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幼儿园活动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顾念安坐在绘本角的小垫子上,手里捧着一本图画书,心思却明显不在书页上。她的目光时不时飘向窗边那个安静的小女孩——新来的转学生林晓晓。
爸爸,她从来都不说话。安安趁着顾沉舟来接她时,小声地在他耳边说道,其他小朋友找她玩,她也只是摇摇头。
顾沉舟顺着女儿的视线看去,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独自坐在窗边,手里捏着一个有些旧的布娃娃,眼神怯生生的。这样的场景让他想起安安刚上幼儿园时的模样,那时她也曾是个躲在角落的小人儿。
也许她需要一些时间,顾沉舟蹲下身,与女儿平视,就像你刚来幼儿园时,不也是观察了好几天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吗?
安安歪着头想了想:可是我都主动跟她说了三次话了,她还是不理我。
回家的路上,安安一直闷闷不乐。秋风卷起金黄的落叶,在她脚边打着旋儿,她却罕见地没有去踩那些叶子玩。
爸爸,是不是我不够好,所以她不想和我做朋友?安安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委屈。
这个问题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痛了顾沉舟的心。他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女儿:有时候,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对方还没有准备好。
晚餐时,安安吃得心不在焉,连最爱的鸡翅都只咬了一口。苏晚关切地看向丈夫,顾沉舟轻轻摇头,用眼神示意晚点再解释。
睡前读绘本时,顾沉舟特意选了一本关于小刺猬交朋友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刺猬因为害怕伤到别人,总是独自一人,直到遇见愿意耐心等待的小松鼠。
小松鼠为什么不放弃呢?读到一半时,安安突然问。
因为小松鼠知道,小刺猬不是不愿意交朋友,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建立信任。顾沉舟合上书,温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发,有时候,最好的陪伴不是一直说话,而是安静地待在对方身边。
安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钻进被窝时突然说:那我明天也要做一只小松鼠。
第二天早上,顾沉舟注意到女儿往书包里多放了一包贴纸和几颗水果糖。这是要给晓晓的,她小声解释,但是我会先问问王老师可不可以。
这一整天,安安改变了她接近晓晓的方式。她不再急着和晓晓说话,而是选择坐在她旁边的位置画画,偶尔会把自己多出来的彩笔推过去。下午点心时间,她默默地把自己的小饼干分了一半放在晓晓的盘子里。
顾沉舟透过教室的窗户,看着女儿这些细小的举动,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看见当其他小朋友围着晓晓叽叽喳喳时,安安会轻轻地摇头示意;当晓晓不小心把水彩打翻时,是第一个递过去纸巾。
转变发生在周四的午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滑梯时,晓晓的布娃娃不小心掉进了水坑里。眼看着心爱的娃娃被弄脏,晓晓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在其他孩子还在愣神的时候,安安已经跑回教室拿来了纸巾。
她没有立即把纸巾递给晓晓,而是蹲下来,小心翼翼地用纸巾吸干娃娃裙子上的水渍,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一个小婴儿。
我也有一个兔子玩偶,安安一边擦拭一边轻声说,上次我不小心把它弄脏了,我爸爸教我用吹风机轻轻地吹干,现在它又变得香香的了。
晓晓停止了哭泣,睁着泪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安安。
如果你愿意的话,安安抬起头,露出一个温暖的微笑,我可以请我爸爸也帮你的娃娃洗澡。
这一刻,晓晓轻轻地点了点头——这是她第一次对安安的示好做出回应。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放学排队时,晓晓悄悄挪到了安安身边,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谢谢。
虽然只有两个字,却让安安高兴得整张小脸都亮了起来。回家的路上,她不停地重复着当时的场景:爸爸,她跟我说谢谢了!虽然声音很小很小,但是我听见了!
因为你用耐心等来了她的信任。顾沉舟为女儿感到骄傲。
随后的日子里,晓晓渐渐敞开了心扉。她开始会和安安分享蜡笔,会在游戏时站在安安身边,偶尔还会露出浅浅的笑容。虽然她的话仍然不多,但安安已经学会了用其他方式理解她的想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画纸上的一抹色彩。
周五的手工课上,晓晓画了一幅画送给安安。画上是两个手牵手的小女孩,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两个字:。
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安安把画紧紧地抱在胸前,眼睛里闪着晶莹的光。
这个傍晚,顾沉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女儿用她的耐心教会我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的友谊不是急切地索取回应,而是温柔地给予空间。当她学会用沉默陪伴沉默,用理解温暖胆怯,她正在掌握人生中最珍贵的沟通艺术——倾听。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能够静心倾听的人,终将收获最真诚的回响。
月光如水般洒进儿童房,那幅写着的画被安安郑重地贴在床头。顾沉舟知道,这段关于倾听的课程,将会在女儿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盏指引她与他人真诚相处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