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震、吴中,蹇义也纷纷附和,言辞间竟对水电债券,机组容量等新词颇为熟稔。

朱棣这才想起,自己曾和夏原吉提起要建大型水电站的事。

夏原吉应该是早把利弊给几位大臣说透了,这些人虽守旧,却不蠢,见夏元吉,杨士奇等自己心腹都力挺,自然明白此事可行,不会再犯上次派驻军去锡兰国这样的蠢事。

“少师,你怎么看建大型水电站?”朱棣又问。

“能让百姓日子好过些的,都是应该做的。”姚广孝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当年老衲劝陛下称帝发动靖难,为的就是让天下少些战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建水电站,可以让百姓生活在亮堂下,让织布不用再摇纺车,灌溉不用再踏水车,多一些生活手段,何尝不是另一种近难?”

“好!”朱棣龙颜大悦,猛得一拍龙椅,“既众卿同心,此事便定了。”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阶下:“太子朱高炽为水电站总指挥,总揽全局,首辅黄淮,户部尚书夏原吉为副总指挥,黄淮掌文书章程,夏原吉掌钱粮调度!”

朱高炽与黄淮,夏原吉齐齐出列领旨。

“少师姚广孝,冠军侯朱吾能为总顾问,”朱棣继续道:“少师掌疑难决断,冠军侯……”他笑了笑:“你便负责找寻施工场地要用的东西,别让工地停工,让工匠们卡了壳。”

姚广孝抚着念珠应下,不用抛头露面,也合朱吾能的意。

“汉王朱高煦!”朱棣的声音陡然严厉:“命你为军事负责人,带3000羽林军驻守工地,护匠人,防匪患,还要保证施工安全进行,若出半点差池,朕拿你是问。”

朱高煦从队列里站出,虽带着几分桀骜,却难得正经:“儿臣遵旨,定保工地万无一失。”

“内阁杨士奇,工部尚书宋礼为总联络员。”朱棣道:“杨士奇协调地方官府,宋礼对接工部作坊,赵王朱高遂为车队负责人,负责整个工地的运输工作,大监阮安为总执行人,领技术学院工匠,专司建设。”

一连串任命下来,殿内竟无一人异议。

连负责记录的史官都忍不住抬头,看着这阵容——文臣、武将、工匠、顾问俱全,分明是举全国之力要做成此事。

“即日起,成立大明水电工程队。”朱棣的声音回荡在太和殿,“三个月内,黄河三门峡,长江芜湖段两处工地务必开工。债券发行,物料筹备同步推进。”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和。

退朝时,朱棣走在丹陛上,夏原吉快步跟上:“陛下,臣刚收到消息,江南盐商听说要发水电债券,已派人来问认购细则了。”

“意料之中。”朱棣望着远处的紫金山,那里的军事学院正传来操练声,“上次宫宴,他们见识过宫里的电灯,也知道电可以做很多事,比谁都清楚这电的好处。”

他突然笑了,“朕原以为发行水电债券要费些唇舌,没想到……”

“是陛下威望所致,水泥厂,玻璃厂,大明银行,蒸汽机等新事物件,太子殿下的殿里更有各种各样新奇玩意,众臣见了到了繁华,心里亮堂,有了底。更何况这次北伐又是全胜。”夏原吉笑着回话。

朱棣没再接话,只是走向了城楼,拿起望远镜站在午门城楼上眺望,朱高炽紧随其后。

朱棣把望远镜递给朱高炽:“你看这朱雀大街,新铺的水泥路面是平整,可到了夜里,就靠两旁店铺挂的灯笼照明,马车还是容易撞着人。”

“父皇,现在秦淮河畔的商船比往日多了五成,只是码头上马车,行人挤作一团,儿臣已经让工部丈量街道,计划用水泥重铺朱雀大街,宽度扩到三丈,中间走马车,两侧设人行道,路口设红绿灯,红灯亮时马车停,绿灯亮时行人走。”

朱高炽顿了顿,继续说道:“路两旁,都会设路灯,现在还没电,先用太阳能。”

“红绿灯?”朱棣挑眉,“就是现代马路上那个红灯停,绿灯行那玩意。”

“正是。”朱高炽笑着点头,“工部已仿照出来了,先用红玻璃和绿玻璃照着油灯,派专人在路口值守,比派兵维持秩序省事多了。”

“而且,父皇,儿臣问过夏大人,水泥的产量上来了,江南水泥厂日产一百石,够铺整条街的。只是……”他顿了顿,“而且让人去做了调查,铺路要占些商铺的地基,商户们不太情愿。”

“让夏原吉去说,他是大明银行的副行长。”朱棣声音一沉,“让他告诉那些商户,路修宽了,交通变好了,生意才能更红火。谁要是阻挠,就按妨碍行政罪论处,大名银行不给他们贷款。”

这话一出,朱高炽顿时松了口气。

他是大明银行名誉副行长,心里清楚,如今商户们最怕的就是大明银行不给贷款。

自从银行推出商铺贷,用店铺、货物抵押就能借钱扩大生意,连秦淮河畔卖胭脂水粉的小铺都排着队去申请。

2日后,朱雀大街上插满了黄旗,工人们挥着锄头挖旧路。

朱高炽带着朱瞻基在工地上巡查,见个老汉正对着被拆的门脸抹眼泪,赶忙上前:“老丈,莫急,新铺的路比原来宽一倍,你这铺子门前能摆下三张桌子,生意肯定比以前好。”

老汉抽着鼻子:“官爷说的是真的?草民这茶馆开了三代,就怕……”

“朕担保!”朱棣不知何时也来了,手里居然还拄着个拐杖,“等路修好了,朕第一个来你这里喝茶。到时候有专门的停车场,客人只会多不会少!”

居然见到了陛下本人,老汉又惊又喜,连忙磕头:“谢陛下,小民这就去备最好的雨前龙井。”

看着老汉欢天喜地的背影,朱棣对朱高炽道:“民生,民生,先有民,后有生。修路,造桥,建水电站,都是为了他们活的更舒坦,日子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