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南翔之凰 > 第213章 诽谤案的真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位老奶奶,\"容学武声音沉稳有力,\"您既说与皇上有亲,可知皇上右肩胛处有一块月牙形的胎记?\"老妇人闻言明显一怔,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她想:“虽然自己确实是武家荣的奶奶,但从小她就没有理过武家荣,她甚至以为武家荣是个男孩子呢,要不是武家荣登基自己说是女子,那么他们一家人都会认为武家荣是男孩,如果当年要早知道武家荣是女孩了,他们早就把武家荣连同她那个寡妇娘赶出武家了,还能让她考状元,当皇帝?现在身份悬殊,武家荣是女皇,随时会灭了他们武家,这让他们过得惶惶不可终日。”

围观的百姓看着老妇人支支吾吾,顿时爆发出一阵恍然大悟的议论声。容学武见状,立即命人将老妇人带下去细细盘问,同时暗中派人追踪那几个可疑的身影。

但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皇城里大造皇帝的谣,一时间皇城里对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对皇帝的不好流言甚嚣尘上。

话说女皇武家荣休息了三日,感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就在御书房招来御史李敬明,问道:“李爱卿,那日早朝你在大殿上要上奏何事?”

李敬明说道:“皇帝,这件事是这么回事......”李敬明把当时皇宫外主道上发生的老妇女指责当今女皇的事说了一遍。

武家荣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她问道:“那老妇人呢?这件事怎么处理了?”

李敬明说道:“陛下那天身体有恙,我把这件事汇报给右丞相杜大人,他派容学武出去处理这件事,我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武家荣对侍从说道:“传容学武。”

一盏茶的时间,容学武来到御书房。武家荣问道:“容爱卿去街头处理那老妇人的事情,现在怎么样了?”

容学武说道:“我把那老妇人带到一个妥善的地方看管起来,等候陛下亲自审问,”容学武顿了顿又说道:“我那天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就是人群里有一些可疑之人,恐怕与老妇人有关,我派人追了过去,那些人都逃走了,没有抓到。现在皇城里有一些关于陛下的不好流言......要不要派人把乱说话的人抓了?”

武家荣说道:“抓几个人,难堵悠悠众口,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武家荣沉吟了一会,说道:“把那老妇人送到宗人府,让刑部尚书段羽明审问清楚。”

容学武说道:“遵命。”然后出了御书房,向着看管老妇人的别院走去,他派人把老妇人押送到宗人府,交给刑部尚书段羽明,同时传达了皇上的命令。

容学武走后,武家荣就和御史李敬明谈到了她的家庭和那不堪的往事,李敬明听得气愤难当:“没有想到陛下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那武氏一家不配为人,还有脸现在出来说事,”李敬明缓了口气又说道:“我觉得这事有蹊跷,那武氏一家做了亏心事,应该躲着皇上才是,怎可在光天化日之下,皇城内,天子脚下出来污蔑皇上,不怕杀头吗?”

武家荣说道:“李大人所言有理,肯定是一些见不得光的势力,借机寻事,败坏朕的名声,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这个策划者到底是谁呢?”

李敬明告别皇帝,出了御书房,走在回家的路上苦思冥想:“越想越觉得事情复杂,可自己却没有办法,皇帝是个好皇帝,可千万别有事啊。”李敬明叹息一声:“哎,愿老天保佑女皇不被奸人所害,平安顺遂,南翔国国泰民安啊。”

翌日清晨,宗人府衙门前人头攒动,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段羽明身着绛紫色官袍,头戴乌纱帽,神色肃穆地端坐在公堂之上。衙役们手持水火棍,分列两侧,整个大堂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杀人犯!\"段羽明一拍惊堂木,声音洪亮有力。只见两名差役押着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上堂,那老妇人面色苍白,眼神闪烁,双腿不住地发抖。

\"民妇武老妇人,你可知罪?\"段羽明目光如炬,直视堂下之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散布谣言诽谤圣上,说皇上从小偷窃,不孝长辈,此乃大不敬之罪!\"

武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道:\"大人明鉴,民妇...民妇只是一时糊涂...\"

\"糊涂?\"段羽明冷笑一声,从案桌上拿起一叠文书,\"本官已查证,皇上从小父亲战死,他们孤儿寡母被你一家赶出家门,净身出户,没有分到好的良田,也没有给他们精米细面,仅仅一点点粗粮和几亩薄田就把他们打发了,分家时已经说明,老太爷和太夫人不需要他们三房供养,何来的不孝敬爷爷奶奶,不照顾叔伯婶娘?”

旁听的老百姓窃窃私语:“原来我们女皇的童年好惨啊,从小就成了孤儿,和寡母一起被爷爷奶奶,叔伯婶娘赶出家门,无处容身,好惨啊。”

有几个百姓愤怒的说道:“一定要严惩这个造谣的恶人,他们从小迫害皇上和其家人不够,现在还要反咬一口,真是罪不容诛。”

段羽明一拍惊堂木,接着说道:“大家安静,说皇帝从小偷东西,更是污蔑,我们找到当时被灭口的武家大房的家丁王三。”段羽明接着说道:“带王三上殿,”

王三上前跪倒在地说道:“草民王三,当年草民听从老妇人的命令,设计污蔑武家荣偷了老妇人的玉镯,然后老妇人下令草民把武家荣打死丢到乱葬岗,还怕草民泄露打死人的秘密,灭了草民的口,不想草民命大,九死一生活了下来。”

堂外围观的百姓闻言,群情愤怒,一个年老的妇人说道:“没有想到这个武老妇人如此恶毒,简直禽兽不如,不配做人奶奶。”其他百姓纷纷点头附和。

一位白发老者高声道:\"皇上登基以来,平息战乱,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亲自去疫区扑灭瘟疫,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乃是难得的明君啊!还有人如此造谣陷害明君,其心可诛。\"

武老妇人面如土色,冷汗直流。段羽明语重心长地说:\"谣言止于智者。皇上以仁德治天下,你今日所为,不仅触犯律法,更是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最后,段羽明当堂宣判:\"武老夫人诽谤圣上,设计陷害,打死人命,按律当斩,但念其初犯,杀人未遂,且年纪已大,改判监禁三月,以观后效。望你洗心革面,莫再信谣传谣。\"

退堂之时,百姓们纷纷称赞段大人明察秋毫,更对皇上的仁德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场公审,不仅惩治了造谣者,更彰显了朝廷的清明与皇上的圣明。

武家荣得知是武老妇人诽谤自己,背后肯定有指使者,否则以武老妇人目前的处境,没有必要冒险来到大庭广众之下,来污蔑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