日里还算热闹的村庄,此刻显得异常空旷和寂静,大部分村民已经转移,只剩下一些干部、民兵和那几十个坚持不肯走的老人聚集在村中的祠堂前。

陈老太爷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长衫,须发皆白,身形佝偻,却拄着一根拐杖,倔强地站在祠堂门口,他身后是几十个同样年迈或行动不便的乡亲,眼神中带着一种认命般的麻木和与年龄不符的决绝。

看到李云龙和赵刚在一群挎着盒子炮的军人簇拥下大步走来,村里的干部和民兵们都松了口气,连忙迎了上来。

“李旅长!您可来了!”村干部像是看到了救星。

李云龙摆了摆手,目光直接投向被众人簇拥在中心的陈老太爷。他大步走上前,并没有摆出旅长的架子,而是对着老爷子抱了抱拳,语气带着尊重:“您就是陈老爷子吧?我是新一旅旅长李云龙。”

陈老太爷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一下李云龙,似乎有些意外这位威名赫赫的“李旅长”如此年轻,他微微欠了欠身,算是回礼,声音苍老却清晰:

“老朽陈望乡,见过李旅长。劳烦长官亲自前来,老朽惭愧。只是……故土难离,祖坟在此,老朽年迈,实在不愿再做那颠沛流离之人,唯愿与此祠堂、与此乡土,共存亡罢了。”

李云龙看着老人那布满皱纹却写满固执的脸,心中叹了口气。他上前一步,语气诚恳,没有丝毫敷衍:

“老爷子,您的心情,我李云龙理解!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愿意背井离乡?但是,老爷子,您得听我一句劝!您把鬼子想得太简单了!他们不是人,是畜生,是披着人皮的豺狼!

他们搞的是‘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他们不会因为您年纪大就手下留情,也不会因为您守着祖宅就放过您!您留在这里,不是跟家乡共存亡,是白白送死!是让鬼子肮脏的脚,随意践踏您守护的这片土地!”

他指着周围空荡的村庄,声音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您看看,乡亲们大部分都转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我们八路军!

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败鬼子,带他们回来重建家园!您是老前辈,是陈家庄的主心骨,您得给乡亲们做个榜样,带着大家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小六子也适时开口:“陈老先生,我们旅长说得对。暂时的撤退,不是为了苟且偷生,是为了更好地战斗,是为了将来能堂堂正正地回来!

我们八路军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像您这样的老百姓!如果您们留下了,遭遇不测,那我们这些当兵的,还有什么脸面穿这身军装?请您相信我们,相信新一旅!”

陈老太爷听着李云龙恳切而真诚的话语,看着他们眼中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对百姓的关切,原本固执的眼神开始松动。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太多兵匪,却从未见过如此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的军队和长官。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看向李云龙,带着一丝最后的求证:“李旅长……老朽……老朽不是怕死,是怕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看不到鬼子被赶走的那一天……你……你真的能保证,我们能回来?”

李云龙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他挺直腰板,声音斩钉截铁,如同宣誓:“老爷子!我李云龙,向您,向陈家庄所有乡亲保证!

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我们新一旅,我们八路军,一定会打回来!一定把狗日的小鬼子赶出太岳山!到时候,我亲自来接您和乡亲们回家!如果做不到,我李云龙提头来见!”

这掷地有声的保证,如同最后一击,彻底打动了陈老太爷。他看着李云龙那坚毅果敢、充满自信的脸庞,想起了流传在民间的关于这位旅长如何神勇、如何一次次打败鬼子的故事,心中的那点固执终于烟消云散。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老泪纵横,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好!好!李旅长,老朽……信你!老朽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们八路军了!我这就走,这就带着大伙儿走!我们……等着你们打胜仗,接我们回家!”

“老爷子深明大义!”李云龙和赵刚都松了口气。李云龙立刻对身旁的小六子吩咐:“小六子!你带特务营的弟兄们,帮忙搀扶老爷子和其他乡亲,务必把他们安全送到隐蔽点!要快!”

“是!旅长!”小六子立刻招呼战士们行动起来。

解决了陈家庄的难题,李云龙不敢耽搁,立刻上马返回旅部。来回四五个小时的奔波,人困马乏,但心中的紧迫感却更加强烈。

回到指挥部,已是深夜。李云龙毫无睡意,他站在地图前,目光再次扫过虎头山根据地,一个更加决绝、也更加痛苦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他转过身,对赵刚说道:“老赵,陈家庄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也让我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赵刚看向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李云龙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兵工厂和被服厂的位置上,声音低沉而果决:“咱们虎头山根据地,虽然隐蔽,地形也好,但这次鬼子是拉网式扫荡,投入兵力太多,难保不会被他们发现。

兵工厂,是咱们的命根子!那些机器设备,尤其是刚从临汾弄回来的新设备,绝不能让鬼子得到,更不能让他们破坏!”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如同壮士断腕般的决定:“我决定了!立刻命令兵工厂的周师傅、胡师傅,带领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停止一切生产,连夜拆卸所有重要机械!

能就地掩埋的,找最隐蔽的地方深埋!不方便埋的精密核心部件,打包带走!其余笨重不便转移的……必要时,宁可炸毁,也绝不能资敌!”

他又指向被服厂和后勤仓库:“命令后勤处长周文来,同样处理医院,被服厂的物资和库存!除了携带少量急用药品和必需品,其余粮食、布匹、棉花,全部坚壁清野,妥善隐藏!

让周文来组织兵工厂和后勤的人员,由警卫部队护送,向大山最深处的备用隐蔽点转移!告诉他们,机器和物资埋好了,人给老子活着!等咱们打跑了鬼子,再回来把它们挖出来!”

赵刚听着李云龙的安排,心中虽然同样不舍和沉重,但他完全理解并支持这个决定。这是在最坏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是为了保住未来复兴的火种。

“我完全同意你的决定,老李。”赵刚语气坚定,“保存有生力量,保护核心技术人员,比保住固定的厂房和设备更重要。我立刻去安排落实!”

李云龙点了点头,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眼神中闪烁着如同磐石般的意志。放弃经营已久的基地,掩埋心血结晶般的设备,无疑是痛苦的。

但为了最终的胜利,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必须做出取舍。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个道理,他比任何人都懂。新一旅,即将迎来建军以来最严峻、最残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