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这会不像从前那样,使劲地想尽一切办法融入嫡出小姐的圈子里,反而此时此刻坐在那里有些食之乏味,想着能尽快离开此处。
好在因为今天人多,又加之天气闷热,大家伙也都没有注意到她跟以往的不同,要不然,准会有人在那里暗戳戳地逮着她不放。
而这边,坐在宴席的位置上,唯一感到庆幸的就是,此次婚宴幸亏是在晚上举办,这要是放在上午或者是大中午,那还真是坐不住。又因为是靠近湖边,时不时会有一阵凉风吹过来,给阵阵闷热带来了一丝丝的凉爽。
除此之外,最想做的事,就是想这辈子都不打算在夏天的时候参加什么宴会。实在是太热,太难受了,浑身黏糊糊的不说,竟还有人给自己找不痛快,要不是脾气好,早就不管不顾的跟对方吵一架了。
这不,在宴会结束,送走客人后,赶紧找个由头率先离开了,更别提去新房看什么新娘子了,实在是浑身黏糊糊的让人难以接受。而且一边走,一边还跟身边的丫鬟说。
“赶紧跟上,咱们赶紧的回院里,也不知道紫苏有没有提前把热水准备好,你们家小姐我现在真想直接跳进湖里,好好的洗洗,这哪里是吃席呀?这简直就是找罪受,往后再有这种事,不对,往后谁家在这个时候不管举办什么宴会,都给本小姐找由头推了吧!”
“小姐,您说什么呢?”
“就是,哪有姑娘家家说这样的话?”
“可不是,您还是慎言吧!万一回头被她人听到,再告您一趟,您又得被罚。”
“是,是,你们说的都对,行了吧。还不让本小姐我发发牢骚吗?”
“不是,小姐。”
“别说了,没看到小姐不舒服吗?咱们还是快点服侍小姐,回院子里吧!这外面哪怕冰盆摆放的再多,也没有待在自己个的院子舒服。”
“对,对,这才是最重要的事,这么热的天,又有那么多人在,可千万别中暑了。”
而此时赵青淑也来不及去往婚房那边看新娘子长什么样,只知道一个劲的往她姨娘所待的院子里赶。待赵青淑赶到白氏的院子,来不及在乎身上的不舒服,赶紧把她知道的事都一股脑的告诉对方后。此时的白氏在听女儿说的话后,并没有像她女儿那样着急,反而慢慢的喝着茶,直到好一会才说。
“我儿不用着急,不就是有很多人家的姑娘喜欢顾家的儿郎吗?又不是多大的事,瞧把你给急的呀?可见我儿对顾家儿郎不但满意,还上心了,不错,不错。行了,姨娘知道了,我儿放心,此事姨娘定让我儿满意。”
“姨娘,真的能行吗?您,您,您要知道,喜欢他的人可都是……”
“都是什么都是,在顾家儿郎还没去娶妻之前,不管是谁喜欢他,那都是个未知数。哪怕你嫡姐跟对方有婚约,那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更何况,即便顾家儿郎娶妻生子,不依旧会有变故!”
“也对哦!”
“行了,瞧把你急成什么样子了,现在安心了吧?”
“安心了,有姨娘在真好。”
“好事,好了,一身的臭汗味,也不怕熏着姨娘,赶紧的去洗洗,别在这里碍眼了。”
“姨娘……”
“好了,好了,去洗洗,洗完澡出来吃点东西,想来在宴席上你也吃不了多少,肯定饿了,赶紧去洗洗好吃糕点。”
“还是姨娘最疼我了。”
“你是我的女儿,我不疼你疼谁呀?”
“也对哦!”
就这样,谁也不知道,在此次婚宴过后。只要是能参加的宴会,赵青淑都找机会试图跟顾家儿郎,也就是顾英华取得联系。哪怕在一开始联系不上,也阻挡不了她的决心。还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究还是让他们两个人联系上,而且往后的联系的越来越频繁,以至于有点忘乎所以,从一开始偷偷摸摸有些不好意思,到最后竟然有些不分场合。
任谁也没有想到,难得跟秦家表姐,一起参加礼部尚书,刘家举办的迎春宴时。恰巧为了躲避他人的刁难,又想跟秦家表姐,也就是慧娘姐姐好好说说体己话。二人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刚刚坐下,就听到从假山的另一面传来。
“顾郎,顾郎,青儿终于又见到顾郎了。顾郎你都不知道,这几天青儿是怎么过来的,呜呜呜……”
“青娘,青娘,哥哥也是日日夜夜思念着青娘。”
“顾郎,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青儿才能永远的不跟顾郎分开呀?顾郎,你可知,这段时间,青儿有多想你吗?”
“哥哥怎么可能不知道,青儿想哥哥呢?青儿,你可知,哥哥也是每时每刻都在想你,也不想与青娘分开,可是,可是……”
“没关系,没关系,青儿知道顾郎的难处。只是,顾郎,眼瞅着我嫡姐快要及笄,等她及笄以后,你们二人就要完婚了,往后,青儿恐怕再也见不到顾郎了。呜呜呜,呜呜呜。”
“青娘,青娘,不哭,不哭,你哭的哥哥的心都碎了。哥哥不是都跟你说了吗?我与你嫡姐的婚事不过是父母之命,我连她长相都不知道,怎么会喜欢她。再说了,哥哥满心满眼的都是青娘, 怎么会喜欢上别人,更别说愿意娶她人为妻呢?”
“可是,你们彼此之间都已经有婚约了,即便你不喜欢她,不愿意娶她为妻,恐怕也无法与长辈们反抗。青儿往后就不再与哥哥相见了,省着让哥哥难做。此次相见,就当是你我最后一次见面吧!呜呜呜,呜呜呜。”
“不,不,青娘,青娘你听哥哥说,哥哥定当解决好此事,哥哥不能没有我的青娘呀?”
“可是,顾郎,那我嫡姐呢?她,她又该怎么办?”
“我管她是谁,我只在乎我的青娘。”
“真,真的吗?顾郎!”
“嗯,嗯!你等等,你再等等,哥哥定当给你一个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