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松江府的棉布,是大明出口的拳头产品,都快和瓷器,丝绸并列了。

因为销量好,质量也好,在当地就被抢购一空,很少能在北面看到这些东西。

商人们都是识货的,能够搞到这种畅销货,而且还能拿来往北方销售,这位此项友善的徐老板有点东西啊!

这正是徐闻需要的效果。

自己也不能太低调了,要不然别人怎么愿意和你聊天,让你了解到情报。

有人笑道:“徐老爷子看来你在四海商会有关系啊,我可是听说了,除了上贡还有各位达官贵人提前预订的,所有的松江棉布基本被四海商会包圆,销往海外,其他人根本拿不到。”

“对啊,我家还有亲戚在四海商会里面当差了,想找他搞一点松江棉布,那些草原上来的,还不抢着卖,他说自己级别太低,根本弄不到配额。”

“看来徐老爷子这次过去要发大财啊!”

众人一阵吹捧,徐闻都是笑颜以对。

然后谦虚道:“哎呀,也没有什么,不过老夫以前在江南待过一段时间,和松江当地的一个作坊关系不错,所以没走四海商会的路子,直接拿到了一批货。”

徐林这时候适时插话,瘪着嘴道:“什么关系,爷爷为了这批货,还多花了不少,比四海商会给的收购价高了一截,对方才愿意卖。”

徐闻瞪了孙子一眼,然后给周围人赔笑道。

“孩子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乱说话,你们说说,四海商会是他们的长期客户,每年出货量很大,就为了这个小客户,让他们减少给自己稳定大客户的供货,如果不多挣点,这谁会干啊?”

诸位都点头称是,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开始对徐闻言语中的热情,经过这么一番解释后,肉眼可见的消退了不少。

徐闻对徐林微微点头,表示对孙儿的称赞。

这小子有点表演天赋,自己只是给他说了个大概,刚刚的很多话,都是他自由发挥,表现得还不错。

至少在其他商人心目中,勾勒出一个他们想象中的徐老板。

这才显得真实。

演技和身份的构建,其实也是在一路的云游中慢慢培养建立出来的。

为了追求真实,现在松江府确实有个徐氏商行,面积不小,生意也不错,也成了徐家的一个别苑。

在这过程中,徐闻都快忘了自己的越王身份,把自己当成一个平亿近人的普通老者。

徐林也有些沉迷少东家的扮演,很喜欢这种别样的生活。

徐老板愿意分享自己的一点小秘密,其他人自然也投桃报李,愿意和徐闻聊点真心话。

今天凑到徐闻身边,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人,叫陈泽。

他自称的年纪,和徐谦差不多,可是塞上的风霜,早早就把他的头发染白,吹皱了眼角的皮肤,看上去至少要比徐谦大上十岁。

这也是经常跑宣府这条线商人的共性,不管保养得再好。

时间一长,总是会比真实年龄大不少。

“陈老板,我看你这批货里面,可是有不少铁器啊,我以前听说过,不是有互市的禁令吗?就你的这些铁器,好像有些超标吧,能顺利过关吗?”

这段时间在南方待的比较多,徐闻和徐林的口音,都能带点江南的感觉了。

所以扮个南方来的商人,显得很自然。

陈泽也不奇怪对方的问题,现在很多事情,都是公开的秘密。

自己不说,这位大老板也能从别人口中得到消息。

“徐老板有所不知,其实早就从宣德年间,新九边开始建立起,这个互市的标准就没那么严格了。”

“当初永乐帝颁布禁令,不就是防止塞外的蒙古人再次兴起吗,现在有新九边的威慑,哪还有什么蒙古部落能够威胁大明?自然就放松不少。”

“可是据说有个什么瓦剌部开始兴起了?”

徐闻想看看其他商人对瓦剌的看法。

“哦,你说这个啊,大家也都知道,不过是永乐帝横扫草原时,不知道躲到哪里去,残存下来的一个小部落。”

“这些年确实有些发展,听说还兼并了不少部落,但现在塞上最好的草原,都在我们大明的控制下,他们能成什么气候。”

陈泽不屑地答道,这也代表着大明很多人的看法。

几十年来,大明东征西讨,南下北上,未尝一败,渐渐地,大明子民心中也有一股傲气。

什么蒙古人,当年北元都被永乐大帝扫平。

黄金家族建立的帖木儿帝国,也一战而定。

现在帖木儿的后人,安乐侯都传到第三代了。

普天之下,唯有大明帝国战无不胜!

其他人只能匍匐在帝国的威势之下。

其实徐闻也大致清楚普通百姓的心思,只是亲耳所闻,还是让他有些感慨。

自己任上,配合着朱棣,朱瞻基,解决大明的几个心腹大患,让这些大明百姓能够安家立业。

却让大明上下失了那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也说不上是好是坏。

陈泽表露了自己的看法后,就是吐槽。

“唉,别看我那一车铁器,其实也挣不了多少,也都是挣点辛苦钱,那些有本事的,才能挣大钱啊。”

徐闻一听戏肉来了,便给陈泽递上了一支卷烟。

“老朽上次来宣府,也是二十多年前了,虽然沿途的风光依旧,但人都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不清楚现在宣府是个什么情况,听陈老板的语气,看来是了解些详情的,那就麻烦给老朽说说。”

陈泽定睛一看,烟蒂之上,用红色油墨印着中华二字,眼中发光,不由赞道。

“徐老板大气,这是好东西啊。”

中华烟就是徐闻自正统三年烟草事件后,想出的一个解决方案。

既然烟叶这种原材料的控制太难了,以后大明一些气候适宜的地方也能种植后,关税上也很难管控了。

那就不如放开原材料,学习后世的成熟经验,控制成本,主动走高端路线。

还是四海商会的研究所,接到任务后,启动原本的技术储备,然后进行创新融合。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就依照徐闻的指示,研发成功卷烟,还有雪茄。

过滤嘴这种高端东西,以现在的水平是别想了。

可是烤制过的卷烟,口味还是比手卷的好不少。

再加上精美的印刷,高端的包装,一下就把档次提升了上来。

中华牌香烟一推出市场,虽然售价不菲,但很快通过四海商会的渠道,在大明推广开来。

于是就出现了很魔幻的一幕,明朝人穿着圆袍领的长衣,手上却用标准的姿势夹着香烟,不时的吞云吐雾来上一口。

每每看到此情此景,都让徐闻这个穿越者有种时空错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