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三江奔流 > 第280章 晨曦中的期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2028年,10月1日,北京。

深秋的晨曦如同一支饱蘸了金辉的画笔,缓缓勾勒出这座千年古都的轮廓。天空是一种罕见的、澄澈的碧蓝色,仿佛被特意清洗过,没有一丝云彩打扰这份庄严。微凉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非同寻常的肃穆与激动,一种引而不发的巨大能量,在城市的脉搏下悄然涌动。

天安门广场,这片承载了无数共和国历史记忆的圣地,此刻更是成为了亿万人目光汇聚的焦点。城楼巍峨,红墙黄瓦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仿佛一位饱经风霜却愈发坚毅的巨人,俯瞰着眼前宽阔如砥的长安街。广场上,巨型花坛组成了寓意着“八十载辉煌,新征程启航”的壮丽图案,鲜艳的国旗在广场中央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一切都已就绪,静默中积蓄着磅礴的力量,等待着那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林雪穿着一身得体的深色套装,胸前佩戴着鲜红的观礼嘉宾证,早早地来到了观礼台指定的区域。作为在突破“卡脖子”技术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技工作者代表,她有幸受邀在此亲历这一盛况。手持这份沉甸甸的邀请函,通过层层严格而周到的安检,当她真正踏上这片只在电视和梦中出现过的土地时,心脏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

她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定,深深吸了一口清晨清冽的空气,努力想让激动的心情平复下来,但目光所及之处,无不让她心潮澎湃。

眼前,是笔直、开阔、一尘不染的长安街,它像一条流淌着历史与未来的河流,静静地等待着接受检阅。远处,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直刺苍穹,象征着永不磨灭的牺牲与奉献。再望向那熟悉的城楼,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她胸中激荡、冲撞。

八十年。

共和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八十年。而她林家的命运,从爷爷林瀚章那一代人在战火与贫弱中艰难求索,到父亲那一辈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挥洒汗水,再到他们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和科技竞争中承压前行、奋力突破,直至弟弟林帆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整整四代人的悲欢离合、奋斗牺牲,不正是这八十年国家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微缩影像吗?

她想起了爷爷留下的那些泛黄的笔记本,想起了父亲伏案工作的背影,想起了母亲在老宅院中的叮咛,想起了自己和小弟林帆的童年,想起了与徐航在实验室里并肩作战的无数个日夜,想起了团队攻克难关后的泪水与欢笑……无数记忆的碎片,在这一刻,与脚下这片土地所代表的宏大叙事完美地重叠、交融。个人的渺小与国家的伟岸,家族的传承与民族的复兴,在此刻达成了奇妙的共鸣。

她不仅仅是一个观礼者,她是以一个家族四代奋斗史亲历者和继承者的身份,站在这里,准备见证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古老国度的八十华诞!这份荣耀,属于她,更属于她身后那奔流不息的家族长河,属于千千万万个如同她家一样的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家庭。

一种巨大的历史参与感和家族自豪感,如同暖流般涌遍全身,让她微微颤抖,眼眶湿润。

与此同时,在神州大地的不同角落,林家的其他成员,也以各自的方式,准备着迎接这一共同的光荣时刻。

在西北某国防科研基地的内部观礼点,林卫东穿着一身笔挺的、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军便装(他执意不肯穿新发的礼服),赵庆兰则穿着一身素雅的深色套装。夫妻二人站在镜子前,互相仔细地为对方整理着衣领。然后,林卫东用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的手,小心翼翼地将一枚代表着重大贡献的“航天功勋”奖章,端正地佩戴在自己左胸,旁边是几枚代表着不同时期贡献的荣誉奖章。赵庆兰也佩戴上了一枚“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他们的动作庄重而缓慢,仿佛在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镜子里,映照出两张饱经风霜却目光炯炯的面孔,那眼神中,有回忆,有欣慰,更有一种“此生无悔”的坦然与坚定。他们将以共和国建设者的身份,在这个他们奉献了一生的地方,与屏幕那头的天安门同频共振。

在深圳,林向洋的科技公司总部大楼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巨大的LoGo墙前,早已悬挂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司旗。宽敞明亮的员工活动中心,巨大的超高清投影屏幕已经调试完毕,正静待直播信号的接入。行政部门的员工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确保音响、网络万无一失。林向洋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沉稳而干练。他穿梭在陆续到来的员工中间,与他们亲切地打着招呼。他看着这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看着窗外这座他亲手参与建设、如今已跻身世界前列的创新之城,心中感慨万千。他从一个弄潮儿,成长为一名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他的命运与这片土地的经济奇迹紧密相连。今天,他将和这群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年轻创造者们一起,共享荣光。

而在千里之外的云岭村,气氛则更加的热烈和富有乡土气息。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昨夜就架设好的大屏幕在晨曦中格外醒目。林帆和阿雅带着牛博士、小敏等公司骨干,和村干部们一起,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搬来了长条凳,拉起了写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的红色横幅。村小学的鼓号队在一旁进行着最后的练习,嘹亮的号声和整齐的鼓点让清晨的村庄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村民们,无论老少,都穿着自己最干净、最体面的衣服,陆陆续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广场上来。老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谈论着往昔的艰难与如今的好光景;孩子们兴奋地追逐嬉戏,手里挥舞着小小的国旗;年轻的父母抱着咿呀学语的婴儿,脸上洋溢着笑容。董奶奶也被家人搀扶着来了,她坐在前排,眯着眼看着大屏幕,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这里没有观礼台的肃穆,也没有都市写字楼的现代,却有着最质朴、最真诚的爱国热情,有着对国家强盛最直接的感受——路通了,网快了,日子富了,希望多了。

林帆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乡亲们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期待,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他在为这片土地“架桥”,而国家的繁荣稳定,正是他能安心架桥的最坚实基础。

从首都北京到边陲基地,从改革前沿到宁静乡村,一种共同的、巨大的期待感,如同无形的电波,弥漫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连接起十四亿颗同样炽热跳动的心。不同身份,不同地点,却怀着同一份祝福,同一份自豪,同一份对过往辉煌的礼赞与对未来征程的憧憬。

旭日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将万道金光洒向大地。天安门广场上,人群开始按照指引有序就位,气氛愈发庄重肃穆。林雪挺直了脊梁,望向长安街的尽头。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缓了脚步。

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喷薄而出的雷霆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