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士在《戎车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这场激战:“公遂舞刀大呼,与左翼一齐扞杀。虏非大队,约半万馀骑。公忠愤奋励,一时精悍之气,足贾三军,靡不勇气十倍。”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明军将士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默契的配合,渐渐占据了上风。卢象升身先士卒,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目光如电,锁定了一名身着华丽铠甲的清军将领,断定其必是虏目。
卢象升催马疾行,直扑那名清军将领。清军将领见状,挥刀相迎,两马相交,兵器碰撞发出刺耳的声响。
卢象升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过人的力量,一刀挑开对方的兵器,随即反手一劈,将那名清军将领斩于马下。身旁的明军士兵杨进朝见状,立刻催马上前,将落马的清军夷官生擒活捉,捆绑结实后带回营中。
清军见主将被杀,士气大跌,阵脚大乱,再也无心恋战,纷纷调转马头溃逃。明军将士乘胜追击,喊杀声震天动地。清军士兵慌不择路,半数人从马上跌落,狼狈逃窜,慌乱中甚至丢弃了头上的姑姑帽。
附近村庄的百姓早已对清军的劫掠恨之入骨,见状纷纷手持棍棒冲出村庄,加入到追击清军的行列中,对着溃散的清军乱击不止。
夕阳西下,漳河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蒿水桥旁的战场上,硝烟渐渐散去。明军将士们站在血泊与尸骸之中,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卢象升勒马立于战场中央,望着远去的清军残部,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低头看了看身上染血的铠甲,又看了看身边疲惫却坚毅的将士们,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激战,明军以少胜多,大败清军岳托所部,不仅挫败了清军两翼汇合的图谋,更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抗清士气。
许德士收起纸笔,走到卢象升身边,恭敬地说道:“督师大人神勇,我军大获全胜,此乃国家之幸!”卢象升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沉声道:“此役虽胜,但虏骑未灭,国难未除,我等仍需枕戈待旦,不可有丝毫懈怠!”将士们齐声应诺,声音在旷野中久久回荡。
暮色四合,明军将士开始清理战场,掩埋尸体,救治伤员,营火渐渐燃起,照亮了漳河岸边这片刚刚经历过惨烈厮杀的土地,也照亮了卢象升等将士们忠勇报国的赤诚之心。
冬天的夜晚来的早,加上又要下雪的样子,令夜色如墨,泼洒在冀南平原的每一寸土地上。卢象升跨下战马,马蹄踏过贾庄村口的残桥,溅起的泥水混着暗红的血渍,火把的映照下,在石板路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连日来与清军的鏖战已让这支明军疲惫不堪,士兵们的铠甲上布满刀痕箭孔,脸上沾着尘土与血污,眼神却依旧紧紧追随着他们的主帅。回到营中,中军大帐的烛火早已燃起,摇曳的光线下,案几上还摊着战报,墨迹未干,仿佛还能嗅到硝烟的味道。
帐外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枯枝败叶,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几名副将神色凝重地走进大帐,为首的参将李定国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今日我军突袭清军前锋,虽斩获颇丰,但已然惊动敌酋。
料想清军必不甘休,定会调集大股兵力前来报复,贾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如连夜移营至西南三十里外的柏乡县,那里有城墙可依,尚可暂避锋芒。”话音刚落,其余将领纷纷附和,劝卢象升审时度势,暂避清军锐气。
卢象升端坐案前,手中摩挲着一枚磨损的虎符,闻言缓缓抬起头。他目光深邃,眼中虽布满血丝,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坚定。“诸位将军所言,本帅岂会不知?”他声音沙哑,却字字铿锵,“我等身为大明将士,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如今强敌压境,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若我辈一味避战,何颜面对天下苍生?贾庄虽险,却是抵御清军南下的要冲,此正死所,再移何处!”
此言一出,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众将领望着卢象升刚毅的面容,心中已然明了,主帅早已抱定必死之心,与贾庄共存亡。
李定国眼中含泪,重重叩首:“末将愿追随大人,与清军死战到底!”其余将领亦齐齐跪拜,齐声高呼:“愿随大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卢象升扶起众将,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支军队将与他一同直面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夜色渐深,营中渐渐安静下来,唯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与远处偶尔传来的犬吠交织在一起。卢象升独坐帐中,褪去沾满血污的战袍,露出身上纵横交错的伤疤,那是他多年征战的印记。
他点燃一支蜡烛,提笔铺纸,开始撰写报捷奏疏。笔尖划过宣纸,沙沙作响,他详细记述了今日突袭清军的战况,字里行间既有对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赞许,也有对朝廷的拳拳忠心。
他深知,这份奏疏或许是他写给朝廷的最后一份文书,但他依然一丝不苟,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大明的赤诚。
不知不觉间,夜色已至三鼓。更夫的梆子声在营外响起,沉闷而悠远。卢象升放下毛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正欲起身稍作歇息,突然听到帐外传来一阵异样的声响。
那是一种独特的乐器声,呜咽低沉,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正是清军常用的筚篥声。这声音从四面八方向营中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密,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
“敌袭!”帐外传来士兵的惊呼,紧接着便是兵器碰撞的铿锵声与士兵们的呐喊声。卢象升神色一凛,迅速披甲执剑,大步冲出帐外。只见营外火光冲天,无数清军士兵手持刀枪,如潮水般向营寨涌来,灯笼火把将夜空照得通红,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人影如同鬼魅般逼近。
“传令下去,全军将士,坚守营寨,不得后退半步!”卢象升振臂高呼,声音穿透嘈杂的战场,清晰地传到每一位士兵耳中。
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弓箭手登上营墙,弯弓搭箭,对准逼近的清军;长枪兵列成方阵,死死守住营门;刀斧手则在营内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各处防线。清军的进攻异常猛烈,他们仗着人多势众,一次次冲向营寨,上了营墙,双方士兵在营墙内外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刀光剑影中,不断有人坠落,鲜血顺着营墙流淌,在地上汇成溪流。
卢象升手持长枪,亲自在营门督战,他目光如炬,身先士卒,每当有清军突破防线,他便挺枪而上,枪尖所至,必有清军应声倒地。
激战一夜,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东方泛起鱼肚白,晨曦透过硝烟,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景象惨不忍睹。
明军将士虽拼死抵抗,却也伤亡惨重,营寨的防线多处被清军突破,士兵们已是强弩之末。就在此时,远处尘埃滚滚,又一支清军队伍正朝着贾庄疾驰而来。探马飞奔回报:“大人,正南方向有万余清军赶来,现已将贾庄围匝三重!”
卢象升站在营墙上,望着远处不断逼近的清军,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唯有一丝决绝。他转头望去,只见营中角落里,巨鹿生员姚东照正扶着一名受伤的士兵,神色焦虑。
昨日交战时,姚东照因感念卢象升的忠义,主动前来军中协助照料伤员,如今已然身陷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