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忙不迭地回答“中午就开始有点热乎,没在意,下午烧得更厉害了。就吃了家里的粗茶淡饭,精神头可差了,一直哭闹,还吐了一回。”
杨永怀仔细检查后,眉头紧皱。白沐在一旁看着,凭借自己的医学知识,也大致判断了一下孩子的情况,看起来有点像病毒感染,
“孩子这是感染了,情况有点严重,村里的药恐怕不够。”杨永怀肯定的说出自己的答案,脑海里已经在思索用什么药了。
白沐突然想到自己包里有一些从四九城带来的常用药,或许能解燃眉之急“我来的时候,包里装了些药,我去看看。”
她赶紧跑回屋里拿了药出来,杨永怀看过后选了其中两盒,在杨永怀的指导下,给孩子喂下了药。
药效也没有这么快就能发挥作用的,也不能在这干看着,杨永怀端了一盆温热的水过来“我教你一下怎么做物理降温。”
“嗯嗯,谢谢杨大夫!”女人的声音里带着点哭腔。
杨永辉小心翼翼地将干毛巾浸入温水中,然后轻轻拧干,确保毛巾既不会过于湿润也不会过于干燥。
他,拿起毛巾,轻柔地擦拭着狗蛋的身体,特别注意额头、脖颈和手心等部位,因为这些地方是血管经过的重要区域。
这种简单的降温方法虽然有效,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例如,准备一个冰袋,将其用毛巾包裹好,然后垫在孩子的脖颈下方。这样做可以更直接地降低孩子的体温,效果会更加显着。
一个多小时后,孩子的烧似乎退了一些,精神也稍微好了点。孩子的父母感激不已,还好他们村里有赤脚大夫,孩子才能这么快被治好。
杨永怀看着白沐,欣慰地笑了“小沐长大了,能帮上忙了。”
白沐看着外公,记忆里的外公还是几年前的样子,现在的外公外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好像更亮了。
“外公,我知道你想留在这里给乡亲们看病,但你也要想想我,我就你这么一个亲人了,你舍得把我一个人丢在四九城吗?”
杨永怀当然是舍不得的,当初他就不想走,但形势所逼不走不行,守得云开见月明,但现在的他并不急切着想要回去,他更想在这里一展所长,奋斗在医者的第一线。
“小沐,外公已经老了,在故乡养老也很不错,我已经不再年轻了,拼搏不了什么了,对于我而言现在这样的生活就是最好的。”
即使云开月明,但岁月已经逝去,流逝的时间不会回头看一眼,他已经老了,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养老,挺好的。
白沐眼眶微微泛红,她理解外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可她实在不想和唯一的亲人分开。
女人看自家孩子的烧退了,又听杨大夫和白沐的对话,也理清楚了他们的关系“杨大夫,这是你外孙女?多好的姑娘。”
杨永怀无奈地笑了笑“我外孙女,特意来看我的。说是要接我回去,我这把老骨头,在这儿待惯了,回去怕不适应。”
女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下,在杨大夫到来之前,他们这个村庄里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医生。
村民们生病只能前往公社的卫生所求医,不仅路途遥远,看病的费用也相当高昂。
对于那些以耕种土地为生的农村人来说,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所剩无几的收入在一场疾病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一场大病下来,半年的辛勤劳作都可能白费。
自从杨大夫来到这个村庄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杨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能够治愈各种疾病,而且他还擅长采药和制药。有了杨大夫的存在,村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
对于一些常见的小毛病,杨大夫总是能够信手拈来地进行治疗。他会尽量开出中药方剂,因为这些药材大多是他自己亲自采集的,或者是从上山的村民那里收购来的。
这样一来,大家看病的花费大大减少,生活也因此变得宽裕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