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财心里打定打主意,这事儿以后再说。
当务之急是把仓库里存的那些油条豆沙包处理了,攒了太多,看着都头疼。
尽管这时候还在严打投机倒把的行径,但自己要卖的这些东西说到底都是农作物所制作,算不得什么。
而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这个年代还是有人私下做买卖的,就比如黑市这种东西,一直都存在。
赵有财暗自琢磨,究竟到哪卖豆沙包和油条比较好,这玩意儿天天能生产不少,总归得找个销路。
忽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地方。
国道!
不会有人特意跑到国道上看有没有人偷偷做生意,客户流动性又强,完全不用担心后续会有什么风险。
自家所在的小镇虽然偏远了些,但国道上也是会有不少人赶着牛车马车,也会有跑长途货运的大车司机。
这一路上他们能吃的东西不多,要是能吃上一口热乎的,谁乐意啃干巴巴的干粮?
只要他卖的东西价格合适,应该也不会有人那么没眼色非要毁他财路。
更何况自己在镇上的人脉已经很广了,总得到外面试一试。
刚好明天自己就去国道边摆个小摊,卖些东西。
如果生意还不错,回家之前再去趟镇上。
这段时间家里人卖布挣了不少钱,也都辛苦了。这些钱总得花出去。
赵有财想了想,准备这两天去镇上钢铁厂找厂长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弄个去外省见见世面的名额。
毕竟这年头出门要大队开介绍信,但介绍信的前提是出门要有亲戚朋友在外面要见,或是正经事做。
小闺女虽然去随军了,但只知道是在西北,具体在哪里还真不知道。
说不定还能找个别的发财门路,再买个缝纫机和手表啥的。
另外眼看着就快到端午节了,买些蜜枣糯米回家,让儿媳妇们一起动手包粽子,吃不完的还能拿来卖。
赵有财确认三儿子不会再回来拉着他絮叨,这才躺进被窝里进农场忙去了。
嘿嘿,收草莓和苹果咯。
这几天农场里可不能全都种水果了,生长周期有点太长了。
有水果长成的这段时间,都够收二十几次菜了。
好在水果的收成不错,草莓装了一筐,就连苹果也足足装了三大筐。
明天去国道边上顺道也摆一筐苹果卖,估计那些人舍不得买油条豆沙包吃,应该会舍得买几个苹果分着尝尝。
至于草莓,这水果过于金贵,还是先留着吧。
……
第二日。
赵有财刚睡醒,就看到枕头边有一张小纸条。
老三那潦草的字迹显露在上面,写着“饭菜在锅里热着,儿子去卖布了,回来给您打酒喝。”
赵有财也没想为啥饭菜是老三给热的,明明二儿子两口子都在家。
穿好衣服洗漱一番,赵有财进了厨房。吃饱了以后又灌了一水壶清水,想了想又在里面兑了些盐。
主要是看着大太阳在天上挂着,担心国道边上闷热。万一寻不到树荫,他这把老骨头扛不住就糟了。
村里的人看到赵有财背着手哼着小曲儿出门了,都想凑上去套近乎。
但赵有财这人脚程贼快,没一会儿就连一片衣角都看不到了。
村里人纷纷感慨,“难怪人家能赚大钱,人家那时间一点儿都没浪费,我大儿子都没有这速度。”
“谁说不是呢?我家老头子要是有这速度,我直接送他去参军,扛着火箭炮到处跑,他这个年纪正是闯的时候啊。”
……
村子里是怎么议论的,赵有财根本不想知道。此时的他很忙,忙着把东西都搬出来放在国道边上。
渐渐地,国道上来来往往出现了不少人。大部分都是赶着牛车的,停下来看赵有财小摊卖什么东西的人少得可怜。
偶尔有几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倒是会过来问问价,可真舍得买的人也不多。
倒是苹果卖的要快一些,已经卖了三分之一了。
赵有财这会儿有些郁闷,还想着在国道边多赚点钱,好进行他下一步的规划。
毕竟他的金手指需要钱,现实生活同样需要钱。
村子里那么多人盯着他,总不能没干多少事儿却能挣出家业来吧?
真要是那种情况,搞不好眼红的还得说他的钱来路不正,再给扣个卖国贼的帽子可真就让人膈应了。
好在大客户终于到了,看着将大卡车停在路边的司机正朝着自己这边走来,赵有财挺直了腰杆。
这个年代卡车还很稀有,但在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在国道这种地方偶尔能见到一辆。
那司机并没有像刚刚路过的那些人一样,而是直接瞅了一圈,大手一挥。
“这些加在一起多少钱?我手里没有水果票和粮票,只付钱,你卖吗?”
赵有财笑着点头。
废话!
水果票和粮票那种东西能有钱实在吗?
开厂子和饭店这种事,二十年之内都没有政策,他倒是不想这么多。
但承包厂子的整个后厨这种事,还是可以做的。
可这种事情也不是有手就行,还得掏钱,数额还不小。
听到这人上来就要包圆儿了,赵有财虽然有些惊讶,但也不奇怪。
这年头能开卡车的司机大多有些关系,肯定不缺钱,而且一次买这么多,说不定就是要带回去跟工友一起吃。
赵有财手脚麻利地给对方算好了账,一共卖了两百多块。
虽然两百多块听着好像并不算多,但这里是六零年代,是一个五毛钱就能让一个成年男人吃饱的年代。
赵有财见大车司机走远了,估算了一下对方的后视镜应该也看不到这里以后,赵有财又趁着四下无人,把仓库里的东西又倒腾出来一大堆放在国道边上继续卖。
很快,又被三辆大车司机给清空了。
赵有财不打算继续守在国道边上了。
总得留点儿以备不时之需,万一那些大车司机进了镇子把他手里有苹果这事儿给说出去了,那几个老油条肯定得厚着脸皮来自己家里闹。
尤其是那两个厂长,自从他们上次喝多了在自己家里睡了一晚上,那脸皮是越来越厚了。
今天骑个自行车来自己家里蹭顿肉,明天非要让他坐在车后座上,拉着去镇上喝顿酒。
那酒也不是多好喝,赵有财其实更喜欢喝可乐。
猛然间,赵有财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