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6,下午15:20,今天黄河旋风果然上涨了五个点,明天要回调了。今天就是主力出货。
今天天马科技完成了最后一次洗盘,明天预计高开三个点左右涨停,看好五连板。
张小凡的变异红烧草鱼闯关记
张小凡第一次听说“变异红烧草鱼”,是在城郊“老林渔馆”的后厨。那是他实习的第三个月,掌勺的林师傅从水产箱里捞出一条怪鱼——鳞片泛着淡青的荧光,鱼身比普通草鱼宽出两指,鳃部带着细碎的金纹,“这是水库里自然变异的草鱼,肉质更嫩,鲜味也更足,但处理不好,腥味能盖过整条街。”
那天林师傅做的变异红烧草鱼,张小凡至今记得:鱼皮煎得金黄不破,筷子一夹,鱼肉像蒜瓣似的分开,汤汁裹着鱼肉入口,鲜得能鲜掉眉毛,连鱼骨缝里都浸着香味。他站在灶台边咽了咽口水,小声问:“林师傅,这鱼我能学做吗?”林师傅瞥他一眼,把刮鳞刀扔过来:“先学会给它‘洗澡’再说。”
第二天一早,张小凡抱着水产箱里的变异草鱼犯了难。这鱼比普通草鱼滑溜,鳞片也更硬,他攥着刮鳞刀刮了半小时,手被鱼鳍划了道小口,鳞片还没刮干净。林师傅过来,捏住鱼鳃下的硬骨,刀刃贴着鳞片斜着刮,“顺着鱼鳞生长的方向,力道要匀,不然鱼皮破了,煎的时候就散了。”张小凡跟着学,指尖磨得发红,才算把鱼身处理干净。
最麻烦的是去腥味。普通草鱼用料酒姜片就能去腥,可这变异草鱼的鱼腹里,有一层淡粉色的黏膜,林师傅说这是腥味的根源。张小凡用剪刀小心地剔除黏膜,再用白酒反复擦拭鱼身,鱼腹里塞满葱段、姜片和紫苏叶,腌了整整两个小时。可下锅煎的时候,还是飘出一股淡淡的土腥味,他慌得赶紧关火,林师傅却摆摆手:“正常,变异鱼的腥味藏得深,得靠炒糖色和香料压。”
林师傅教他炒糖色,冰糖在油里熬到深琥珀色,再把鱼放进去煎。张小凡怕鱼皮破,不敢翻动,结果一面煎得焦黑,一面还是白色。林师傅接过锅铲,手腕轻轻一扬,鱼在油锅里打了个转,“煎鱼要先把锅烧透,油热了再下鱼,中途别老动,等一面定型了再翻。”他看着林师傅娴熟的动作,偷偷在心里记:锅要烧到冒烟,油放一勺半,鱼下锅后等三分钟再翻。
第三次尝试,张小凡把锅烧得通红,倒上菜籽油,油冒青烟时放入腌好的草鱼。这次他耐着性子等,直到鱼皮煎得金黄发脆,才小心地翻面。接着下八角、桂皮、香叶炒出香味,加生抽、老抽调味,倒热水没过鱼身,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他守在灶台边,每隔十分钟就用勺子把汤汁舀起来浇在鱼身上,让味道慢慢渗进去。
炖到最后,汤汁快收干时,张小凡按林师傅说的,淋了一勺陈醋和一勺蜂蜜,“陈醋去腻,蜂蜜能让汤汁更亮。”关火前撒上葱花和白芝麻,他把鱼盛进盘子里,看着泛着油光的鱼身,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林师傅夹了一块鱼肉,嚼了嚼,点点头:“腥味去得干净,鱼肉也嫩,就是糖色差了点,再熬深一点就更好了。”张小凡赶紧尝了一口,鱼肉入口即化,汤汁咸甜适中,还有淡淡的紫苏香,比他前两次做的好吃太多。他把鱼端给前厅的同事,大家吃得赞不绝口,有人说:“小凡,再过阵子,你都能跟林师傅比了。”
后来张小凡每天都练做变异红烧草鱼,刮鳞、去黏膜、炒糖色,每个步骤都反复琢磨。有次他为了掌握炒糖色的火候,连续熬废了五锅糖;为了让鱼肉更入味,他尝试在鱼身上划不同的花刀。慢慢地,他做的变异红烧草鱼越来越受欢迎,常有客人专门点名要吃他做的。
那天收工后,林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做菜跟做人一样,得耐住性子,肯琢磨,才能做好。”张小凡看着手里的锅铲,想起第一次做鱼时的手忙脚乱,心里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这条变异草鱼,不仅让他学会了一道菜,更让他懂得了做事的道理——只要用心,再难的事也能做好。