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的嘈杂声让林泽祖感觉到脑袋瓜子嗡嗡的。
正准备离开这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骚动。
“诸位兄台,诸位同年且听某人劝言,切莫上了这见贤书坊的当了”。
“诸位请看这些什么宝典秘籍均为断章取义胡编乱解之言”。
“这等胡言乱语于吾等县试有百害而无一益”。
“这所谓秘籍宝典乃是见贤书坊坑蒙学子银子的伎俩罢了”。
只见大门口一身着旧儒袍二十出头的学子手里拿着一本《经解宝典》,站在见贤书坊的门口大声口伐着见贤书坊”。
这位老兄此言一出一下子吸引了正在逛书坊的所有学子。
这位老兄看到众人都看着他他也不惧。
只见他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举过的头顶高声道:
“诸位兄台,诸位同年看清此物,此乃吾三年前购买的《经义秘籍》就是此书误我的大好前程,见贤书坊误吾呼”!
呜呼哀哉!
“诸位兄台,诸位同年切莫上了这奸商的恶当”。
此语一出众人哗然。
大家也都随之议论纷纷。
本来正围绕在私藏秘籍宝典的学子也都纷纷放下了手中的书本。
见贤书坊的伙计们很明显的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个个都踌躇着不敢上前搭话。
此时从柜台里匆匆走出一位黑须大长脸四十出头的掌柜模样的中年人。
只见他不慌不忙的来到那位老兄面前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这位公子吾乃小店掌柜王松,王某不才公子可否容王某说上几句如何”?
“王掌柜如今事实俱在且听汝如何诡言善辩”?
这位老兄也不示弱大声道。
只见王掌柜从容不迫地从书摊上拿起一本《策论精解》。
又拱手向周围行了个圈礼,同时也把手中的册子高高的举过头顶。
“鄙人王松小店掌柜,小店在县试之际推出了诸如此类册书”。
“此等册书均出自往届考过了县试府试的儒生之手”。
“小店央求这些公子写下心得感悟以及经义见解,以飨后来者试问小店何错之有”?
“难道说是这些考过县试府试公子错了!还是说把他们的心得感悟汇聚成册的见贤书坊错了”。
王松此言一出围观的众人也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林泽祖看的真切听得明白。
不得不佩服王松这一招移花接木玩的太溜了。
“再者天下文章千万之数但终归圣贤一途。刚才这位公子手持三年前小店的册书喊冤”。
“言明说是此书误了他的前程,王某斗胆试问公子对万法万言归于圣语贤言作何理解”?
“小店打开店门,书架上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各种《游记》、《杂记》、话本、山水画作共有千百册之多任君挑选”。
“小店童叟无欺何来坑蒙拐骗一说”?
“小店一直秉承以文载道,虽实力不济但无论在吴国任何府县均有小店分号”。
“自从小店在京城开设第一家书坊以来,至今传承了已过百年,这些并非靠的是鸡鸣狗盗的下作手段可以做到的”。
“今天光临小店者众,其中还有多位公子还是小店的老主顾了”。
“诸位公子可以帮忙做个见证,这位公子可能对小店或有所误解,还请公子移步后院详谈一二”。
“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以便消除公子与小店的误会,同时也还诸位公子一个清静”。
“小德子带这位公子去后院上香茶”。
“王掌柜所言甚是,书有不同人亦有不同见仁见智”。
“这位兄台一本小册子而已何须较真”?
“这见贤书坊乃也是吴国的老字号了”……。
……~…
“你…你…你们…”。
“哼!一派胡言!某口才不济但这些污烂册书确实害人不浅望诸兄慎之为益”!
这位老兄被王松一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有节怼的词穷。
又见一旁的学子还有为书坊说话的更是气的无语。
一转身顾不上其他就走出了书坊,边走还边大声说着:
“吾就不信这天下还没有个讲理的地方了。难道这县城书坊都是这等肮脏的样子,这岂不是玷污圣学贤言”。
…………
林泽祖站在人堆里看的直摇头。
所谓书生意气也不过如此。
好好的一手王炸被这可怜的老兄打的稀巴烂。
王松跟在书生身后朝着离去的书生背影口中言道。
“公子慢走小店怠慢了!小店刊印的坊本规整无污无垢”。
“这笔墨纸砚也是品质上等绝不会辜负每位学子的”。
林泽祖听的心里直抽抽。
这王松还真是个老奸巨猾之辈。
人都被你怼走了你还不忘在人身上踩一脚,同时顺便给自个又做了个广告。
真他妈是个人才。
“见贤书坊的笔墨纸砚虽还可以,但是其价格还真没有新开的汗青书坊实惠。
“汗青书坊没听说过啊”。
“就在前面不远,是年前刚开的一家,也就是把《杨家将》卖的最好的那一家。
“是的这汗青书坊刊印的坊本十分规整,纸张批注的时候墨色不晕。
“王兄你看这是我刚从汉青书坊买的纸张和墨锭,他们的竹纸和皮纸真是不错”。
“而且店家还承诺买回去若是不合适用无条件退货”。
……………
走
走
走
“过去看看这笔墨和纸可是个大事”。
…………
学子们也都是个跟风的性子,一个人带头书坊中的学子哗啦啦的就往外走。
其实学子们心里都明白谁也不是傻子。
大家心中还是偏向那位旧儒袍老兄的。
大家都看破不说破而已!
王松是赢了口舌却输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