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海波顺势坐下,漫不经心的回答:“我能有什么收获,不过是给日本人当跑腿的、打打下手。”

张大鲁往沙发上一仰,吐出的烟圈在两人之间凝成灰雾:“不见得吧!

你现在在上海滩可牛气得很呐,托关系说情的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还都是些大人物。

年轻人有本事是好事,但也要记得......”

“记得什么?”李海波迅速接话,语调平稳得听不出情绪。

张大鲁的话被噎在喉咙里,干笑两声靠回沙发:“没什么,就是提醒你别被功劳迷了眼。

毕竟都是76号,有了本事别忘本,要知道没有76号你啥也不是!”

“张叔教训的是。”李海波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顺。

就在这时,走廊里突然传来皮靴踏地的声响,“报告张处长,宪兵司令部的山本中尉马上就要到了,还带来了一小组宪兵,李主任叫您一起去迎接贵客!”

李海波和张大鲁对视一眼,后者慌忙站起,一边扣着扣子一边往外走,刚走到门口,想了一下后,又倒回来把身上的打火机放回了抽屉里。

李海波跟了出来,他当然知道今天山本中尉来此的目地,不过没必要说破。

这种规格的迎接,李海波是没资格参加了,于是他自觉地溜进值班室。透过蒙着灰的玻璃窗,目光锁定外院那排笔直的身影。

76号外院,李斯群笔挺地立在中央,身后几名高层像木桩般排成一列,蝉鸣声铺天盖地,却压不住众人紧绷的呼吸声。

张大鲁凑到李斯群身侧,肥厚的手掌抹了把额头的汗:“主任,这次山本中尉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斯群盯着远处扬起的尘雾,嘴角扯出一丝苦笑:“这个我倒是知道,之前宪兵司令部已经和我沟通过了。

他们会派一小组宪兵长期驻扎在76号!”

“啊!”张大鲁一惊呼,“那岂不是专门来监视我们的!”

李斯群无奈地摇摇头,“那有什么办法,吃人家的饭,就要受人节制,派一小组人来监视我们再正常不过了!

都把尾巴夹紧点。”

张大鲁看了看左右,“那怎么办,这样以后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做啊!”

李斯群叹了口气,“见机行事吧!”

话音未落,引擎轰鸣声撕破天际,一队由偏三轮摩托组成的车队碾过碎石路疾驰而来。

引擎轰鸣声戛然而止,山本中尉利落地下车,军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铿锵声响。

他抬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帽檐下的目光扫过众人紧绷的面孔:“李主任,叨扰了。”

李斯群快步迎上前,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山本君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山本君中文又有进步啊!”

“为确保大东亚共荣事业顺利推进。”山本打断他的话,刻意提高声调,身后宪兵齐刷刷端起步枪,刺刀寒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皇军观察到近期76号周边治安状况堪忧。

上海各界暗流涌动,军统、中统余孽频繁活动,甚至发动了多起针对友军要员的刺杀。”

山本中尉从小泉少尉手中接过文件展开,“宪兵司令部才决定向你派驻由涉谷曹长带领的特别行动组。

他们精通情报分析与反谍侦查,既能协助诸位清剿敌对势力,也能在紧急时刻提供武装支援。”

文件上“绝密”二字鲜红刺目,“这是司令部的正式公文,还望李主任配合。”

李斯群接过文件,嘴角却依旧挂着笑:“配合!一定配合!有皇军助力,我们肃清抗日分子的效率定能事半功倍!”

山本满意地点头,“李主任深明大义,相信此次合作定能让76号焕然一新。”他侧身示意,十二名宪兵在涉谷曹长的带领下一字排开。

张大鲁喉结剧烈滚动,“山本太君,咱们76号向来...向来纪律严明,怎会需要皇军特别协助?”

“张处长这是质疑司令部的决策?”山本中尉挑眉冷笑,“76号内部泄密事件频发,行动遭到伏击,还出现了红党的内鬼,这些‘意外’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你们的无能?”

李斯群强撑着笑容,掏出香烟散了一圈,“山本君误会了!都是属下办事不力,如今内鬼都已经清理干净了。

有皇军亲自督导,今后的工作定当万无一失!”

山本中尉接过香烟后,夹在手上等李斯群点火,李斯群僵在原地,摸遍口袋也没找到打火机,求救般看向张大鲁。

后者慌乱地掏着口袋,硬币和钥匙哗啦作响,憋红着脸转头大喊:“海波,快送火出来!”

“来了!”李海波从值班室踱出来,嘴角撇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嘲讽。将一盒火柴塞到张大鲁手中。

张大鲁捏着火柴盒的手指微微发抖,划了三次才勉强点燃火苗。山本中尉有点嫌弃地看着张大鲁手中的火柴,不紧不慢地凑近点燃香烟。

他深吸一口,缓缓吐出烟圈,目光透过朦胧烟雾落在李海波身上,两人对视瞬间,默契地点了点头。

随着刺耳的引擎轰鸣,山本中尉与小泉少尉乘坐偏三轮绝尘而去。

留下的涉谷曹长带着十二名宪兵,钢盔下的目光透着戒备。

李斯群赔着笑脸,亲自将他们安置在李海波隔壁的值班室,特意叮嘱:“往后这里就是诸位的地盘,二道门随意进出,不必拘礼!”

涉谷曹长环视四周,目光最终定格在李海波身上,嘴角勾起熟悉的弧度。

他大步上前,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李海波肩头:“李桑!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昨夜松鹤楼里推杯换盏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此刻两人已是“同僚”。

他们勾肩搭背走进值班室的模样,亲密得仿佛相识多年的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