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只有一种可能,贞观之治当中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先升高后降低。”

“不少地区的老百姓受于沉重的徭役不得不采用了这个方式。”

“前面我讲那些的战争大唐每一次都胜了。”

“胜利需要付出代价。”

“我们经常说李世民打仗是越打越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摆在那里。”

“战争所获得的胜利品更多的是补充了国库和奖励士兵,那些民夫和提供粮食的老百姓得不到什么。”

“军队对外战争的成本依然要老百姓来承担,粮食成本,运输成本等等。”

“征讨薛延陀,征讨西域等等。”

“大唐越庞大的面积也代表着远程运输粮草越加困难,老百姓所要付出的成本也越多。”

“七户家庭养一名士兵。”

“战争不单单只有表面上的粮食,运输等成本。”

“还有一种被人忽视的成本,那就是职业人才成本。”

“之前讲刘彻没有说,现在来说了。”

“什么是职业人才,那就是古人生活当中辅助人才。”

“比如医生,铁匠,兽医,木匠等等掌握各种技术的人才。”

“行兵打仗一定需要管理人才,保持军队的正常秩序。”

“粮食的运输就很需要管理人才,而管理人才往往是古代最为缺少的人才。”

“他们要么是读书人,要么长年累月做这些工作的人。”

“打仗一定会有伤者,士兵会有疾病问题。”

“大量医疗人员要充当后勤保障,使士兵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战马等畜生会生病,需要大量的兽医。”

“士兵的装备,攻城的武器,修桥等等需要木匠和铁匠等百匠之人。”

“等等一系列的人才基本上从民间号召,当这些辅助性人才大量跟着军队去了前方。”

“后方怎么办。”

“特别是后方留下的人员多数是老人,妇女,幼童这些社会较弱群体。”

“更加依赖职业性人才。”

“这些职业人才本身很稀少,培养起来也麻烦,要么父子继承,要么师傅和徒弟关系。”

“在一片地区是少数群体。”

“比如,一百户之中可能只有一户铁匠,现在国家号召上前线,一百户里面出二十个人。”

“铁匠作为稀缺人才自然在这二十个人之中,剩下的那些人就失去了铁匠。”

“你的农具坏掉了,需要有人来修理。”

“结果修理的人去前线了。”

“你生了病去找郎中,可是郎中现在去了前线,你只能硬扛了。”

“等等。”

“这就导致了后方正常生活秩序的破坏,很多原本正常的事情变得不正常了。”

”古人的社会体系较为薄弱,配上沉重的徭役才有了李世民亲自下发诏书的事情。”

观众脸上有些惊讶,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辞。

这种职业性的人才确实对社会是必不可少,有本事的人都上前线帮忙去了。

留下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要忍受巨大的战争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的考验。

叶枫:“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

“从战略上来说李世民征高句丽本身没有问题,成建制的国家对于大唐威胁程度很大。”

“李世民带着军队虽然没有百万之众,但也有10多万人,各种海量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水路送往辽东。”

“李世民御驾亲征和派遣正常大将征高句丽这是两回事。”

“御驾亲征意味着手底下的官员会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进而加大对百姓的徭役献上自己的礼物。”

“各种战船,物资会在极短时间里面从百姓身上压榨出来。”

“李世民这一次御驾亲征攻破了高句丽不少的城池,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受限于天气的原因,李世民被迫的撤离了高句丽。”

“我觉得李世民这一次得不偿失,战争上唐军和高高句丽丧亡占比1:20.”

“问题是大唐后方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李世民本人也在这一次弄坏了身子。”

“得不偿失。”

“从高句丽回来之后李世民的身体越发的不行,他想要在自己死之前解决掉高句丽。”

“完成隋朝没有做到的事情,来证明大唐取代隋朝乃是天命所归。”

“李世民改变战法不断派出大将慢慢攻打高句丽,一点一点的蚕食对方领土。”

“贞观21年,高句丽发生了旱灾李世民看到了灭高句丽的机会。”

“发了狠打算征发30万兵力攻打高句丽。”

“大臣提议让少经战乱的剑南地区也就是四川来承担这一次造船任务。”

“李世民同意了。”

“剑南地区的官员接到任务之后加班加点超额完成皇帝的命令,他们争先恐后的向皇帝表达自己能力。”

“献上自己的礼物。”

“造船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从老百姓身上来。”

“导致剑南地区的老百姓崩溃了,老百姓卖房卖田卖子女都无法承担沉重的劳役。”

“粮食也在飞快的上涨,在如此的压榨之下剑南地区的雅,邛,眉三个州造反了。”

“李世民听说之后一方面派军队去镇压造反,一方面国库出钱来承担造船费用才稳定了局面。”

“李世民也打消了发兵30万攻打高句丽的想法。”

“晚年的李世民遗憾没有去泰山封禅,他本身是非常想要去泰山封禅,前前后后提了六次想去泰山封禅。”

“想要利用泰山的名望来宣传自己政权的合法。”

“第一次被魏征等人劝了,后面几次都是由于战争,天灾等多种原因放弃了。”

“最后一次长孙无忌率领百官连续几次请求李世民去封禅,李世民拒绝几次后才同意。”

“这其实就是李世民想要去泰山,推辞之下表达谦虚。”

“而这一次阻止李世民的是他自己,他的身体疾病彻底的恶化了。”

“李世民要死了。”

“年轻的李世民嘲笑秦始皇,汉武帝等人求仙问道,快死的李世民也求仙问道了。”

“他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仙丹之上了。”

“最后,身体的上的病魔彻底击垮了李世民,天上对于李世民恩宠有加在他渐渐迷失在内心欲望,无人约束的时候带走了他。”

“公元649年五月,李世民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回顾李世民的一生,他的一生精彩绝伦。

“17岁雁门救隋炀帝,20岁灭薛仁杲,22岁灭刘武周,宋金刚。”

“23岁一战擒双王,灭窦建德,王世充封为天策上将。”

“玄武门之变结束了皇位的争夺,成为皇帝克服内心的欲望,自身卓越的领导力和改革能力创造了着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功大过微,故业不堕。”

“大唐扬帆起航,盛唐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