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城!
在卢赤松死后短暂的压抑后,随着竹叶轩的个想法命令发布,瞬间又被点燃了!
卢氏煽动冲击造成的混乱和伤亡是真实的,恐惧和伤痛,笼罩着那些被卷入的普通农户,和竹叶轩的底层伙计。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竹叶轩在各农庄设立的临时点,挂起了醒目的牌子。
抚恤伤患,义不容辞!
竹叶轩的动作,快得惊人。
晋阳城南,靠近卢氏祖地的张家庄外,昨日跟着竹叶轩抵挡卢氏恶奴的张大牛,胳膊被混乱中飞来的石块砸断了,正躺在自家破屋炕上唉声叹气。
婆娘哭红了眼,骂他糊涂,也担忧着断了生计。
“死鬼,你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现在断了胳膊,让我们娘俩可怎么活!”
“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就算你在竹叶轩做工,何必为了他们拼死拼活?!”
张大牛低下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这时候,门外传来中气十足的喊声。
“张大牛家是这里吧?”
一个穿着竹叶轩管事短褂的中年人,带着两个伙计,拎着沉甸甸的包袱,直接走了进来。
“是,是俺家...”
张大牛挣扎着想坐起来,脸上带着几分畏惧之色。
管事态度和蔼,连忙上前按住张大牛。
“别动别动,躺着。”
“我是竹叶轩负责张家庄这片抚恤的管事,姓刘。”
“大牛兄弟,你昨日为维护我们农庄秩序受伤了,东家有交代,不能亏待自己人!”
刘管事打开包袱,里面是白花花、沉甸甸的铜钱。
“你这算是重伤了,给你一百贯!”
“这是给你的医药费和误工钱,拿好!”
“另外,养伤期间,你家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天一斤粟米算,按月去庄上领!”
“药费拿庄上开的方子,去城里回春堂抓药,不收你钱!”
张大牛和他婆娘都傻了,看着炕头那一堆钱,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一百贯钱!
他们辛苦一年都未必攒得下这么多!
还有粮食,还有药......
“这,这真是给俺的?俺也没干什么...”
张大牛结结巴巴,满脸通红。
刘管事摆摆手道:“东家和大掌柜的说了,你们都是苦命人,以后跟着竹叶轩好好干,吃饱穿暖才是正经!”
“安心养伤,伤好了,咱庄上还有好活计等着你!”
类似的场景,在每一个发生过冲突的竹叶轩农庄上演,甚至包括城内一些受牵连的店铺伙计!
抚恤金、粮食、医药、承诺奉养老人孩子...
真金白银的砸下去,瞬间浇灭了伤者心中的怨气。
“听说了吗?隔壁村王胖子,就冲在前头被打断腿那个,竹叶轩直接给了一百二十贯!”
“主家的管事看他可怜,还多给了二十贯,原本应该是一百贯!”
“还管他一家人嚼裹,儿子以后要是有出息,就送到官学里读书!”
“老孙头没了,他家婆娘和俩娃,竹叶轩农庄直接接过去养了,那俩娃还能读书认字!”
“啧啧,卢家平时收租子那么狠,可曾管过佃户死活?竹叶轩这...这真是仁义啊!”
“仁义”的口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田间地头传播开。
那些原本被卢氏裹挟或犹豫观望的佃农,心思开始活络了。
几乎与发放抚恤同步,竹叶轩的行动进入第二阶段。
晋阳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附近,以及各大市集最热闹的街口,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数十个崭新的招工点。
清一色搭着竹叶轩标志性的青绿棚子,棚前竖着巨大的木牌,上面用斗大的字写着‘竹叶轩河东招工处’的字样。
牌子下面,几个穿着干净利索的竹叶轩管事伙计,拿着铁皮卷成的喇叭筒,轮流吆喝着
“待遇优厚,一日三餐管饱,月钱两贯起!”
“农庄耕作、工坊匠作、店铺伙计、车队护卫...多种活计,任你选择!”
“有经验者、踏实肯干者优先!”
“老幼妇孺也有合适活计安排!”
“乡亲们,老少爷们,都来看看,竹叶轩招工,待遇一等一的高!”
“月钱最低两贯,实打实的铜钱!”
“家里有婆娘想挣点零花的,我们有织补,分拣的轻省活计!”
“半大小子想学门手艺,工坊招学徒,老师傅手把手教!”
“只要人勤快,手脚干净,竹叶轩的大门就为你敞开!”
口号简单直接,句句戳中底层百姓最核心的生存需求。
吃饱饭,有钱拿。
更绝的是,招工点旁边,还特意安排了一些现身说法的人。
城东门招工点,一个穿着新袄,脸色红润的老汉,被管事请到台前。
他有些紧张地搓着手,讷讷了半天,才大声道:“俺...俺叫赵老实,原来就是给卢家种地的佃户!”
“给卢氏做工那叫一个难!”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遇上东家高兴,勉强饿不死,遇上收成不好或东家加租,一家老小就得勒紧裤腰带!”
“俺家小闺女,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被俺给卖了!”
老汉说着眼圈有点红,引得人群一片唏嘘。
他深吸一口气,提高嗓门。
“可自打跟着竹叶轩干了,俺就管着农庄十亩菜地,活儿轻省!”
“一天三顿,干的稀的都有,东家说话算话,月钱两贯,一文不少,到日子就发!”
老汉激动地拍了拍身上的新袄。
“瞧见没?这是俺上个月拿了工钱,婆娘在城里布庄扯布做的!”
“俺家那小子,也送到竹叶轩办的识字班去了,盼着他能认字,以后不像俺这么没出息!”
“乡亲们,信竹叶轩一次,能吃饱饭,有钱花,不受气,比什么都强!”
这样的活广告太有说服力了,赵老汉是本地人,这种事情根本做不了假。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不想过这样的日子?
普天之下,从来就没有为农户着想的地主,这回可算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了。
招工点前,人越聚越多。
不少人玩了命的往前挤,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好活计,实在是太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