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汗轲比能,这位野心勃勃的五胡首领,一心渴望在乱世中成就霸业,而诸葛亮率领的汉军,则是他实现野心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为了战胜这位智慧超群的对手,轲比能与匈奴于夫罗、羌族大酋长姚弋仲、羯族首领耶奕于和氐族首领苻洪四位首领围坐在一起,在昏暗的帐篷中,他们的身影被摇曳的烛光拉得老长。

经过一番激烈的商议,一个看似周密的方案逐渐成型。随后,轲比能依计而行,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一片黑色的乌云,缓缓撤离晋阳城,向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他们的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经过数日的跋涉,大军终于来到了匈奴中部所在的大陵大草原。

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草浪翻滚,然而,在这宁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与此同时,远在晋阳城的诸葛亮也收到了探马的回报。他身着一袭素袍,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端坐在营帐之中,听到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

他轻轻挥动羽扇,立即下令拔营起寨,那整齐有序的号令声在营寨中回荡。大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向着晋阳城进发,准备与守将马岱将军会合。

马胤快马加鞭,先行一步返回晋阳城。他一路疾驰,马蹄溅起的泥土在身后飞扬。到达晋阳城后,他来不及喘口气,便直奔马岱的府邸。

见到马岱后,他气喘吁吁地报告了情况。马岱听闻丞相诸葛亮亲率众将马上要进城,大喜过望,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立刻率领众将出城相迎,只见远处尘土飞扬,诸葛亮那标志性的四轮车渐渐出现在视野中。马岱和众将连忙跪倒在地,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诸葛亮连忙起身上前,伸出双手扶起马岱。马岱双眼噙满泪水,动情地说道:“若非丞相率军相救,晋阳城危矣!”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还沉浸在之前的惊险之中。

诸葛亮微笑着安慰道:“马岱将军辛苦了,若非你挡住草原骑军,中原危矣!”两人闻言,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包含着信任、默契与对彼此的敬佩。

诸葛亮伸手示意众将起身,然后与马岱一起并马进入晋阳城。城中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马岱下令大摆宴席,为丞相等人接风洗尘,并为参战的有功将士庆功。宴席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香气四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坐在丞相诸葛亮身旁的副都督郭淮借着酒劲,满脸疑惑地问道:“丞相,探马来报,轲比能与四胡首领率领麾下兵马已经向西南方向行进,进入了匈奴中部所在的大陵大草原。看样子,他们是想引诱我军进入无险可守的大草原,然后利用其骑军的优势,重创我军。我们该怎么办?”

众将闻言,纷纷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丞相,等待着他的回答。

诸葛亮轻轻摇了摇羽扇,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他镇定自若地说道:“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大破草原骑兵,生擒轲比能!”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威严。

马岱轻声问道:“如何将计就计?”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丞相口中得到答案。

诸葛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我们大军到达草原后,本相自有安排。”他的笑容神秘而莫测,让众将心中充满了好奇。

众将闻言,纷纷轻声议论起来,大家都猜不透丞相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有的将领皱着眉头,陷入沉思;有的则交头接耳,互相猜测着丞相的计策。

宴席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丞相诸葛亮让大家在晋阳休整三日,养精蓄锐。三日后的早上辰时,大军开拔,直奔轲比能大军所在的大陵大草原而去。

六十万人马仍然兵分三路,前军、中军和后军的将士都不变动。唯一的改变是三军行军时放慢速度,按照后军的速度行军,这样三军之间再无距离,以保证任何一军受到袭击时,互相之间可以快速救援。

大军在草原上缓缓前行,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土龙。

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三军顺利到达大陵的大草原,并迅速安营扎寨。诸葛亮在途中已经将自己的计谋密封在锦囊中,并派亲随将锦囊交给了相应的将领。

那些将领接过锦囊时,脸上都露出了严肃的神情,他们深知这锦囊中装着的可能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沉地笼罩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丑时时分,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按下了静音键。唯有那轻柔的风,如幽灵般在草原上徘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似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狼嚎声,那声音悠长而凄凉,在夜空中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恐怖的氛围。

值守的士兵们却丝毫不为所动,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坚毅,仿佛是守护这片草原的钢铁长城。夜风轻轻拂过,带来了草原特有的气息,那是青草与泥土混合的芬芳,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凉意。

士兵们裹紧了身上的衣物,围坐在篝火旁,低声交谈着。他们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这夜的宁静。巡逻的士兵们手持火把,在营地周围来回走动,那跳动的火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明亮的轨迹,宛如夜空中的流星。

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诸葛亮的大军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静静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养精蓄锐,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新的战斗号角吹响。

突然,远处悄悄出现了无数的黑点,像是一群暗夜中的幽灵,悄然逼近诸葛亮大军所在的营寨。

原来是鲜卑大汗轲比能、匈奴首领于夫罗、羌族大酋长姚弋仲、羯族首领耶奕于和氐族首领苻洪五人,率领着三十万骑兵。

东北方向,轲比能端坐在高大的战马上,身披一件黑色的貂裘,那貂裘在月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光泽。他头戴毡帽,帽上的狼毛在夜风中微微颤动,仿佛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他的眼神冷峻而锐利,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透着一股决绝与狠厉。身旁的亲卫队骑士们个个身姿矫健,手持长刀,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如同一群忠诚的恶狼,紧紧守护着他们的大汗。

鲜卑第一勇士骨力干率领十万鲜卑骑兵紧跟在大汗轲比能身后,他们骑在战马上,身姿挺拔,手中的弯刀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随时准备向汉军的营寨发起猛攻。

东南方向,于夫罗一马当先,他身着匈奴传统的皮甲,上面镶嵌着狼牙和兽骨,在微弱的月光下散发着阴森的气息。他手中的弯刀高高举起,闪烁着寒光,仿佛要斩断眼前的一切阻碍。身后的五万匈奴骑兵们如潮水般涌动,马蹄声虽被刻意压低,但仍能感觉到那股汹涌的气势,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吞噬。

西方的姚弋仲骑在一匹黑色的骏马上,身材魁梧壮硕,宛如一座移动的山峰。他的脸上带着羌族人特有的粗犷与豪迈,手中的长枪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五万羌族骑兵们紧紧跟随在他身后,他们的马蹄声整齐而有力,像是一阵沉闷的鼓点,敲打着这寂静的夜。

北方的耶奕于身披重甲,头戴铁盔,只露出一双凶狠的眼睛。他手中的狼牙棒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一股凌厉的风声。五万羯族骑兵们如狼似虎,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嗜血的渴望,马蹄踏在草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死神逼近的脚步声。

南方的苻洪则骑着一匹白色的战马,显得格外醒目。他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睿智与果敢。他手中的长剑闪烁着寒光,身后的五万氐族骑兵们训练有素,他们的马蹄声轻盈而敏捷,像是一群在黑暗中穿梭的幽灵。

随着距离的逐渐拉近,轲比能缓缓举起手中的令旗猛然一挥。刹那间,东南西北五个方向的骑兵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打破了草原的寂静,三十万骑兵的呐喊声震彻夜空,仿佛要将这黑暗的天空撕裂。

骨力干率领的十万鲜卑骑兵如闪电般驶向汉军的营寨,他们手中的弯刀闪着寒光,喊杀声震天动地,直扑向汉军的营寨而去。那气势,仿佛要将营寨踏为平地。

于夫罗带领的五万匈奴骑兵如狂风般席卷而来,他们挥舞着弯刀,冲向营寨的东南角。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在火光中闪烁。匈奴骑兵们勇猛无畏,他们像一群饥饿的野狼,扑向营寨的防线。

姚弋仲的五万羌族骑兵则从西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们手中的长枪如林般竖起,向着营寨的防线猛刺。羌族骑兵们喊着本族的战号,那声音粗犷而雄浑,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耶奕于的五万羯族骑兵从北方汹涌而至,他们挥舞着狼牙棒,狠狠地砸向营寨的栅栏。栅栏在他们的攻击下纷纷倒塌,扬起一片尘土。羯族骑兵们如潮水般涌入营寨。

苻洪的五万氐族骑兵从南方悄然逼近,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迅速接近营寨的防线。然后,他们如鬼魅般发起攻击,手中的长剑闪烁着寒光,嚎叫着冲入营寨内。

大汗轲比能站在营寨外的高地上,冷静地观察着战局。他的眼神不时扫过五个方向的战场,根据战况的变化,向身边的传令兵发出指令。亲卫队骑士们紧紧围绕在他身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防止有任何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