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 > 第137章 极品海货惊市场,山海传奇扬美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7章 极品海货惊市场,山海传奇扬美名

新海龙号满载着黑水洋的丰厚馈赠,凯旋而归。当渔船缓缓靠上山海屯的码头时,那几乎要溢出船舷的银亮鳕鱼和特意展示出来的、如同艺术品般的深海巨鲍,再次引发了全屯的轰动。

额滴个亲娘嘞!这么多鳕鱼!

快看那鲍鱼!快赶上俺家洗脸盆子大了!

西龙这是把龙王爷的宝库给端了吧?!

惊叹声、议论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码头上比过年赶集还要热闹。王梅红和林爱凤抱着小海洋,看着船上虽然疲惫却神采飞扬的张西龙,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骄傲。张改成老爷子捻着胡须,看着那满舱的渔获,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连声对旁边的老伙计说:瞅瞅!俺家二龙!

张西龙站在船头,看着眼前这熟悉而热烈的场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豪情。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朗声说道:乡亲们!这次出海,托大家的福,收获不错!这些鳕鱼,咱们屯里各家,按人头,每户先分五条!剩下的,我再拉到县里去卖!

这话一出,码头上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和感谢声!五条大鳕鱼,在这个物资尚且匮乏的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实惠!张家这大气的手笔,再次赢得了乡亲们由衷的敬佩和拥戴。

分发完屯里乡亲的鱼,张西龙立刻着手处理剩下的渔获。普通的鳕鱼和马面鲀数量巨大,他联系了县渔业公司,以不错的价格批量出售,迅速回笼了大量资金。

而真正的重头戏,是那几十只从沉没筏架上获得的深海巨鲍和极品大海螺。这些宝贝,他小心翼翼地用湿海藻包裹,放在特制的木箱里,直接带往市里。

在市里那家最高档的涉外宾馆,当张西龙打开木箱,露出那些体型硕大、肉质肥厚、散发着海洋独特鲜香的深海鲍鱼时,见多识广的宾馆总经理和餐饮总监都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张先生,这……这鲍鱼的品相,实在太罕见了!我们接待过不少外宾,都从未见过如此极品的野生鲍鱼! 餐饮总监拿起一只鲍鱼,仔细端详着那紧密的纹理和饱满的肉足,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

总经理更是直接拍板:这些鲍鱼,我们全要了!价格……就按目前市面上最高档鲍鱼价格的三倍!不,五倍!张先生,您看如何?还有这些海螺,我们也一并要了!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张西龙的预期!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稳地点了点头。最终,这批深海珍品卖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仅仅这一笔收入,就几乎抵得上之前新海龙号大半年的总收入!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市里的高端餐饮圈。山海屯张西龙这个名字,连同他提供的极品野生海货,成了品质和稀有的代名词。不少其他高档酒店和私人会所的采购经理纷纷慕名找来,希望能建立长期供货关系。

张西龙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他深知,这种极品的深海珍品可遇不可求,不能作为稳定收入来源。他更看重的是与这些高端渠道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联系。他承诺,会尽力提供品质优良的各类海产,包括那些经过加工的鲅鱼干和熏鱼。

黑水洋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张西龙和整个山海屯的士气。 它证明了深海捕捞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张西龙趁热打铁,召开了家庭和合作社的扩大会议。

黑水洋的鱼,咱们能捕第一次,就能捕第二次,第三次! 张西龙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激动而期盼的脸,但深海作业,风险大,要求高。我的想法是,咱们得成立一个渔业队!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新海龙号为核心,大壮和小山作为骨干。再从屯里挑选几个年轻力壮、水性好、肯吃苦的后生加入,跟着学习深海捕捞技术。收入嘛,按劳分配,底薪加提成!这样既能扩大咱们的捕捞力量,也能带着更多乡亲致富!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很快,一支由新海龙号为核心的、初步具备深海作业能力的渔业队组建起来。张西龙亲自带队,开始了对黑水洋及周边深水海域的系统性探索和开发。有了探鱼仪和逐渐积累的经验,他们的捕捞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收入也稳步增长。

海上事业高歌猛进,山林养殖这边也佳讯频传。

合作社喂养的第二批猪崽和鹿羔也即将出栏,规模比第一批更大。张西龙借鉴了渔业队的经验,开始在合作社内部推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了社员们更大的积极性。

那批尝试泡制的鹿茸酒和鹿血酒,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也被张西龙带到了县里的药材公司和那几家高档酒店。没想到,这些用传统工艺泡制、货真价实的保健药酒,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尤其是受到了一些注重养生人士的青睐,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

参园里的人参苗,在张西龙的精心照料下,大部分已经长出了两个完整的复叶(二甲子), 长势喜人。他甚至尝试着将几株长势特别好的移栽到更肥沃的试验田里,观察其生长变化,为未来的优选优育积累数据。

张西龙海陆并进、三条腿走路的战略,结出了累累硕果。 张家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家里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买了屯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晚上左邻右舍都爱挤到张家堂屋看《霍元甲》,成了屯里一景。小海洋健康活泼,已经会奶声奶气地叫了。

张西龙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心。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山海屯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渔业队和合作社的人家,收入显着增加,不少人家翻修了房屋,添置了自行车、缝纫机等。屯里的年轻人也不再只想着往外跑,觉得在家门口跟着西龙哥干,同样有奔头。

山海屯的张西龙,这个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屯里、县里,甚至在市里的相关圈子里,都开始小有名气。他传奇般的荒岛求生经历,白手起家搞养殖、种人参的事迹,以及如今在深海捕捞领域取得的惊人成就,被乡亲们口口相传,越传越神,几乎成了一个带着些许神话色彩的当代传奇。

面对赞誉和成功,张西龙却愈发沉稳和内敛。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海边,望着那片给予他苦难更给予他财富的蔚蓝,思考着未来。他知道,眼前的成绩只是开始,时代在飞速发展,他必须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他心中,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具挑战性的蓝图,正在慢慢勾勒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