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幽冥天庭为应对域外天魔威胁而全力备战,北境铸垒、东海操舟、内部动员如火如荼之际,青云界这片广袤的土地本身,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外紧内松,危中有安。战争的阴云悬于天外,并未能掩盖住这方天地在幽冥天庭统治二十载后,所焕发出的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盛世气象。这盛世,并非粉饰太平,而是建立在真正一统与有效治理基础上的扎实繁荣。
政通人和,法度森严
《幽冥律》通行九州二十载,早已深入人心。从繁华天都到偏远村落,百姓皆知“天帝圣明,律法如山”。昔日贵族特权、宗门凌驾、妖族肆虐、魔道横行的乱象,已一扫而空。各级官府依律施政,巡查御史明察暗访,吏治清明高效。冤屈有处申,纠纷有法断,公平与秩序,成为了社会运行的基石。百姓安居乐业,商人敢于投资,修士潜心向道,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活力。
百业兴旺,物阜民丰
随着驰道运河网络贯通、传送阵法普及,商贸流通前所未有的便捷。南疆的灵药、北冥的矿产、东海的珠贝、西漠的奇珍,汇聚于天都乃至各州郡大邑,交易兴盛,物价平稳。工部主导的官营工坊,出产的法器、农具、建材物美价廉,惠及民生;司农司推广的新式农法与灵植技术,使得粮食、灵谷连年丰收,仓廪充实,再无饥馑之忧。各地官学、私塾林立,孩童启蒙率超过八成,文明薪火相传。医馆药铺遍布城乡,太医署推广的《基础丹方》与《防疫手册》,使得百姓平均寿元显着提高。
万族共融,文化昌盛
在“万族共主”的旗帜下,人、妖、魔、佛、道各族,虽习俗迥异,却在《幽冥律》的框架下找到了共存共荣之道。天都街市上,可见妖族行商开设的毛皮店,魔族工匠经营的法器铺,佛寺道观香火鼎盛,与世俗和谐相处。各族通婚日益增多,混血后代往往天赋异禀。文化的交流碰撞,催生出绚烂的火花:人族的诗词书画中融入了妖族的豪放与魔族的诡谲;妖族的祭祀乐舞借鉴了佛道的空灵;甚至出现了融合各家所长的新流派与新技艺。科举取士,不问出身,只论才学,使得寒门、妖族、甚至魔修中的佼佼者,亦有晋身之阶,真正做到了野无遗贤。
根基稳固,气运绵长
幽冥天庭的统治,并非建立在沙丘之上。经济上,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国库虽因备战消耗巨大,但民间财富积累雄厚,抗风险能力强。军事上,虽有外患,但内部匪患绝迹,边关稳固,军队精锐,民心士气可用。人才上,教育普及,上升通道畅通,英才辈出,后继有人。信仰上,天帝庙遍布州县,虽不强制信仰,但晁盖结束乱世、开创太平的功绩,赢得了亿万生灵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拥护,汇聚的信仰愿力与气运磅礴浩瀚,加持着整个王朝。
备战下的民生
即便是紧张的备战,也并未过度影响民生。征兵遵循自愿与功勋点兑换原则,待遇优厚,家属受抚恤;物资征收按市价补偿,或允许以功勋抵税;大型工程雇佣流民、罪囚,以工代赈。朝廷反复宣导“备战为保家,保家为卫国”的理念,使得民众理解支持,甚至踊跃捐钱捐物,报名参军者络绎不绝。一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氛围,弥漫在整个社会。
盛世一瞥
这一日,青云天都,朱雀大街。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茶楼酒肆中,修士与凡人共饮,谈论着边军最新换装的制式灵甲,或是传承殿新开放的某部功法;书院学堂里,孩童朗朗读书声,夹杂着对《幽冥律》启蒙读本的背诵;广场上,杂耍艺人吸引着围观的妖族孩童哈哈大笑;告示栏前,贴着朝廷最新的《备战动员令》与《有功即赏条例》,人们围观议论,神色虽有凝重,却无恐慌,更多的是对朝廷的信任与保卫家园的决心。
城郊,社稷坛旁,那株移栽自云渺洞天的道韵树苗,在聚灵大阵的滋养下,已长至一人高,枝叶青翠,散发着淡淡的道韵,引得不少修士在此静坐悟道。更远处,新建的英烈祠香火不断,祭奠着为统一青云界而捐躯的将士,彰显着朝廷不忘功臣的仁德。
狄仁杰与刘晋元二人,难得闲暇,微服行走在街头。看着眼前这幅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万族和谐的盛世画卷,两位老臣相视一笑,眼中既有欣慰,亦有重任在肩的凝重。
“刘兄,此情此景,可堪告慰先贤了。”狄仁杰轻声道。
刘晋元颔首:“是啊,乱世终结,盛世初显。此乃陛下圣德,亦是万民之福。然,域外之敌虎视眈眈,我等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正当如此。内修文德,外备武事,方能保此盛世绵长。”
二人身影渐行渐远,融入这繁华的人间烟火之中。
凌霄殿内,晁盖通过周天镜,亦将这片盛世景象尽收眼底。他目光深邃,心中并无多少自得,反而更加清明。这盛世,是他一手开创,亦是亿万生灵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值得用一切去守护。
“盛世初显……”他低声自语,“但这,还远远不够。青云界的舞台太小,这盛世,当照耀更多世界。”
内政已固,盛世已显。接下来,便是用这盛世积累的力量,去迎接外部的风浪,去开拓更广阔的疆土!
幽冥天庭的龙旗,必将插上更加遥远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