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地球不屈:混沌秩序 > 第496章 攀登“天梯”(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6章 攀登“天梯”(上)

无人机传回的初步数据让工程组的负责人眉头紧锁,扫描结果显示,这道断崖的大部分区域确实如同视觉所见,几乎完全垂直,倾斜角度超过85度,根本不存在任何可供重型车辆通行的自然通道或缓坡。

然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仔细搜索和反复比对后,在距离队伍当前位置东北方向约三十公里的地方,无人机终于发现了一处相对特殊的地形:那是一条古老的、已经完全干涸的熔岩管道遗迹,它可能形成于数亿年前的一次大规模喷发,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部分坍塌,形成了一道倾斜的、呈字形蜿蜒向上的天然斜坡通道。

虽然路面极其崎岖不平,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落石、裂缝和突起的岩块,坡度也相当陡峭,平均角度达到了40到45度,某些路段甚至接近50度,但勉强还在漫游车理论上的极限爬坡能力范围之内——只要驾驶员技术足够高超,车辆状态保持良好,运气也站在他们这边。

西村一真仔细研究着无人机传回的三维地形图,在全息投影上反复测量关键路段的参数,沉思良久后做出了决定。他召集了所有小组的负责人开会,简短但高效地分配任务:

队伍将立即调整行进方向,放弃原定的直线进军路线,向东北方向那条被命名为天梯通道的熔岩管道遗迹进发。为了确保安全并提高效率,工程组必须立即对所有漫游车进行全面的机械检查,特别是爬坡系统、制动系统和动力传动装置,确保每一辆车都处于最佳状态,不能有任何隐患存在。

物资组则需要重新评估负载分配,将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前哨站模块设备和补给优先装载,对于一些次要物资,则暂时留在山脚建立的临时仓库中,等待后续的补给任务再运上去,以减轻车辆爬坡时的负担,降低风险。

经过三个小时的紧张准备和调整后,远征队伍终于重新出发。这三十公里的路程,换做在平坦地形上本来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但在接近断崖底部这片布满巨石和深坑的复杂地带,重型漫游车的行进速度被迫降到了最低档,足足花费了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远征队才抵达天梯通道的入口。

当所有车辆在通道入口处集结完毕时,太阳已经西斜,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投下长长的阴影。一真在通讯频道里向远征队进行了最后动员,他们此行,不仅是要开拓一个具有极高战略意义的前哨站,更是在书写人类探索太阳系的历史。所有人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一位队员都将登顶,一个都不能少。

从此刻起,不会再有任何停留,除非遇到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或紧急危险,他们将以一鼓作气的决心和毅力,不眠不休地攀上奥林匹斯山那高耸入云的山麓平台,用最短的时间越过这段整个远征途中最为崎岖险峻的坡路。每个人都很清楚,在这样陡峭的斜坡上长时间停留,不仅会消耗宝贵的能源储备,更可能因为地质不稳定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危险。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第一辆漫游车的驾驶员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动操纵杆,厚重的履带开始转动,车身微微倾斜着,驶入了那条通往太阳系之巅的崎岖天梯。车轮碾压过古老的火山岩,发出低沉而坚定的轰鸣声,在空旷的峡谷中回荡。

最初的一公里相对来说还算顺利。通道的底部虽然布满了碎石和细小的火山灰,但整体路面尚且保持着相对完整的结构。漫游车的履带有力地抓住地面,发动机在高负荷运转下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轰鸣声,声音在狭窄的通道内回荡,混合着岩石摩擦的刺耳声响,形成了一首属于征服者的交响曲。驾驶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双手紧紧握住操纵杆,通过微小的角度调整来避开那些突出的岩石尖刺和深不见底的裂缝,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滑落,打湿了防护服的内衬。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当队伍行进到约两千米高度时,第一个真正的考验骤然降临:前方探路的第一辆漫游车突然紧急刹车,履带在松散的碎石上划出两道深深的痕迹,激起一阵红色的尘雾。驾驶员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急促响起,带着明显的紧张情绪:队长,前方通道出现严重坍塌!目测至少有三十米的路段被大量落石完全堵塞,巨石堆积高度超过五米,现有路径完全无法通行!

一真立即下令全体车辆停止前进,同时派遣工程组的精英成员快速前往现场勘察。十分钟后,工程组组长传回了详细的评估报告:这是一处相对较新的地质塌陷,可能发生在数千年前,大量玄武岩块从通道顶部脱落,完全封堵了原有通道。不过,好消息是,塌陷区域左侧有一条狭窄的裂隙,宽度约四米,勉强可以让漫游车单车通过。但问题是,裂隙地面倾斜角度接近55度,超过了标准安全阈值,而且表面覆盖着一层细碎的火山灰,摩擦系数很低,存在侧滑失控的重大风险。

通讯频道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在等待西村一真的决策。他快速调出地形数据,仔细分析了所有可能的选项,最终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我们没有回头路了,唯有破除掉所有的障碍!工程组立即使用等离子切割器对通道入口进行扩宽处理,确保最低安全宽度达到4.5米。同时,在裂隙地面铺设我们携带的碳纤维防滑垫,增加摩擦力。每辆车通过时,由最优秀的驾驶员接管操控,其他车辆的绳索系统全部连接,形成安全保护网。一旦前车出现侧滑,后车立即启动制动拖拽。我们一辆一辆地过,不求快,但求稳。

工程师们迅速行动起来。高温等离子切割器发出刺眼的蓝白色光芒,在坚硬的玄武岩上切割出绚丽的火花。岩石在高温下融化、气化,散发出刺鼻的硫磺味道。两个小时后,通道被成功拓宽,防滑垫也铺设完毕。

第一辆漫游车开始尝试通过。整个队伍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盯着监控画面。车辆缓慢地驶入裂隙,车身明显向左侧倾斜,倾斜角度计显示已经达到了危险的48度。驾驶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方向,每一次微小的转向都可能导致侧翻。就在车辆行进到裂隙中段时,底部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一块隐藏的松动岩石被履带压碎,车身猛地向下沉了十几厘米,车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向左侧滑动!

启动拖拽!拉住它!

一真的命令脱口而出,后方两辆漫游车的绳索系统立即收紧,钢索在巨大拉力下绷得笔直,发出嗡嗡的震颤声。第一辆车的驾驶员同时将动力输出调到最大,履带疯狂旋转,在防滑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车辆终于停止了下滑,在距离裂隙边缘不到半米的地方稳住了车身。所有人都听到了自己剧烈的心跳声。经过惊心动魄的三分钟,第一辆车终于成功通过了这个致命的路段。

通讯频道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却被一真立即制止:先别急着庆祝,保持冷静!我们还有十几辆车要通过。集中精力,重复刚才的流程。

接下来的五个小时里,每一辆车都经历了同样惊险的过程,有的车轮悬空,有的车身刮擦岩壁,但在工程组精心设计的安全措施和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所有车辆最终都安全通过了这个死亡裂隙。而当队伍攀升到四千米高度时,第二个更加严峻的挑战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