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239章 期海实战记录13:豆粕,USDA报告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9章 期海实战记录13:豆粕,USDA报告之战

二零二三年初夏的清晨,韩风坐在交易室里,目光如炬地盯着屏幕上的豆粕2401合约走势图。账户资金在股指期货分步建仓获胜后已经突破了八百万元大关,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农产品市场有着与金融期货截然不同的交易逻辑。USdA(美国农业部)报告——这个全球农产品交易者每月必读的“圣经”,即将成为他下一个需要征服的战场。

“USdA报告是农产品市场的风向标,它能让平静的湖面瞬间掀起惊涛骇浪。”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下这句话时,正值六月底那个令人难忘的周五夜晚。整个市场都在屏息以待即将发布的USdA种植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这种等待让交易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韩风早在两周前就开始为这次报告做准备。他仔细研究了美国主要农业州的天气情况,发现北美平原正遭遇严重干旱,这让他对报告的潜在影响有了初步判断。更关键的是,他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市场对USdA报告的预期往往比报告本身更能驱动价格波动。

六月三十日晚间八点三十分,报告如期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仅为8350万英亩,较3月份的意向面积8750万英亩大幅下调400万英亩,也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767万英亩 。与此同时,季度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大豆库存总量为7.96亿蒲式耳,同比减少18% 。

“数字与预期出现了巨大差异!”韩风瞬间意识到这个报告的威力。在报告发布后的短短几分钟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美豆主力合约飙升6.2% ,这个涨幅在农产品市场中相当可观。

尽管内心激动,韩风并没有急于在夜盘开盘后立即追多。多年的交易经验告诉他,USdA报告引发的初始波动往往夹杂着过度情绪反应。他需要观察市场的承接力度,寻找更安全的入场点。

整个周末,韩风都在深入研究报告的细节。他发现减量最大的发生在主产区北达科他州和伊利诺伊州,分别调减了95万英亩和85万英亩 。这种主产区的集中减产,意味着影响可能比整体数字显示的更为严重。

周一早上,国内豆粕期货毫无悬念地涨停开盘。韩风没有因为错过开盘机会而懊恼,反而更加冷静地分析着盘面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他在交易日志中写道:“USdA报告后的行情如同海啸,第一波总是最猛烈的,但真正的机会往往在后续的波浪中。”

随后的两个交易日,豆粕价格在短暂调整后继续上攻。韩风注意到,这次的价格上涨与以往不同,伴随着持仓量的持续放大,显示有增量资金在不断入场。更关键的是,现货价格也开始跟随期货上涨,基差保持坚挺,这表明上涨有着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七月五日,韩风等待的入场信号出现了。豆粕价格在连续上涨后出现技术性回调,但在关键支撑位获得强力支撑。他果断在3965元\/吨附近建立了第一笔多头仓位,动用了总资金的百分之八作为风险敞口。

“在USdA报告引发的行情中交易,就像在风暴中航行,既要把握风向,又要小心巨浪。”韩风在日志中记录道。他为这笔交易设置了较为宽松的止损,给市场留下了足够的波动空间。

随着行情的发展,韩风不断加深对豆粕基本面的理解。他注意到,除了USdA报告带来的利多影响外,还有多个因素在支撑豆粕价格:人民币贬值提升了进口成本,国内豆粕库存处于历史同期低位,以及生猪存栏量保持高位带来的需求支撑。

七月下旬,市场进入了传统的“天气市”阶段。美国中西部产区的干旱情况持续恶化,美豆优良率一度降至51% 的历史低位。韩风每天密切关注美国农业区的天气预报,就像一位老练的船长观察着海面的变化。

“在农产品市场中,天气是永远的不确定因素,也是最强的驱动力。”韩风在研究中发现。基于对天气影响的判断,他在价格突破4100元\/吨时进行了加仓,将总仓位提升到计划水平。

八月初,行情出现了第一次重大考验。美国中西部地区迎来一波降雨,市场对旱情缓解的预期导致价格回落。韩风的持仓浮盈回撤明显,但他并没有慌乱。通过分析降雨数据,他发现这波降雨量并不充沛,难以根本改变干旱格局。

“在天气市中,要区分救济性降雨和趋势性降雨。”韩风在日志中写道。他决定继续持有仓位,甚至考虑在回调时进一步加仓。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在短暂的降雨过后,美国中西部地区再度出现不利于大豆生长的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市场对全球大豆减产的担忧加剧,豆粕价格重拾升势。

八月十八日,豆粕期货近月2309合约开盘就达到5000元\/吨,上涨274元\/吨,引发市场进一步关注。到八月十九日,全国各地现货价格普遍达到5000元\/吨关口。韩风的持仓浮盈快速膨胀,但他依然保持冷静,开始执行分批止盈计划。

“USdA报告行情的难点不在于获取利润,而在于守住利润。”韩风深知农产品市场的特性——暴涨之后往往伴随着暴跌。他在5050元\/吨附近平掉了三分之一仓位,锁定了这部分利润。

随着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市场上看涨声音此起彼伏。某国际投行发布报告指出,在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影响下,全球大豆供应可能进一步趋紧。国内豆粕EtF在近两个月涨幅达到34%,明显超越同期其他品种涨幅。

但韩风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风险信号。美国新豆天气市已经进入尾声,八月十一日美国农业部将2023\/2024年度美豆新作单产从52蒲式耳\/英亩调低至50.9蒲式耳\/英亩,这一调整基本已被市场提前消化。同时,国内大豆进口数量在持续减少,7月份进口量973.1万吨,较6月减少53.9万吨,但预计8—10月大豆到港量将分别在940万吨、600万吨以及450万吨左右,供应正由宽松向预期偏紧转换。

基于这些观察,韩风加快了止盈步伐。在价格突破5100元\/吨时,他再次平掉三分之一仓位。这个时候,他的持仓成本已经被大幅降低,剩余仓位的风险完全被前期盈利覆盖。

九月份,市场格局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美国中西部产区天气好转,美豆优良率回升。同时,USdA九月报告虽然下调单产,但期末库存高于市场预期,报告利多出尽的意味浓厚。豆粕价格进入高位震荡阶段。

韩风在价格跌破5000元\/吨时平掉了所有剩余仓位,为这场历时三个多月的USdA报告之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算显示,这笔交易为他的账户带来了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收益率,账户总资金突破了一千一百万元。

在交易总结中,韩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USdA报告之战教会我,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而对信息的正确解读,比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真正的交易高手,不仅要及时获取信息,更要善于甄别信息的权重,把握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模式。”

通过这次实战,韩风还深刻认识到,USdA报告行情往往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预期阶段,市场基于天气和作物状况形成预期;其次是报告发布阶段的剧烈波动;然后是消化阶段,市场深入理解报告细节;最后是修正阶段,价格根据实际供需变化进行调整。把握每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行情节奏。

“在USdA报告面前,保持谦逊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韩风在日志的最后写道。

秋意渐浓,韩风站在交易室的窗前,望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心中充满感慨。这一年的期海征战,让他从一个小额交易者成长为资金量超过千万的专业交易者。而豆粕战役的胜利,更是让他的交易理念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华——从技术分析到基本面分析,再到信息分析的蜕变。

他知道,在未来的交易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USdA报告等待着他去解读,更多的市场机会等待着他去把握。毕竟,在这个信息驱动的市场中,能够持续盈利的,永远是那些既懂得分析信息,更懂得理解市场对信息反应逻辑的交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