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门特别行动组对青坎镇“园丁”故居地下生物实验室的发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最高决策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那二十三支标着“备用载体1992”的冷冻胚胎干细胞,被列为“燧石”级(最高绝密等级)证物,由最顶尖的生化防护团队在绝对保密条件下,紧急转运至首都某国家级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进行深度分析。
实验室由跨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燧石”项目组,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中,对样本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检测分析。重点在于破解这些干细胞的基因来源,以及“K-系列”和“备用载体”背后的含义。
基因测序结果出来的那一刻,项目组首席科学家拿着报告的手微微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立刻通过绝密线路,向最高层和案件核心负责人林悦进行了紧急汇报。
汇报的内容,简短却足以颠覆一切认知:
“经全基因组测序及比对,23个胚胎干细胞系,其核dNA并非来源于单一供体。根据遗传标记分析,它们可被分为三个明显的遗传簇,每个簇内部的样本基因高度一致,但簇与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更关键的是,我们将这三个遗传簇的基因图谱,与内部特定级别的干部健康档案库(用于重大疾病配型等极特殊情况)中的基因信息进行了保密比对……”
科学家停顿了一下,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沉重:
“三个遗传簇的基因特征,分别与三位现任的、不同省份的副省级领导干部,匹配度高达99.99%以上,符合生物学父子关系认定标准。”
“而且,根据细胞端粒长度等生物钟指标反推,这些干细胞系的培育时间,确认为1992年前后。”
消息传到林悦耳中时,她正在主持召开一个经济工作会议。她强忍着瞬间的天旋地转,维持着表面的镇定,示意会议继续,由常务副秘书长主持,自己则快步返回办公室,反锁了房门。
她扶着办公桌,指尖因用力而发白,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腔。
三位现任副省级干部!他们的遗传物质,在1992年,被秘密制成了胚胎干细胞,标注为“备用载体”,藏在“园丁”老家的地下实验室里!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园丁”及其背后的势力,其野心远远超出了金钱和权力的范畴。他们不仅在为自己培育克隆替身,更是在秘密地、以一种超越伦理底线的方式,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血脉”布局!
这三位干部,他们的升迁轨迹……林悦立刻调阅了他们的详细档案。结果让她浑身冰冷:这三人的职业生涯中,所有关键的晋升节点——从处级到厅级,再到副省级——其考察、推荐或最终审批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园丁”吴雅琴(或其化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痕迹!有的是在关键考核评语中有她的“高度评价”,有的是在她主导的干部交流项目中得到锻炼,有的则是她分管领域内重点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
这不是巧合!这是一个精心策划、跨越数十年的“播种”与“收割”计划!
“园丁”利用其职权和影响力,长期栽培、提携这些本质上携带着她(或她背后势力)选定基因的干部,让他们一步步进入权力核心。这些干部本人,很可能对自己的“特殊出身”一无所知,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但在“园丁”的棋盘上,他们却是至关重要的、流淌着“特定血脉”的棋子。“备用载体”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终极保险和控制手段——或许在必要时,可以用于威胁、控制,甚至……更可怕的替换目的?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白梅花”的组织能如此根深蒂固,为什么一些政策或决策会呈现出某种隐秘的延续性。因为它的根系,已经通过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渗透到了体制的高层!
“K-系列……”林悦喃喃道,一个更恐怖的猜想浮现:“K”会不会是“克隆”(clone)的代称?或者,是某个家族或特定群体的代号?这些胚胎干细胞的基因供体,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的共同特质是什么?
案件的性质,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已不再是简单的腐败或刑事犯罪,而是一场企图从生物学层面影响甚至掌控权力结构的、极度邪恶且漫长的阴谋!
林悦立刻将这一发现列为超越“燧石”级的最高警报,直接向中央最高核心层汇报。她建议立即、但极度隐秘地对涉及的三位干部进行必要的健康核查(以常规体检为掩护,获取更详细的生物样本进行二次确认),并对其工作环境、社会关系启动最严密的、不惊动本人的保护性监控。
同时,必须加快对“园丁”克隆体及其海外网络的追查,彻底铲除这个企图通过“血脉”暗影来延续控制的罪恶之源。
放下加密电话,林悦走到窗边,阳光下的城市依旧繁华喧嚣,但她却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意。敌人不仅隐藏在权力的阴影里,更可能潜伏在血液和基因之中。这场斗争,已经超越了常规的维度,进入了一个关乎人类根本伦理和未来命运的黑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