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纨绔六皇子,从八岁开始布局天下 > 第561章 巾帼掌医官,如月施仁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1章 巾帼掌医官,如月施仁心

庙钟余音未息,京师之上仍笼着一层淡薄的焰色。那是昨日“德火宪章”焚诏后残留的霞气,晨曦折入宫墙,映得瓦檐皆似金线。

宫中诸事尚未散尽。自封九公之制颁布后,群臣奔走,各司各位。新法初立,文武交错,政道再编,一时百事纷起,气象肃然。

而在太医院外,一株杏花恰开。

秦如月着素青长袍,腰束医带,立于廊下。她望着院门匾额上新镌的字——“医典署”。这是她亲笔所书,笔锋清秀,似柳生春。

风掠过药架,带起轻微草香。她伸手抚过一卷卷医简,目光温柔,却透出一种极难言的决心。

自封为“医公”后,她便彻夜未眠。此位不止是一份荣耀,而是一种重负。

太医院旧制,医者为官奴,位卑职小,多附权臣之门。她深知,若要以医立德,以仁化俗,必须先改此根。

晨光透窗,她展开一卷新书——《女医录》。

那是她亲自编纂的法典之一,专为天下女子设医授术,以医济贫,以术抚民。

“此录若行,天下女子皆可学医,能护己身,亦能疗他人。”

她低声自语,目光柔亮。

忽闻门外有脚步声,苏若雪身着淡紫官服而来。她已无昔日朝堂之锐气,今日之她,带着几分安然与笃定。

“如月,你昨夜未歇吧?”苏若雪笑问。

“文公,”秦如月微微一礼,“宪章既成,医典亦当随政法齐立。妾思及此,实不敢懈。”

“你这心思,与陛下倒极相合。”苏若雪轻叹,“如今九公之中,唯你最近民心。火宪之下,若无医德之辅,则光不及远。”

她说罢,步入堂内,拾起案上几卷药方。那是秦如月亲定的“民药制”,规定药价、方剂、取材,皆有定法。

“你将药律列入民令,可真大胆。”苏若雪看着那行小字,“‘医不以利为本,药不以贵为尊’,这要得罪多少世家药商?”

“若天下之病,只医富贵,不疗贫寒,”秦如月声音平静,“那何来‘德火’之名?”

她抬眼望向院外,那些正在搬药的年轻学徒,男女皆有。

“火既成宪,医便当为火之息。照人间微处,使不被忘。”

苏若雪轻轻点头。

“你是玄朝最柔的火,也是最难熄的那一簇。”

秦如月笑了,眉间淡淡的痣在阳光下微闪。

此时,院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名宫卫疾行而来,拱手道:“医公!北郊灾民突染寒疫,请急赴救治!”

秦如月神色一变,立即转身。

“备药车,启行!”

她披上外袍,未戴冠冕,只系白巾。苏若雪欲言又止,终只是叮嘱:“慎护己身。”

“文公放心,”她回首一笑,“医者行于火途,心不惧焚。”

马蹄声掠过宫门,尘土飞扬。

北郊寒风刺骨,雪未化尽,数百灾民蜷缩在破屋与篝火间。孩童啼哭,老者咳声不止。

秦如月下车,蹲身查看,一手探脉,一手扶被。

“是寒疠之疫,源自井水。”她语气冷静,“取姜艾,煮于酒中,封水井,筑临时方舱。”

随行医士慌忙依令而行。

她跪地亲为,撕裂衣袖作带,替一名病童束腕止寒。那双手白净,却满是血迹。

夜色渐沉,火光映出她疲惫的脸庞。

风起,雪再次落。

她仰头,看见天边那抹深红的云,似燃烧的火焰。

忽然想起宁凡在庙前的话——“德火成宪,从此天下共明理。”

“若火为火,愿我为灯。”她轻声呢喃。

三日后,北郊疫止,百姓立碑,称她“如月灯”。

朝廷闻讯,陛下特赐金牌:“仁心不息,医者无疆。”

而秦如月拒绝受赏,只请陛下准许她于天下设“医坊百所”,授民自疗之法。

宁凡阅奏时沉默许久,终在诏书上写下两字——“可行”。

那一刻,玄朝的律法与医道,终于真正交汇。

都城南街,首座民医坊开张。门外排着长队,孩童与老人皆携方卷而来。

墙上悬着一行字:

“凡求药者,无论贵贱,皆先诊后取,不以财为量,不以势为凭。”

这句话被刻成了铁铭,嵌于坊门,风吹不蚀。

而秦如月在屋中教童子识草药。

“这是艾,此为薄荷。记住,医草有性,人亦有心。医得草而不医心,终非良方。”

她的语气温柔而坚定。

夕阳落下时,她倚窗而坐,看着街口灯火渐起。

那是她最喜欢的时刻——城中安静,万户平息。她常说,这样的夜,比万卷医书更能疗心。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

是宁凡。

他身着常服,不带仪仗,只一人而来。

秦如月见他,缓缓起身行礼。

“陛下何至此地?”

宁凡目光掠过院中一株药树,那树因长年熬药的蒸气,叶色微黑。

“朕来看一看你立的‘百医坊’。”

他轻轻抚叶,语气淡淡,却藏着一丝深意。

“这树,像极了玄朝。”

秦如月一愣。

“陛下何意?”

“根深而苦,叶黑却生香。世人见其形,不知其中之意。”

他收回手,看向她。

“如月,朕立宪章,是治天下之法。你立医坊,是治天下之心。法与心相合,此世可久。”

秦如月微微一笑。

“陛下过誉。妾不过医人间一隅,火光未及远方。”

“光不求远,自有传。”宁凡低声道。

风拂过,带起药香与烛焰的味道。

两人静立无言。

夜色深沉,坊中灯火层叠,照出街口孩童的笑声。

宁凡转身欲行,忽又停步,道:

“若有一日,德火将息,你当续之。”

秦如月俯首,轻声答:“臣心如药,若世有疾,必救。”

宁凡微笑,转身入夜。

他的背影融入街灯之间,如被万家灯火缓缓吞没。

那一夜之后,医坊之制遍布天下。

西至海疆,东抵稷原,南北诸道皆立“如月院”。

民间流传一句话——“天有火宪,人有仁心。”

而秦如月,也被史家称为“医公仁德”。

数年后,修史者于《德火篇》中记载:

“德火立宪,以理制世;如月立坊,以心疗人。法与心合,天下无疫。”

风过杏林,花开成雪。

碑上旧字渐暗,却仍能在阳光下看见她亲书的一句:

“医者,不求永生,但愿光在人间。”

那光,正是火宪之后的另一种延续。

也是玄朝最温柔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