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另一边,长安的大唐皇帝李渊,得知自己儿子李世民被王世充阴谋杀害,并且损失了数万大军的消息后,如遭雷击般,当场气晕了过去。
众人手忙脚乱地将他救醒,好不容易等他缓过神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怒不可遏地大喊着要为李世民报仇。
李渊对李世民的死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恨,他觉得自己的嫡出儿子,就这样惨死在王世充那个阴险小人的手中,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他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让王世充付出代价,哪怕是倾尽全国之力,也要将王世充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恨。
然而,李渊毕竟是一国之君,他的冲动行为被众臣们死死拦住。他们纷纷劝说李渊要冷静,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失去理智。
毕竟,战争不是一件小事,需要从长计议。
一旁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虽然与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存在一些矛盾和怨恨,但当他们得知李世民真的死了时,心中也不禁涌起一阵唏嘘。
要知道,他们两个和李世民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啊!
就在大唐那边李渊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王世充也正沉浸在,刚刚大败唐军的胜利喜悦之中。
然而,当他看到手下呈上的,在唐军军营里搜到的军粮数量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怒和失望。
王世充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份手书,心中不停地暗骂着已经死去的李世民:“就这点粮食,也敢来救援?简直是自不量力!”
他原本以为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征,必定会携带大量的军粮,以确保军队的供应。但现在看来,李世民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查,李世民率军出潼关时,并没有携带大批军粮,仅仅只携带了够八万大军吃一个月的量。
这对于一场长期的战争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潼关关内,虽然还有一部分没来得及运出来的军粮,但数量也并不算太多。
更糟糕的是,由于之前的大战,长孙无忌在离开之前,竟然命令手下烧毁了一部分军粮。
尽管王世充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救火,但火势凶猛,最终还是烧掉了大半。如今,仅剩的那些军粮,也只够郑军吃个七八天而已。
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王世充刚刚提起的一些心气。
他原本以为这场胜利,会给郑军带来足够的物资支持,让他们能够继续与唐军对抗下去。但现在,军粮的短缺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王世充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向大明投降。
他认为,此次成功歼灭李唐大军,无疑是一份丰厚的见面礼,可以作为他向大明投诚的资本。
然而,王世充毕竟也是一方豪杰,手底下不仅拥有一座城池,还有两三万雄兵。
因此,他觉得自己多少还是有点分量的,怎么着也得等大明那边派人前来劝降,这样自己也能趁机提出一些条件。
可是,王世充在桃林县苦等了三五天,却始终未见大明方面派人前来劝降。
这让他感到有些焦虑和不安,难道是大明那边对他的投诚并不感兴趣?还是说他们刚刚收复洛阳,还无暇顾及自己呢?王世充不禁暗自揣测着各种可能性。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王世充这边的情况却越来越不妙。由于长时间的围城和战争,城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眼看着就要见底了。
王世充意识到,如果再这样等下去,恐怕不等大明来人劝降,自己的军队就会因为饥饿而失去战斗力。
经过一番内心挣扎,王世充最终决定再忍耐一段时间。他心想,或许大明那边真的是因为刚刚收复洛阳,事务繁忙,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安排劝降的事宜。
所以,他决定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
但是,王世充也明白,光靠等待是不行的,必须得采取一些行动。
于是,他下令派遣手下的士卒,前往桃林县的各个街巷,挨家挨户地搜查粮食。毕竟,在这关键时刻,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谁能想到,王世充的这个决定,竟然会给桃林县百信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王世充手下的士卒们像是被解开了束缚一般,完全放飞了自我。他们搜刮起来简直毫不留情,手段之狠辣、决绝,令人咋舌。
可怜的桃林县城百姓,就这样被王世充的手下士卒们,抢走了宝贵的救命粮。
当然了,王世充的手下这么狠,自然他们也真的收拢到了不少粮食。这些粮食让郑军得以继续支撑,又坚持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就在王世充焦急地等待着明军劝降的消息时,明军又在做些什么?
原来,乔翊亲自率领人马抵达了洛阳,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阅大军,稳定局势;二是从南京调集大量官员,进驻洛阳周边郡县任职,以进一步巩固统治。
至于那个躲在桃林县苦苦挣扎、苟延残喘的王世充,乔翊其实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只是因为一直忙于消化胜利的果实,还没来得及去剿灭王世充而已。
可谁能料到,就在这个时候,乔翊突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王世充竟然派人阴谋诛杀李世民,并且成功地剿灭了李唐的八万大军!
恰好他爹乔峰那边派遣锦衣卫,将更详细、更具体的消息传递给了乔翊。
然而,为了确保消息的保密性,乔峰在传递过程中,巧妙地隐去了石之轩,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乔峰坚信以乔翊的聪明才智,必定能够洞悉其中的关联。
原本,乔翊对王世充并未太过关注,毕竟王世充已经是败军之将,在他眼中并不构成太大威胁。
然而,令乔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世充竟然给他送上了如此一份大礼!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乔翊不禁有些尴尬,甚至都不好意思对王世充痛下杀手了。
没错,王世充可是个出了名的两面三刀之人。连过来帮忙的盟友,都敢下手的狠人。
对于这样一个心狠手辣、毫无信义可言的人,乔翊自然对他毫无好感可言。留下王世充这样的人,日后恐怕还会惹出许多事端,倒不如趁早将其解决掉,以免后患无穷。
只不过,目前洛阳刚刚平定,局势尚未完全稳定,乔翊还需要时间来安抚人心、整顿秩序。
因此,他暂时无法立刻出兵攻打王世充。
此外,乔翊还有另外一层考虑,他想看看失去了亲儿子的李渊,会作何反应。
是否会因为愤怒而派兵出潼关,与王世充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乔翊便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到两败俱伤之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那么李唐这边的情况又如何?李渊一门心思,都放在了找王世充报仇雪恨这件事上,甚至连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对此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更不用说,那些原本就对秦王李世民忠心耿耿的手下们了,他们自然也是极力支持李渊出兵讨伐王世充。
于是乎,朝堂之上超过半数的人,都主张出关去替李世民报仇。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李唐这边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役,损失了数万大军以及大量的军粮。
要想重新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并筹集到足够的粮食,这无疑需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那些大商人,比如安隆等人,他们深知李渊此刻心中的愤恨和急切。
他们担心李渊会在盛怒之下,对他们这些大粮商卸磨杀驴,因此纷纷停止了从外地收购粮食的行动。如此一来,他们手中的粮食也变得极为有限。
朝廷那边经过暗中查探之后,也觉得此时动手不划算,也不愿动手。
王世充那边则是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到大明前来劝降的消息。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终于坐不住了,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派遣使者前往李唐,表达自己愿意投降的意愿。
与此同时,王世充为了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再次在桃林县大肆搜刮粮食。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片曾经繁茂的桃林县,如今已被王世充的手下糟蹋得面目全非,哪里还能找到一粒粮食?
桃林县的百姓们,但凡有能力逃脱的,都早已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
剩下的那些走投无路的人们,在被逼入绝境后,也有奋起反抗的,但他们的力量太过渺小,根本无法与强大的郑军抗衡,最终都惨遭郑军的毒手,被残忍地杀害了。
王世充在焦虑中苦苦等待着,他原本期望着自己的手下能够前去投诚,给他们带来一线生机。
然而,事与愿违,他等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大明军队如潮水般包围桃林县城的噩耗。
一场不算激烈大战就此展开,实在是郑军已经失去了必胜之心,无心恋战,稍稍抵抗,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王世充一家老小在这场激战中命丧黄泉,而他的那些手下兵卒,在走投无路之下,残忍地将他杀害,然后主动向明军投降、邀功。
至此,天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只剩下乔翊的大明、李渊的大唐,以及刘武周的大汉这三个势力相互对峙。
然而,与强大的大明相比,唐、汉两国明显处于劣势,实力相差悬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形成了一种三国不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