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四年,这一年注定要被载入史册,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率领禁卫军发动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兵变,大隋二世皇帝杨广在这场兵变中惨遭杀害。
杨广被杀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在这场风暴来临之前,乔峰父子就像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早已派人在江都暗中打探消息。
他们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使得他们能够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果然,在杨广被杀后的短短几天内,乔翊便迅速采取行动。
他以荆州大总管的名义,在荆州发布了一篇声讨宇文阀的榜文,义正言辞地谴责宇文化及的罪行,并号召天下人共同讨伐这个叛逆。
与此同时,乔翊毫不迟疑地率军向江南进军,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先占据长江以南地区,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张势力,最终占据天下的半壁江山,甚至整个天下。
而乔阀的姻亲宋阀,也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他们的支持。
宋阀派出了少主宋师道以及地剑宋智,加入了荆州大总管府的军队。这一举动不仅增强了乔翊的实力,也表明了宋阀对于乔翊行动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阴癸派祝玉妍也没有袖手旁观。她派遣了长老韦怜香,以及座下四魅之首的旦梅等人从旁协助乔翊。
这些阴癸派的高手们不仅实力强大,而且擅长各种阴谋诡计,无疑为乔翊的进军江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不仅如此,祝玉妍还指示阴癸派的外围人员,为乔翊的军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包括情报收集、物资供应等等。
可以说,阴癸派在这场权力角逐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乔峰拥有先见之明的优势,他让其子乔翊,成功地招揽了许多未来声名远扬的文臣武将。
这些人才包括房玄龄、单雄信、高士廉、张公谨、虞世南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经验,为乔阀的争霸天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此外,乔阀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后手。
原来,占据九江、南达番禺的叛军首领林士弘,竟然是阴癸派长老辟守玄的弟子。林士弘一直与乔翊保持着暗中的联系,随时准备率军并入荆州军。
最后,林士弘以联合张善安的叛军,共同对抗荆州军为由,将两人的军队屯兵一处。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林士弘与荆州军里应外合,轻而易举地剿灭了张善安的叛军。
至此,整个南方地区,除了江南繁华之地外的所有地方,都落入了荆州军的掌控之中。
这场胜利让林士弘心中原本还有一些小心思,但当他看到乔翊身后,站着的阴癸派长老,以及乔阀、宋阀门人的支持时,他的心中顿时一凉。
林士弘立刻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与乔翊抗衡。在这种情况下,他明智地放弃了雄霸天下的念头,转而全心全意地协助乔翊一统天下。
毕竟,只要乔翊最终能够成功统一天下,他自然也少不了荣华富贵,犯不着冒险。
正是因为有了林士弘的协助,荆州军的行军之路变得异常顺利,简直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他们如同阅兵式一般,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江南地区。
大唐双龙传原剧中,宇文化及在斩杀昏君杨广之后,成为天下第一大势力,可因为多次军失利,后被各方势力围攻,最终死在寇仲手中。
然而,这一世,弑君之后的宇文化及却是昏招频出。
他眼见荆州军势大,再加上为手下禁卫军的思乡情绪,竟然放弃了江南这个重要的财税战略要地,率领大军企图西归关中。
这一决策无疑是自毁长城,使得整个江南地区的防御空虚。
而在西归的路上,宇文化及的大军与李密的瓦岗寨不期而遇,一场激战就此爆发。
起初,瓦岗寨一方处于下风,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最终成功扭转战局,击败了宇文化及的精锐禁卫军。
这场胜利不仅让瓦岗寨声名大噪,更为宇文化及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之后,其它势力看出宇文阀示弱,自然想上来占便宜,所以导致宇文阀要比原剧中困难得多,这还多亏宇文化及武艺高强,震慑了一部分宵小。
与此同时,荆州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江南。
原本打算在江南起事的沈法兴、李子通等人,由于准备不足,根本无法抵挡荆州军的强大攻势,很快就被剿灭。
荆州军在抄没他们的家产之后,还意外地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和钱财,这无疑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成功统一整个南方之后,乔翊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一方面派遣官员前往各地安抚百姓,尽快恢复生产,让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大力扩军,整顿军队,积极备战,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乔翊任命宋师道为益州大总管,并派遣他统领十万大军征讨益州。
这一决策显示出乔翊的战略眼光和决心,他显然不满足于仅仅占据南方,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和抱负。
由于梵清惠这位慈航静斋的掌门存在,以及阴癸派的紧密协作,荆州军迅速掌控了益州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太原李阀在起义之后,同样将目光投向了益州这块易守难攻的粮仓之地,并企图效仿秦国的先例,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尽管李阀和荆州军分别位于北方和东方,且几乎同时发动进攻,但由于阴癸派和慈航静斋在背后不断地制造阻碍,再加上从北向南攻打巴蜀地区的难度,确实较大,李阀最终也只占据了汉中地区。
更为关键的是,连接汉中和巴蜀的重要峡口——剑门关,也落入了荆州军的手中。
至此,荆州军已经占据了天下的半壁江山,其势力范围之广令人瞩目。
剑门关作为天然的屏障,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将外敌拒之门外;而长江天险更是如铜墙铁壁一般,为荆州军提供了坚固的防御。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荆州军进可攻、退可守,可谓形势一片大好。
与荆州军相比,长江以北的各个势力则显得相形见绌。
李阀、瓦岗寨的李密、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薛举、杜伏威,以及宇文化及残部等诸多势力。
虽然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北方的势力确实多了一点,他们相互征伐、厮杀,争夺北方势力,一时间北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南方的统一,也给北方战乱不断的百姓带来了希望。
大量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逃亡南方,他们不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口资源,还有大量的钱财。这些人口的涌入,极大地缓解了南方人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当然,这些逃亡南方的人当中,还包括许多有才能、有义气的人士。他们的到来,不断充实着荆州的底蕴,为荆州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光荏苒,半年转瞬即逝。
就在北方依旧战乱不止的时候,已经初步巩固了南方政权的荆州,在乔峰的建议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正式宣布立国,定国号为“明”。
这个国号寓意着光明、希望和正义,也代表着荆州军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乔翊,这位荆州军的领袖,顺理成章地就任明国的开国皇帝。
他的登基,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而宋玉华,作为宋阀的长女,被封为皇后;宋玉致则被封为皇贵妃,地位尊崇。
在众多部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
其中,帮助乔翊统一整个南方的两大功臣,宋师道被封为宁国公,林士弘则被封为豫国公。这无疑是对他们功绩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子陵和寇仲这两个人,他们如同原着中所描述的那样,选择追随李密,加入了瓦岗军。
在与宇文阀的激烈交战中,他们表现出色,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声大噪。
由于天下正处于大乱之际,各方势力都在争夺天下霸权,这恰好给了徐子陵和寇仲两人一个喘息的机会。
借助长生诀的神奇力量,他们的武功突飞猛进,进步神速。
与此同时,婠婠和师妃暄之间的争斗,也引起了祝玉妍和梵清惠的高度关注。
这两位绝世高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紧急叫停了这场争斗。师妃暄还算比较听话,直接返回了慈航静斋,不再参与其中。
然而,好强的婠婠却始终心有不甘。
尽管师命难违,但她一怒之下,竟然没有返回阴癸派总坛,而是决定前往南边走走,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