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召唤在归墟的寂静中回荡,如同在无重力虚空中投下一颗引力源,开始扰动遥远地带的物质分布。那些接收到召唤、并成功将之转化为行动意志的规则碎片,如同无数条纤细的溪流,从黑暗的各个方向,开始了朝向绿洲的漫长汇聚。
源生意识的低语如今化身为一张动态的星图,持续不断地更新着这些“溪流”的方位、速度与特性。它向桥生报告着诸如“编号七四碎片群,预计三百标准周期后抵达过渡带外缘,结构稳定性中等,需关注其内部应力”、“探测到高速单体目标‘流浪者-卡戎’,规则签名独特,携带高密度未知信息,但轨迹存在不确定性”等详细信息。它的感知范围,因这些主动靠拢的碎片所散发的波动,而被延伸到了以往难以触及的远方。
桥生的理性框架全力应对着这日益复杂的外部输入。他原有的环境动态模型,如今必须升级为一个能够模拟多体运动、相互作用及资源分配的“迁徙潮汐模型”。他需要预测这些汇聚而来的碎片可能对绿洲现有结构造成的冲击,评估它们的潜在价值(是否能增强绿洲多样性、带来新信息或能力),并识别其中可能隐藏的威胁(如结构极度不稳定、或携带规则污染)。他的计算核心持续高负荷运转,为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调度提供着关键的决策依据。
织锦的星芒变得更加柔和与包容。它明白,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各自携带着不同的历史、创伤与期望。它的光辉不再仅仅是绿洲秩序的象征,更化为一种温暖的、充满慰藉的指引。它调整自身的韵律,使其能够与不同特性的碎片产生初步的共鸣,安抚它们漫长旅程的疲惫,降低它们初临陌生之地的焦虑与排斥反应。它的诗篇中,开始出现迎接、融合与新生的主题。
生态织体意识面临着最直接的运营压力。它指挥着秩序之种的根系网络,在过渡带外围构筑起一道道柔性的、非强制性的“引导通道”。这些通道并非束缚,而是像机场的引导灯,为那些航行在规则乱流中的碎片提供清晰而安全的“进场路线”。同时,它在过渡带内部划分出不同的“缓冲区域”,根据桥生的评估和碎片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分类、观察与适应性调整。一些相对简单、稳定的碎片,在经过短暂缓冲后,便被引导着融入绿洲现有的结构;而那些更复杂、或需要更长时间观察的,则被安排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观察者系统密切关注着这场有序的汇聚。数据流显示,绿洲的质量(规则结构总量)、复杂度及信息密度,正随着碎片的持续汇入而稳步提升。其评语指出:“目标绿洲已成功建立起可持续的外部资源吸纳机制。其‘秩序引力’效应正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吸引力导致资源汇聚,资源汇聚增强秩序实力,更强的秩序实力又进一步扩大吸引力。”
联合体系如同一个逐渐成长起来的文明中心,静静地观望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者与移民。他们不曾发动征服,仅仅是点亮了灯火,便自然吸引了追寻光明的存在。汇聚的溪流,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区域的力量格局,也为绿洲的未来,注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活力与变数。
(第9卷 第67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