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目的在于两个,一,让百姓们知道大明火器厉害得很。
二,让百姓们自豪...
看着拍手叫好的听书人,朱祁钰让四喜下去打赏。
只听那说书人继续说道。
“我大明将士犹如神兵天降,打得东瀛小兵抱头鼠窜。
他们虽有火枪,却不及我大明半成......”
刚回宫,朱祁钰就让人将胡忠找来。
四喜为难地看一眼皇帝,支支吾吾说道。
“陛下~您~您忘啦?锦衣卫的两个指挥使还躺床上呢。”
朝自个儿脑门一拍,朱祁钰懊恼道。
“嗨~朕给忘咯。
让锦衣卫的宋通,还有东厂的金英、马业来趟。”
约一两盏茶的时间,三人才赶来见皇帝。
这么晚将锦衣卫跟东厂的头子都聚齐,三人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但是...
“朕今天在南门那边听了一段评书,说的是关于樊忠攻打大和省。”
金英朝前一步,不安地拱手询问。
“陛下,可是说得不好?”
朱祁钰意识到被误会,赶紧朝他们摆手。
“相反,说得很好。
明儿空了的话,安排人手告诉各地说书人,让他们宣传此战。
此外,还要跟他们说。从远东拿回的金子皇帝分给了大臣一部分。
只是现在数量还比较少,等以后朝廷手里头的钱多了,皇帝不仅要拿钱办学堂,还要降低百姓赋税”
朱祁钰现在才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光是笼络朝中官员不行,还得给百姓们一点实惠。
至于为何不让朝廷颁布,原因很简单。
未来收益多少,现在还不能确定。
但说书人不同,他们不是朝廷命官。
由他们来说这事再好不过。
你想啊。
以后真免费办学堂了,只能证明说书人没有信口雌黄。
要是没办学堂的话,朝廷就可以说没有这回事,别听天桥底下说书的胡咧咧。
“对了,胡忠跟周伯楷怎样了?”
朱祁钰刚问完,还没站回去的金英只好拱手回话。
“回陛下,他们都活着。”
双手环抱在胸前,朱祁钰终究没舍得不去理会。
“金英,待会儿你去太医院,带两个御医过去瞧瞧。
就说,朕最近缺人手,让他俩赶快好起来...”
......
城南,一座不太起眼的四进院。
“哎哟~我的指挥使大人呐~前儿晚咱家也没法子啊。
陛下在边上盯着呢?咱家哪敢手软呐~”
趴在床上的胡忠,听闻这话后将头扭到一边,哼道。
“陛下怎么就刚好碰见我跟周伯楷?难道不是你派人告的状?”
已是苦瓜的金英不得不为自己解释。
“咱家哪有空管你们锦衣卫,福州的事还没查清呢。
要是锦衣卫没了你们,陛下肯定要把事儿扔来东厂...”
这个回答让胡忠很满意,不过嘴上依旧不饶人。
“锦衣卫都是大事儿,东厂能查得动吗?
怕是连福州都没查得动吧?”
听到此话,金英连忙凑到床前。
“怎地?指挥使知道福州那边情况?”
胡忠也是见好就收的人,在金英耳边轻言一句。
“先从应天查。”
听到这几个字,金英更是不敢往下查。
“咱家哪敢呢~应天那边好像是郑王世子在主持吧?咱家更不敢查了呀~”
鄙夷地看了眼面前的阉人,胡忠深知锦衣卫跟东厂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一想到跟五根不全的人共谋将来,胡忠心里还是很恶心的。
但想到唇亡齿寒,又不得不提醒。
“去年冬月时,锦衣卫探得应天户部粮草跟上奏相差甚远。
今年四月,福州粮仓遭灾一事就被捅破。”
说完,看看金英,希望他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冥思苦想的金英皱着眉,想了许久还是没想到个因为所以然来。
只好...
“胡指挥使,咱家没听明白呢~能细说么?”
晦气地看了眼金英,胡忠只能明说。
“几个月前,陛下将此事交由锦衣卫暗查,可对?”
闻言~金英点头。
胡忠又接着说道。
“后来经暗查得知,去年应天谎报存银存粮。福州遭灾的前一月,朝廷正好派人去应天核查。
郑王世子怕担欺君之罪,便让福州、潮州等地将库中存粮运去应天。
本想等朝廷派去的人走后,再将粮食运回去。
哪知~一个月后福州就遭了灾。
巧合的是,当时有朝廷大臣正好在福州。
看州府的存粮处空空如也,当即就上报朝廷......”
金英听完,脸色顿时难看无比。
“这让咱家如何查?总不能让郑王世子跟着倒台吧?”
胡忠看他跟无头苍蝇无二,只好替他拿主意。
“知道陛下为何要将此事转交由东厂来查吗?”
若有所思的金英瞬间明白,便点头问道。
“陛下不打算郑王世子倒台,所以让东厂来查。
至于结果,郑王世子不能浮出水面最重要,但又要让参与此事的人丢了乌纱帽。
指挥使,咱家说的可对?”
朝金英竖起大拇指,胡忠毫不吝啬的夸赞一声。
“不愧是先帝身边的人,既然知道现在该怎么查,事成后该如何感谢我呢?”
金英为难地看向胡忠,将双手一摊。
“陛下为何要如此做呢,咱家想不明白啊?”
之所以这样问,还是想闹明白皇帝是怎么想的。
只有知道皇帝的想法,才能把这件事办得漂亮。
胡忠冷哼一声,回道。
“哼!新政才实施几年,各地州府存粮都有欠缺。
陛下想杀几个人,给新政撑腰。
其次是给京师、应天的世子们一个警告。”
自从朱祁钰登基后,杀了不少藩王,但世子一个也没动。
这几年里,有些世子仗势自己身为皇族,在朝中或是应天作威作福。
刚开始只是让襄王忠告他们,但有些人不知好歹...
福州一事被发现后,朱祁钰才明白江山是自己的,跟世子们半个铜子关系也没有。
他们只管坐享其成,哪管你累得死去活来。
既然人家做得了初一,朱祁钰也打算做十五。
于是~就将此事转交给了东厂。
目的就是让东厂在福州杀几个人,然后借机扩大事情,最后全国排查。
这样一来,全国官吏恨的该是东厂,而不是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