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宏蕾来访没过几天,轩韵文化的会客室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客人——曹宝平。

曹宝平是北电文学系的老师,也是王轩的师长。

这次他能找上门来,主要是因为王轩将同为文学系老师的薛小路请来当副导演。

在娱乐圈子里,人情和校友关系,往往是比商业计划书更有效的敲门砖。

这就是人脉和面子了,人嘛,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王轩当然也不例外。

曹宝平穿着一件略显褶皱的夹克,面色带着跑投资的疲惫,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股对艺术的执着。

他坐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他正在为自己的电影《光荣的愤怒》寻找资金。

“王总,你现在是北电的骄傲,更是圈内最年轻的影视公司老板。”

曹宝平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自嘲:“我找你,是想试试,能不能说服你,投钱给一部不赚钱的电影。”

王轩示意秘书小欧子为曹宝平添茶,随后翻开了他带来的剧本。

“曹老师,您客气了。我倒是没那么高尚,不赚钱的片子一般也是不会投的。但您是老师,我肯定要听听。”

王轩说得直接,他对这部片子并不了解,上辈子它并未引起太大的商业水花。

“这部片子,很黑,很厚重。”曹宝平没有回避影片的敏感性,

“它讲的是西南农村的权力斗争,就是熊家四兄弟怎么霸占村委会、鱼肉百姓的故事。主人公叶光荣表面隐忍,暗中策划‘抓熊计划’。但整个过程,非常荒诞,非常真实。”

曹宝平打开了话匣子,语气中充满了对创作的激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王总,我一开始找了很多公司,他们一听说影片聚焦基层腐败,主角的反抗动机混杂着私仇与利益,甚至连村民最后掌权后都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矛盾,就都撤了。”

“他们要的是《英雄》那样的大场面,或者《甲方乙方》那样的轻松幽默。我这个片子,既不主旋律,又不商业,太文艺,也太尖锐。”

王轩沉吟着,他知道这就是“曹宝平风格”的起源——一种对社会底层复杂人性的深刻揭示。

曹宝平继续说起审查的博弈:“这部片子,从2001年完成剧本至今,已经历了七次删改。最初的结局,村民是反抗失败,陷入绝望。但最终,我只能妥协成‘警察神兵天降’的主旋律收尾。”

王轩点了点头,明白了艺术创作者在国内环境中的艰难。一部优秀的作品,必须在“真实”与“过审”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但我对这部电影的真实感,是下了死功夫的。”曹宝平激动地强调:

“我们剧组打算在云南农村封闭拍摄了三十天左右。还要求演员不洗脸、不刷牙,穿着从村民身上扒下的旧衣服。吴岗已经提前一周到村里体验生活。还有演恶霸村长熊老三的王燕辉,也已经去了村里了。这都是为了真实还原乡土气息。”

“我还打算全片采用云南方言,除了吴岗,其他演员都是本地人,台词里充满了俚语(‘狗日的’、‘整死你’)。盐矿、石板路,这些地域元素,都会成为影片的视觉符号。”

王轩听完,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知道《光荣的愤怒》即便不卖座,但其品质和口碑,绝对是能被艺术圈和影评界认可的。

“曹老师,我决定投资。”

王轩合上剧本,语气平静但带着十足的魄力。

曹宝平有些惊讶,他原以为还要经过漫长的拉锯和对剧本商业性的讨论。

“我只有一个条件。”王轩继续道,“轩韵文化需要多元化发展。我们不能只拍商业片、只拍爆款。我们需要像您这样,敢于直面社会、追求艺术极致的作品,来抬升我们公司的格调和艺术价值。”

“当然,您的发行,公司也会负责的,如果可能我们还能走海外电影节的路子。当然,这类片子,在国内能完整上映,就已经是胜利。”

王轩笑了笑,带着对现实的清醒,“听了您讲述了这么多,我是看到了真正电影人对电影的执着,您放心,我们公司会全力支持您的创作的。”

曹宝平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他伸出了手,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激:“王轩,谢谢你。谢谢你给艺术片一个机会。能得到轩韵文化的投资,对我,对这部电影,都是光荣。”

王轩与他有力地握了握手。在王轩的商业帝国里,像《士兵突击》这样高品质、高社会价值的戏,和《光荣的愤怒》这样虽小众、却能提升公司艺术声誉的“黑马片”,都是他长期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棋子。

更重要的是曹宝平是的不错的导演,后续还会拍出很多不错的电影的。王轩也算提前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