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里虽然钱不多,也有吃的花的,你们都到了花钱的时候,给你们都给我拿着。以前不给你们,是你们都刚当家,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撑起来自己的家。这两年看着你们都知道过日子,除了供三妮儿,我和你娘都没有花钱的项了。三妮儿现在手里有俩钱儿,一年二年也不用操大心,这些钱给你们了我也省心。”
“爹,你看村里多少人都为了要家里钱打架,你的钱咋还放不出去?”三姑笑着打趣,“大姐,大哥,二哥,咱爹咱娘给你们钱你们都要了吧,你们就是不花钱,把它存到银行里,一年有不少利息呢?”
“你这个小财迷,小时候就知道贩卖本子铅笔挣钱,这会儿又想存银行赚钱了。你说你一个孩子,要那么多钱干啥?”二姑笑着打趣三姑。
“你都知道开店赚钱买房子,我也不能光知道傻吃傻喝啊?你问我要这么多钱干啥?你说我上学不花钱?以后工作了不得有个住的地方?反正,我就像那七八点钟的太阳,要想放光芒,就得有能量。你说现在有能量是什么,首先就是要自己衣食住行都无忧无虑,这些都是需要钱的支持。有钱我就可以上学学个一技之长,只有有了一技之长,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能力去应付。”
说到这里,三姑想到了秀萍,自己平时手里没有一分钱,幸亏有工资,也有工作。否则的话,她离婚后不知道会流落到什么地步。
“三妮儿,你小小年纪,想的还挺长远。”
大姑感叹,两年大学,让原来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姑娘,真的长大了不少。
“就这样吧,钱给了你们,就是你们的了,想怎么用,都是你们自己的的事情。”
爷爷说着,把用橡皮筋儿扎着的几沓钱钱,放到了桌子上。每沓钱上,都放了一个白纸条,纸条上写着钱的数目。这是爷爷的习惯,每天晚上,他都把换馍馍和代销店里面值一百的大钱,用橡皮筋捆到一起,然后在白纸上写上钱的数目。
看了看桌上的几打钱,当着大家的面,爷爷又数了一下每打钱的数目。然后按着钱的数目,分别递给大姑二姑和我爹与大伯,爷爷才走出了屋子。
因为急着回城里办理手续, 二姑在家里住了两天,就把雪雪给二狗子娘放在家里,回了城里。大伯母的学校还没有放暑假,大伯还要上班,他们也要回市里去。大姑虽然放了暑假,但是大姑夫每天都要上班,她要给大姑夫做饭,便也跟着二姑大伯他们一起回城。
三姑在家里没事干,就说要去县城找季岚,也跟着大姑他们一起离开了家。其实,三姑还存了另外的心思,她想去城里找了季岚后,一起去山里找秀萍玩。
初中的时候,和她一个班的徐东南给她讲过,说夏天的山里,是一年中最好玩儿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药材,拿着镢头不挪地方,就能刨满一跨篮新鲜的草药。这时候,满山的青草,滋养了成群的野兔山鸡。走在山上,一不小心就踩到了兔子窝,踢翻了一窝野鸡蛋。夏日的山里,山风清凉,没有平原上的炎热。山上的果子,也在这个季节开始成熟,最先成熟的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山杏儿。一串串一嘟噜的挂在枝头,能把胳膊粗细树枝压弯,稍微大点儿风就能折断。不用上树,那酸甜可口的杏儿,能天天把人吃撑。
杏子成熟的时候,都是到了暑假, 三姑没有吃过鲜杏,但她吃过徐东南带给她的杏干儿。风味是甜中带酸,质地软韧,咀嚼起来的时候带着点儿弹性,还有一种特殊的太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